文|张展
编|园长
“买房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在网上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晓婷已经连续跟中介看了一个月房子了。
晓婷海外博士毕业,接近30岁的时候,她觉得是时候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了。于是,她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又向父母借了些钱,最终在上海浦东的一个老式小区,买下了第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60多平米的空间或许不大,但足以容纳下这位“沪漂”渴求稳定的心。
在签订购房合同的那一天,晓婷本以为这场“战争”终于告一段落,但当她看到房屋中上一位主人留下的生活痕迹时,她知道,另一场“硬仗”开始了。
晓婷说:“从法律意义上讲,它的确属于了我,但想象中,我的家应当包容我的性格,存放我的兴趣,让我在进门之后不愿再出去,而当初的状况显然无法让我满意,我希望通过设计让它变成我理想中的模样。”
晓婷并非孤例,相反,她代表着现如今的一大批年轻人: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拥有自己的小家,并对家居空间心存憧憬。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更是拉高了人们对家居生活的期待。据中国领先家居家装消费交流平台“好好住”发布的调研数据,35%的受访者表示疫情之后,在居家方面的支出有所增加。晓婷也表示,2020年的居家隔离体验,让她充分感受到了住所舒适度的重要性,也让她对理想空间的想象更为具体。
但遗憾的是,理想家居空间的实现或许并没有那么容易。家装不仅耗时,还容易翻车,大部分年轻人还是家装小白,更加难以应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那么,这届年轻人究竟会遇到什么样的家居与家装难题?他们理想中的家居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对这些问题产生了强烈好奇。
为了解开疑惑,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与近10位年轻人聊了聊,试图理解他们对理想生活的期待,以及在打造梦想小家的过程中,那些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困境。
揭秘家居痛点,究竟什么让家变得并“不好住”?在没和设计师沟通之前,晓婷就知道家居家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其实际的困难程度还是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小到材料选择和颜色风格,大到户型安排和动线设计,这些都需要她和设计师一起讨论确定。
有些问题倒容易解决,尤其是一些特别具体的功能性需求。比方说,晓婷前期与设计师明确了这样几个要求:卧室要有衣帽间;要用投影仪,所以墙面材料需要使用投影专用材料;想要安装智能家居系统,以及洗碗机、烘干机等家电,需要事先留好水电……
在空间和预算都允许的情况下,这些要求实现起来并不困难。但是当需求开始打架、当人地矛盾浮现、当个性化需求渴望满足之时,真正的痛点就出现了。
通过与多位年轻人的对话,我们发现了这么几个年轻人高频提及的住房困扰。
1)居家办公时间变长,但是家庭工作条件复杂,办公环境无法让人保持专注,导致效率低下。
子桐是一名商业分析师,自2020年初以来,她大约一半的工作时间都在家里度过。但是子桐的家里并没有独立书房,她的大部分工作都在卧室完成,这使得她养成了在工作空隙去床上休息的习惯,难以保持工作状态。有时她甚至会在床上完成工作,导致夜间休息时也没有放松感。
2)喜欢的风格多样,或者同住人之间的偏好难以实现统一,最终导致风格混乱。
阿丁与小兰是一对未婚夫妻,在设计婚房时,他们爆发了激烈的争吵。阿丁不希望家里太过花哨,简简单单就好;而小兰则有许多的家居小心思,比如说希望有壁炉、有吧台、有飘窗,风格上也更倾向于精致与浪漫。两人互不退让,甚至一度让共同好友加入讨论,进行调和。
3)年轻人的第一套房空间未必大,与伴侣同住时难以满足双方对个人空间的需求。
李娜的婚房在北京四环以内,面积40平米,一室一厅的格局。夫妻二人平时的休闲方式各不相同,男方爱打电竞游戏,女方爱追剧和综艺。所以经常出现的场景是,不大的空间中同时回荡着两种声音——老公在一边大声与队友开黑,而李娜则在一边看综艺笑得前仰后合。
4)年轻人买房往往需要为将来做准备,很有可能出现多代同堂的情况,需要同时考虑多代人需求。
结婚生子,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讲是一条再正常不过的人生轨迹。那么在购置房屋时,有时候就需要为未来会出生的孩子,以及过来照顾的祖辈预留好空间。在家居设计时,就需要进行一定的适老性考量,以及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安全需求。
5)年轻人兴趣广泛,但难以在家中规划出一片沉浸式的兴趣空间。
许博是一位重度音乐发烧友,他的家里有一架立式钢琴、一台架子鼓以及一把吉他。不仅如此,他还热爱编曲,所以需要为Midi键盘等编曲设备预留出地方。这些乐器和设备,基本上占据了许博家中除了必要功能区域之外的绝大部分空间,导致这些部分杂乱地组合在一起,在任何时候许博都难以获得完全沉浸式的感受。
尽管上述列举的问题已经足够棘手,但事实上,这些不过是家居痛点中的沧海一粟——多元的场景、复杂的需求、精微的细节,以及那些超越功能性的期待,给家居生活带来了方方面面的不顺。
自2014年成立以来,作为中国领先的家居家装消费交流平台,好好住一直保持对中国人家居生活的关注。经过长期观察,好好住从众多鲜活案例中捕捉到了中国人面临的大量居住痛点。
近日,好好住对这些痛点进行了复盘与整理,并发起了“不好住诊所”活动。好好住将几乎所有的家居痛点归为归为5大科室,分别是硬装科室、软装科室、心理疗愈科室、安全科室以及自我实现科室,这5大科室又被进一步细分为11个不好住诱因以及约20大顽疾。
而正是这些顽疾,伤害了我们的居住体验,让本该“好好住”的空间变得并“不好住”。
观看视频,了解更多关于房子的那些“大病”
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家居设计为何能够改变生活?那么,这些家居痛点如何才能得到解决?清华大学教授、有“中国工业设计之父”之称的柳冠中曾说,设计的本质是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实际上,这一对于设计的底层理解,放在家居家装领域同样适用。
正是看到设计在家居家装中的价值,好好住自2017年成立了设计师成长平台“营造家”,并致力于将其打造为设计师与业主之间交流与联络的平台。
为了帮助设计师成长、推动私宅设计行业发展,“营造家”平台成立同年,好好住发起了“营造家奖”。在连续举办六届的“营造家奖”中,好好住一直强调“用设计解决居住需求”的理念,希望向人们传递私宅设计的价值,帮助更多中国人住得更好。
12月19日,2022年营造家奖颁奖典礼举行。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进一步突出设计解决家居痛点的价值,今年的奖项更多围绕居住需求设置,例如“独居住宅设计奖”“多代住宅设计奖”“适老住宅设计奖”等。
正如上文所展示的那样,独居与多代住宅是年轻人常见的家居需求。我们希望通过对两个获奖设计案例的展示,为年轻人解决自己的家居痛点带来启示。
K先生来自四川成都,他遇到了和子桐类似的烦恼,也就是职住一体的问题。只不过,在这个80平米的独居空间中,K先生还有更高的期待——他希望这个家能够更好地容纳自身阅读、就餐、撸猫、影视、健身、会客等多方面需求,使其在进行任何一种活动时,都能够拥有较好的空间感受与便利性。
好好住认证设计师基本建筑BoomArchitects工作室接手了K先生的案子。为了满足K先生对于功能的复合性需求,基本建筑设计出了一个大而开阔的公共区域。
图源好好住@基本建筑BoomArchitects在这个区域中,有一个餐桌与书桌二合一的大桌面。在没有就餐时桌面会保持干净的状态,减少物品放置,给工作留出一块可以临时扩展的空间,显示器和灯具都用夹具和桌面连接,从而节省出更多的桌面面积。
大桌子的背后是亚麻屏风帘,分为两段。这两段风帘分别用来控制衣柜和寝区的开合,为休息创造出一定的私密感。至于K先生的健身需求,基本建筑则利用房梁上喷淋管的角钢固定件,悬挂了训练绳,让K先生能够在室内做一些简单的运动。
可以看到,这一案例中,基本建筑把空间价值最大的部分留给了活动时间最多的场景,采用空间叠合的方式,实现了空间价值的最大化,最终满足了K先生独居时的复合性需求。
凭借这一名为《一处简单生活》的设计案例,基本建筑在由好好住主办的2022年营造家奖中,夺得了年度最佳独居住宅设计奖金奖。
沐燃是基本建筑的联合创始人,她表示,对于拥有独居且有复合性家居需求的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明确自己最想得到的是什么,进而在设计时放大这一需求点。
除了基本建筑的《一处简单生活》,我们还关注到了2022年度营造家奖中的最大赢家——南京云行设计的作品《一块“叁毛玖”》,它获得了年度金奖与年度最佳多代住宅设计奖金奖等四个大奖。
《一块“叁毛玖”》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这套房子的主人是叁叁妈妈、毛毛爸爸和玖玖宝贝,也就是一个典型的三口之家。
好好住认证设计师潘天云是南京云行设计的创始人,也是这一作品的设计师。对于多代同堂的案例,潘天云表示,设计师会着重关注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以及个人空间的隐私性,并且考虑到不同代际的特定要求。
“我们会鼓励公共空间的完全打开,让交流变得没有太多界限。在私密空间中,要尽可能让它的功能先保持齐全,再在这个局部小空间里给住户提供一些停留点,创造出个人空间。而对于小朋友的房间,则要考虑到她的成长和兴趣需求。”潘天云说。
这些理念在《一块“叁毛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图源好好住@南京云行设计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公共空间的开放性。
一层是家的主场,云行设计以中轴划分了左右两部分较大的空间,其中左侧是开放的餐厨空间,与客厅和玄关互通,在这里可以常常看到“叁毛玖”一家人嬉戏的身影。
实际上,这套房的公共空间没有全然打开的优势,但是云行设计尽力创造出了一些通透感。设计师在公区的多个墙面上留下了大小不一的门洞,这些“通道”放大了家人之间的视觉和听觉,消除了交互的障碍。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对不同代际需求的满足。
对于大人来说,主卧可以顺应叁叁妈妈和毛毛爸爸当下的生活习惯,更专注地从“安静”二字出发,只使用少量的色彩,让人在休憩时感到舒适。
而对于玖玖宝贝的卧室,设计师安排了一个秘密小基地——七彩兔子洞。这个由两道门隔出的小空间既是收纳地,也是孩子的玩乐小天地。除此之外,房间里的烤漆玻璃墙与楼道中卡好尺寸隔出的“钢琴房”,为玖玖宝贝的日常兴趣爱好预留了场地。
潘天云曾亲眼旁观“叁毛玖”一家在设计好的空间中自在地走着、坐着。他感慨道:“那个时候,我觉得这就是适合他们的家。”
个性化需求抬头,深层次的生活渴望如何得到满足?不仅是K先生和“叁毛玖”一家,子桐、阿丁、李娜、许博、晓婷等等年轻人的居住痛点,都通过设计得到了一定解决——
• 子桐的房子被隔出了一小块专属工作区域,并通过色块在视觉上对职住两大需求进行区分,实现了专注办公;
• 阿丁和小兰最终在设计师的建议下,确定了相对简约大方的总体风格,只不过在一些地方埋了些精致的小细节,以满足小兰对浪漫的期待;
• 李娜为丈夫在卧室中布置了一块电竞专属区域,关上门之后,她便可以在客厅不受打扰地看电视;
• 许博的设计师则将其音乐空间与卧室充分融合,最终营造出一种“睡在音乐中”的感觉,而这一复合空间则与就餐和会客的功能区完全分开……
这些案例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年轻人对于家居的个性化需求,而个性化则是设计师沐燃和潘天云均提到的行业发展趋势。
沐燃表示,早些年年纪稍大的业主需求会相对常规和传统一些,而年轻人总会有些自己与众不同的点。潘天云也说,新一代年轻人开始拥有自己的房子并着手家装,他们会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屋如其人”,让这个房子具有唯一性。
事实上,2022营造家奖也发现了这一趋势。
比如说,好好住认证设计师木卡工作室的作品《有栖》,获得了“年度最佳二人住宅设计奖金奖”,这一作品的业主是一对教师夫妇,他们希望能够在家中保留足够的空间感与慢氛围。
为此,木卡工作室对空间进行大量留白,从而创造出开阔简单的空间感,并通过茶室、客厅读书区的区域安排以及木质材料的选用,营造出恬淡闲适的生活态度与东方美感。
图源好好住@木卡工作室再比如说,好好住认证设计师梁彩文的作品《云端侘寂》同样在本年度的营造家奖中获奖。业主常常在家练瑜伽和调香,装修过程中又学习了颂鉢,同时她还是个重度阅读爱好者,那么设计师就需要为这些兴趣爱好预留出空间。
图源好好住@设计师梁彩文有趣的是,根据我们与用户和设计师的沟通,我们发现,在这些个性化需求背后,其实蕴含着更为深层次的情感追求与生活渴望,等待着设计师与业主去共同挖掘。
潘天云一开始会对叁叁妈妈一家的选择感到好奇:这套房子很老,起初顶上和墙上都是破的,而且周边的建筑也都很有年代感,为什么叁叁妈妈会一眼看中这个房子?
在与叁叁妈妈进行沟通后,潘天云才了解到个中缘由:叁叁妈妈喜欢这套房子给她带来的整体气场,房子中的坡顶结构更是能让她找到小时候的感觉。
为了保留这种独特的历史感与怀旧感,云行设计在餐厅做了一面毫无修饰的红砖墙,墙体下方则被贴上了上个世纪70年代的流行元素——大花绿大理石。
图源好好住@南京云行设计潘天云表示:“我们需要通过可以度量的目的,去实现一个不可度量的目的。因为本质上讲,这些精神化的东西都是不可度量的,但是我们可以用很多物化的手段,包括结构、空间、光线、材料等可度量的方式,最终达到某种精神指向。”
追寻生活本质,让更多人看到私宅设计的价值年轻人对于家装的个性化需求,深刻地体现着我们所处时代可贵的多元与包容性,但有些个性需求的满足,可能未必会给年轻人的家居生活带来真正的幸福。
我们知道,年轻人仍处自己生命旅程的较早阶段,随着结婚生子和升职加薪,他们的生活场景会发生变化,不同阶段对于住房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对待这一问题,年轻人的态度呈现出了显著的两极分化。
一个极端是,有的人完全不考虑未来的生活场景和房屋的生命周期,过分执着于当下对于“美感至上”的需求,在条件具备的时候,也没有在家居家装上为将来的生活做规划。
另一个极端是,有的人会过分关注未来生活的变动性,希望让这套房子的家装一劳永逸。但问题是,大部分年轻人的第一套房面积一般不会太大,几乎不可能容纳下未来人生的所有需求。
显然这两种都不是最为理想的情况。
潘天云认为,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年轻人应该对自己未来的生活节奏有所认知,考虑到房屋5年甚至10年内的迭代空间。
但假如第一套房放不下对于未来的所有需求时,沐燃表示,年轻人应该更多着眼于当前的生活需要,不能因为对遥远生活的想象而过分伤害目前的生活体验。
基于这样的共识,像潘天云和沐燃这样积累了大量实操案例的私宅设计师,能够帮助年轻人平衡当前与未来的需求,引导年轻人对未来展开规划,并视具体情况给出针对性建议。而设计的价值,恰恰就是在这样的事情中得到彰显。
基于平台中大量的家居设计案例,好好住发现,私宅设计的价值就是帮助人们走出各种家装误区、解决家居痛点,从而让大家在家居生活中感受到更大的幸福。
沐燃告诉我们,近年来,她明显感受到人们越来越认可私宅设计的价值,更愿意通过设计获得更好的家居体验。
但可惜的是,从整体上看,家居设计的价值仍处于常常被低估的状态。而要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设计的意义,离不开行业生态中各方的努力——
设计师依靠自身的专业能力,做好服务,形成口口相传的口碑效应,强化人们对设计的信任;
像好好住这样的家居家装平台,则应当继续深化平台价值,链接起业主与优质设计师,借助“营造家奖”这样的活动推动行业良性发展,并不断地通过高质量内容向用户强化设计价值。
日本知名设计师青山周平曾说,设计的魅力在于让生活更接近本质。透过上文的营造家奖案例,我们也不难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居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找寻自我、追寻本质的过程中。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对生活本质的定义或许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对生活意义的不断追问,以及对美好生活永不停歇的追求。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不好住诊所”,欣赏更多家居案例,定义自己的理想生活
如想了解案例详情,请点击《一处简单生活》《一块“叁毛玖”》《有栖》《云端侘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