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忠金
文章来自公众号松骨风

松骨峰上的英烈们(续三)
两位烈士后代保存的“宝贝”
文/张忠金
随着查寻松骨峰战斗烈士亲人和松骨峰战斗幸存者的进展,我与一些松骨峰特功连老前辈的后代建立了联系。最近,根据几位松骨峰英烈后代的意愿,我为他们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其目的就是把当年在松骨峰上一起浴血战斗的先辈的后代们联系在一起,加强了解、互相鼓励,更好地继承先辈遗志,弘扬松骨峰精神。经过努力,现在已有8位松骨峰战斗老前辈的后代加入了这个群。大家在一起交流情况,其乐融融。
这些后代中,大多数人的前辈在我以前的文章已经有所介绍,只有广西籍的两位老前辈岑玉兴、姚斌,因为缺少资料,还没有单独介绍过。这次托郭志刚政委通过广西退役军人事务局查到了这两位老前辈的后代的联系方式,并把他们拉进群。我与他们进行了交流,要来了一些照片资料,把两位老前辈的情况作一个介绍。

岑玉兴烈士像(1950年)
岑玉兴烈士,广西贺县八步区贺街镇寿峰村人,1927年生,1950年1月入伍,335团1营3连战士。1950年10月随部队入朝,参加了第1次战役的飞虎山战斗,1950年11月30日第2次战役松骨峰战斗中英勇牺牲。随后,岑玉兴家人收到了部队发来的《讣告》和《革命烈士证明书》。这两份文书和入朝前岑玉兴给家里来信中的一张军装照(上图),便成了一家人70余载对烈士思念的唯一寄托。
姚斌烈士,广西南丹县车河镇八步村人,1928年生,1949年12月入伍,335团1营3连战士。1950年10月随部队抗美援朝,参加了第1次战役飞虎山战斗,1950年11月30日在第2次战役松骨峰战斗中英勇牺牲。后来姚斌家人也收到了部队发来的《讣告》和《革命烈士证明书》。遗憾的是,姚斌没有留下照片,只有这两份文件成了他们家的传家宝。
前段时间,笔者在查寻松骨峰战斗烈士家乡和亲人过程中,从网上看到一则消息:2021年7月16日,广西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主办“致敬英烈·为烈士寻亲”专题活动。在这则消息中看到了岑玉兴、姚斌烈士的亲属已经找到,并在活动现场接受了志愿军老战士曹家麟代表志愿军烈士后代访朝寻亲团赠送的装有松骨峰土的微型纪念碑。

姚贞贞(左2)、岑可应(左3)从曹家麟(左4)手中接过纪念碑后合影
这次进入松骨峰后代微信群的,是岑玉兴烈士的侄儿岑可应、姚斌烈士的孙女姚贞贞、姚瑶。
在微信交谈中,他们对烈士先辈的情况都不了解,因为他们的父辈对烈士都没有什么印象。姚贞贞说,我爷爷在朝鲜牺牲时,留下我一岁多点的父亲,后来父亲的母亲改嫁,父亲是由奶奶养大的。听家乡的亲戚老人说我爷爷是文武双全,写得一手好字。
但是,两家的后代对烈士牺牲后部队送到家里的《讣告》和《革命烈士家属证明书》极为珍视,保存得很好。两套文件中除里面的姓名不同外其他内容完全相同,颁发的时间也一样。特别是姚斌的这套资料更完好。从姚斌开始,他们家每代人中都有军人,姚贞贞也在空军服过役。可能因为这个原因,他们家对历史资料保存特别仔细。从她发给我的照片上看,不仅文字清晰可认,就连上面的印章依然鲜红清楚。这是我在“寻亲”活动中第一次见到的“宝贝”。
下面这3组证件图片,每组上面一张是岑玉兴烈士的,下面一张是姚斌烈士的。


烈属证明书中清楚的记载着烈士牺牲的时间、地点和埋葬地点。


由38军政治部主任吴岱、副主任王树君签发的烈属证明书


由38军6位军首长加盖红印的《讣告》
《讣告》的内容尤其值得我们认真拜读,我把字迹清晰的姚斌烈士的这份《讣告》原文抄录如下——
杨云娥先生台鉴:
姚斌同志参军有年,转战国内,历经艰辛,为人民服务之志未尝稍懈。我国大陆解放之后,人民致力国家建设之际,凶残美帝复举兵侵朝,危及祖国!姚斌同志有见于此,乃毅然志愿赴朝,随全军奋战于冰天雪地之中,敌机炮火之下,拯邻邦于危卵,挽祖国于水火!屡挫敌锋,迭建功勋。不幸于战场牺牲!消息传来,全军悲痛,中朝人民同声哀悼,祖国引以为荣,先生全家增光。望先生忍悲惜哀,化悲痛为力量,积极生产,支援前线。我等誓率全军,继烈士未竟之志,英勇奋战,索还烈士之血债,消灭侵略者于朝鲜。烈士功垂青史,英灵永存人间。专此讣告,即请台安。
正文最后,是军长、政委、副军长、参谋长、主任、副主任的署名并加盖了姓名印章。
看了这份70多年前的《讣告》,我有几点感受:
一是规格很高,形式庄重。对每一位牺牲的普通战士,6位军首长都联合签署发出讣告,体现了对烈士、对烈士亲属的高度尊重。记得1949年7月14日,335团3连以7只小船强渡长江成功,掩护大部队渡江,取得歼敌胜利之后,38军颁发嘉奖令,授予3连“强渡长江英雄连”称号和“踏破长江”奖旗的时候,就是由5位军首长联合签署的。这说明,我38军对牺牲的烈士们的褒奖,与战场上建立突出功绩的英模的褒奖,都是同样的重视、同等的规格。
二是评价准确,赞誉中肯。《讣告》虽然是统一印制的,但内容显然是针对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参军入伍的烈士们而统一撰写的。其语言高度概括了烈士们为解放全中国做出贡献,为保家卫国志愿入朝,“拯邻邦于危卵,挽祖国于水火”,英勇战斗,建立功勋的光荣历程,既符合当时38军牺牲烈士的情况,又是对烈士战斗一生的高度肯定。
三是悲中寓励,悼中立誓。《讣告》的后半部分,在悲痛悼念烈士的同时,颂扬烈士功垂青史,英灵不朽,国家以之为荣,家庭因此增光,希望烈士亲属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支援前线!同时6位军首长特别表示:“我等誓率全军,继烈士未竟之志,英勇奋战,索还烈士之血债,消灭侵略者于朝鲜。”铮铮誓言,撼人心扉。
总之,这份《讣告》文字不长,内涵丰富;语言凝练,铿锵有力;感情真挚,给人力量。虽为仿古文体,且时隔70多年,仍然是一篇难得的悼文佳作,是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同时,由于它保存完好,史料价值颇高,又是一件难得的革命文物。
看来,寻找松骨峰烈士亲人和幸存者的事情,不仅是告慰先辈英灵的善举,也是探寻红色宝藏的义举。吾辈当继续努力为之。


我们的查寻工作还在继续,现在“松骨峰特功连”还有25尊烈士纪念碑没有送到烈士的家乡或亲人手中,热切希望热心战友、朋友帮助查寻、提供新的线索。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找回70年前的英雄,找到牺牲烈士的亲人,让我们的英雄进入我们的英雄榜、荣誉室、纪念馆,让他们的亲人受到应有的慰藉和优抚。
(图片由烈士后代提供)
文章来自公众号松骨风,作者张忠金,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