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合纵张仪拆盟,一直是战国时期的著名事件,当时的诸侯国很多,可只要用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张仪一直在盯着楚国不放。
张仪和楚国有什么深仇大恨,导致他一直盯着楚国呢?
早年的仇怨在战国时期,国家对人民的控制还没有那么强大,国家之间人才的流动也很频繁,大家都是在各个国家之间游荡,寻找自己的机会。
张仪也不例外,有一次,他来到了楚国,想看看有没有就业机会,谁知道,在一次宴席上,却发生了一件让他非常愤怒的事情。
当时,楚国的相国丢失了一件很贵重的物品,在场的人都表示物品丢失和自己毫无关系。可是楚国的相国不愿意相信。他把张仪拘禁了起来,还对他使用了刑罚,想要屈打成招。
好在,张仪虽然没见过什么世面,可骨头还算是比较硬,硬扛了下来,就是没有招供。楚国看也没有什么其他的证据,只好把张仪放了出来。
这件事之后,张仪和楚国算是结下了深仇大恨,士可杀不可辱。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对张仪搜身,动刑。这简直就是人格侮辱。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张仪想要在楚国找工作的打算算是彻底泡汤了,为免夜长梦多,张仪立刻离开了楚国。后来,张仪在找工作的路上也更加努力了。他发誓要让楚国为当初的轻慢后悔。
后来,张仪成功被秦国录用,成了秦王手下的谋士,自然要报复回来。他在当上谋士的第一天就给楚国的相国写信,让他准备好迎接自己的怒火。
战略层面的考虑张仪早年的事情确实让他很愤怒,可这也不能成为张仪和楚国动手的全部理由。
强者是懂得抑制自己的怒火的。张仪之所以对楚国动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秦国自己的需要。
当时,秦国已经是七个诸侯国当中最为强大的那一个,在相继处理掉魏国和蜀国的威胁以后,楚国已经成为挡在秦国眼前最强大的国家。
由于诸侯国一共有七个,除掉秦国,也有六个,它们单独拿出来可能不是秦国的对手,可是合在一起,秦国就打不破了。
所以,秦国不能同时让这些诸侯国成为自己的敌人,秦国的策略是,对距离自己比较近的国家采取攻打的策略,对距离自己比较远的国家采取攻打的策略。这就是秦朝的国策。
秦国的成功天下之人,大多因利而来,利尽则人散,诸侯国之间也不例外,虽然诸侯国之间有很多次合作,也有很多次攻打,可最重要的还是利益。
在秦国的国策确定以后,张仪就开始对着楚国发动攻势,张仪的强项并不在带兵打仗方面,他的技能可以用五个字概括:“就是一张嘴”。
有的时候,三寸不烂之舌可以抵得上百万雄师。张仪先是对着秦惠王一顿言语输出,让秦惠王成功答应封张仪为国相,在拿到属于自己的权势以后,张仪开始在战争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当时,秦国想要攻打楚国,可是当时的楚国已经和齐国结盟了。于是,张仪找到了楚怀王,他决定先打散齐国和楚国的联盟。于是他对楚怀王说,大王赶紧和齐国终止盟约关系吧。
秦国保证以后和楚国永结盟好,绝对不互相征伐。这话听起来就不像是真的,但凡聪明一点的人,那都是绝对不能信的。
楚怀王作为楚国的最后一位君主,能让屈原悲愤欲绝,甚至写出《离骚》这种流传千古的文章来做最后的讽谏,楚怀王的智商显然不高,他非常开心,决定答应张仪的要求。
楚怀王的大臣们也都是一群智商不高的人,除了一位大臣以外,居然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这种行为不对劲。最后,楚怀王就派出自己的部队去接收秦国给自己的地。
结果被早就待在那里的秦国部队给打得大败,楚国又提出,两个国家换一块地盘,结果又被秦国打得大败。
这一次,楚怀王学聪明了,他说,地盘我不要了,我就要张仪。这下秦王犹豫了,这个时候把张仪送过去,会不会有去无回啊。
可是,张仪表示,没关系,我现在就去。张仪去了楚国,不知道又说了些什么,直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楚怀王就把他给送了回来。
张仪之所以会专门盯着楚国,其实是因为自己少年时所受的屈辱,也是因为秦国的国策。张仪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外交家。
张仪能够成功,还是因为他做出了很好的选择,因为张仪想要完成自己的理想,只需要搞定两个国家的君主就可以了。而和张仪齐名的苏秦,则需要搞定六国的君主才能够成功。
最后,张仪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理想,让楚国被秦国打得大败,也算是报了当初的一箭之仇。
其实,在国家互相征伐的古代,最忌讳的事情就是有一个脑子不清醒的君主。楚怀王就是这样的人。他的脑子明显不是很清楚。而在六国当中,只要有一个脑子不清醒的人,合纵的事情就算是彻底完蛋了。
张仪并不仅仅是针对楚国,他针对的,是所有和秦国为敌的国家,只不过楚国因为国力以及旧时恩怨,会费的精力稍微多一点。
毕竟,当时的东方六国当中,能被秦国放在眼里的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最东边的齐国,还有一个就是位于南方的楚国。
张仪的宏大理想,是希望六国可以在自己手里得到统一,可惜秦惠文王在位的时间有点太短了,否则张仪的伟大理想可能就实现了。
想当初,苏秦曾经配六国帅印,以六国丞相的身份,阻止秦国东出函谷关。结果不过是一点点小小的挑拨,就让六国联盟做鸟兽散。
为了分化六国的力量,秦国必须要把六国的力量维持在不相同的水平,这样一来,受到压力相对较大的国家,会使出浑身力气抵抗秦国,而受到压力较小的国家,就会有侥幸心理,认为反正没有打到自己家里,管他那么多。
最后,就如同曾经说过的话一样,因为他们在屠杀别人的时候,没有作声,所以在他们屠杀自己的时候,也没有人理会了。等到秦国把六个国家都给灭了一大半之后,剩下的国家才突然反应过来。
觉得这事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可是他们匆忙组成的联盟,很快就被秦军瓦解了。当时,秦国所能针对的目标,主要就是楚国和齐国。可是齐国太远了,贸然针对齐国,可能会导致六国产生警惕。
再加上齐国离秦国实在太远了,劳师远征真的也不方便。所以,他们就把齐国给留下了。用自己的所有精力来面对楚国。
有句老话说得好“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秦国对六国就采用了这样的策略。至于张仪自己和楚国的私仇。可能反而是次要的东西了。毕竟,个人的荣辱,总是要服从于国家利益的。
这也告诉人们,莫欺少年穷,如果不是楚国的相国对张仪做出了如此无礼的行为,也许楚国的境遇还会好一点。甚至,张仪可能就直接留在楚国了,这样,六国的形势会有所不同。
学到了
哈哈,远交近攻,为什么在你这里远的近的都打呀[笑着哭]
楚国得罪伍子胥,首都被攻破,楚平王被鞭尸。楚国的相国得罪张仪,楚国被打残,楚怀王客死他乡。
[呲牙笑][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