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年,两宋抗金名臣李纲写过一篇吊文,其中有一句:
“痛忠魂之谁诉兮,激壮士之愤气,惟一胜而一负兮,乃兵家之常势。奈何不得使吾君得闻兮,以边事为戒。邈九重之高深兮,岂天下之耳目,皆可以欺蔽也。”
文中纪念的这名大将叫刘法,李纲说他在对西夏的作战中勇猛常胜,只有一负,朝廷却把失利都归结于刘法,这是骗鬼呢。
这种说大实话的风格,让李纲在40岁以前的官职越做越低。在为刘法说话的同年,李纲又上书说宋徽宗和蔡京、童贯们不要享乐,被当权者一脚踢到福建的山沟沟里,从从六品的起居郎又降成了不入品的税吏。
刘法在宋徽宗时代是抵抗西夏的第一名将,名声甚至超过了种师道,“时论名将,必以刘法为首”。
然而在《宋史》中,却并未给刘法立传,只因在他战死后10年,他儿子刘正彦发动了兵变。
一、威震西夏,横山之战终成大名
刘法早从1088年开始就镇守西北防线,先后在塞门寨、大沙堆、田家流、神鸡流、乌延等地对西夏作战胜利,被升为鄜延路钤辖官(大概相当于某一路的副总司令),威震西夏。自从1057年狄青去世后,这是第二个让西夏人害怕的北宋大将。
刘法真正做为主将与西夏作战,是宋徽宗时期宋夏之间的横山之战,从1114年到1119年打了五年。
此战宋军先胜后负,以刘法的2万军几乎全军覆没为转折点,双方攻守相持不下,最终议和罢战。
宋军这边,既有种师道这样的统帅级人物,又有刘法、折可适、韩世忠等等能征惯战的名将,但偏偏在三军统帅这个最重要的位置上,却是专权愚蠢的大宦官童贯,所以说,宋徽宗几年后被金军俘虏一点也不奇怪。
明明可以在对西夏作战中拿足满分,却偏偏任用童贯这样的无能亲信,导致北宋军队损失惨重。
刘法连续打胜仗时,童贯一律将功劳据为己有。清朝人编写的《西夏书事》中零星记载了刘法的三次胜利:
“刘法直抵石骨龙,夏右厢兵数万迎战,大败,被杀三千余人。”
“察哥闻法名不敢进,城中孤守月余,力竭出降。法受而屠之,死者三千余人。”
“知军孟明出斗被创,危甚,熙河将刘法率兵赴援,围乃解。”
这是说,刘法曾经在古骨龙大破数万西夏军,又破了仁多泉城(但有一个大污点,刘法屠了这个城),随后又解了善治堡之围,西夏的第一名将察哥听说刘法来了,竟然不敢应战。
这场拉锯五年、宋军已占上风的横山之战,看似要以北宋的大胜收场了。
就在此时,童贯出场了。
二、刘法战死
童贯这几年往朝廷写捷报写到手软,军权牢牢掌握在手中,春风得意的他,在1119年时突然觉得自己能了,翻身坐起来,想一举灭了西夏!
他强行命令刘法带2万人马,强攻西夏重地朔方。
刘法无奈之下,只好孤军深入,与察哥的主力拼死血战,最终战死,宋军大败,横山之战的大好局面就此转向,宋夏双方重新回到对峙僵持的状态。
刘法战败的具体原因无法得知,只能从童贯和察哥的话中揣测。
1、《宋史》中童贯说:
“君在京师时,亲授命于王所,自言必成功,今难之,何也?”
从这句话中可以得知,首先是刘法不同意深入朔方作战。
其次,刘法可能之前在京师的时候,曾经向宋徽宗表过态,说“自言必成功”,童贯就是抓住了刘法这根小辫子,逼刘法出兵的。
2、《西夏书事》中察哥说:
“刘将军前败我于古骨龙、仁多泉,吾尝避其锋,谓天生神将,岂料今为一小卒枭首哉!其失在恃胜轻出,不可不戒。”
察哥说,刘法可是天生的神将,连败我们,所以我一直躲着他,谁知道如今却被一个小卒给砍了头(刘法掉入悬崖后,被西夏兵砍了头)。他失败的原因就是“恃胜轻出”啊。
从对手的话中,我们可以得知,察哥和刘法都明白宋军出击朔方是错误的军事指挥,但刘法明知必败,却忠诚依旧,严守军纪,在童贯的瞎指挥下,与西夏军拼光了最后一滴血。
这样战功赫赫、忠心耿耿的大将刘法如此冤死,在正史中是这样被记录的:
法,西州名将,既死,诸军汹惧。贯隐其败,以捷闻,百官入贺,皆切齿,然莫敢言。
刘法死后,宋军人心涣散。童贯却隐瞒事实,继续上报胜绩,百官都敢怒不敢言。
1129年,刘法死后10年,金兵大举进攻南宋。
宋高宗赵构不仅不抵抗,反而宠信宦官王渊,搜括民脂民膏,然后南逃。
随行将领中,刘法的儿子刘正彦对赵构及当权宦官的无耻行为愤愤不平,于是联合苗傅发动兵变,史称“苗刘兵变”,斩杀宦官,逼赵构禅位,随后兵变迅速被平定,苗刘二人身死。
刘法因儿子“谋逆”而不被立传,无能昏庸的赵宋朝廷,却可以继续轻松地颠倒黑白,国祚延绵。
(文字原创,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