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玉
编辑|惜
前言
“红颜祸水”这个说法流传已久,指的是美貌的女子引发了朝廷的混乱,甚至导致国家灭亡。
像妲己、褒姒、妺喜这样的历史人物,常常被认为是“美人误国”的典型。
然而,如果深入分析这些故事,就会发现问题并不在于美人本身,而是在于当时的君主和国家的政治环境。
国家的毁灭归根到底是统治者的昏庸、腐败、专横,以及治理失当的结果,美人不过是历史戏剧中的一个表象。
君主的昏庸才是根本原因
骊姬是当时卫国的美女,后来被晋献公(晋国的国君)纳入宫中。这本来是卫国为了与晋国保持友好关系送出的“外交礼物”,但骊姬在宫廷中却引发了可怕的内乱,导致了晋国的“骊姬之乱”。
骊姬来到晋国后,凭借她的美貌和手段,很快得到了晋献公的宠爱。她的目的也很明确: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晋国的太子,将来继承王位。
但问题是,晋献公已经有了太子——申生,这让骊姬的愿望变得复杂。
于是,骊姬开始一系列阴谋。她先是想办法挑拨离间,离间晋献公和他的儿子申生。她通过谗言和设计陷害,诬告申生企图毒害晋献公。
她让申生献上祭品时下毒,但这些毒实际上是骊姬自己安排的。晋献公信以为真,对申生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和愤怒。
申生作为孝顺的儿子,不愿与父亲争辩,也不想让父亲陷入为难的境地,因此选择了自尽,终结了自己无辜的生命。
接下来,骊姬又将矛头指向另外两位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和夷吾。这两位王子看清了骊姬的阴谋,担心自己的安全,纷纷逃亡他国以求自保。
晋国内部的权力结构彻底被骊姬的阴谋搅乱,晋献公晚年对自己的其他儿子也充满了不信任,最终,晋国的政局陷入混乱。
晋献公去世后,骊姬的儿子奚齐顺利继位,但这个继位并没有给晋国带来安稳。由于太子申生的旧臣不满骊姬的专权和奚齐的上位,宫廷内乱频发,最后奚齐被杀,骊姬的计划也彻底失败。
晋国经过这一系列的混乱后,最终是重耳(后来的晋文公)归国复位,重新恢复了晋国的秩序。
骊姬之乱的核心在于她利用晋献公对她的宠爱,不择手段地铲除异己,排挤其他王子,以确保自己的儿子登上王位。
她的阴谋成功地制造了父子间的猜忌,导致了晋国王室内部的内斗,也让晋国陷入了长时间的混乱。
褒姒
褒姒性格冷傲寡言,几乎不笑。然而,她的美貌深深吸引了当时的西周君主——周幽王。为了讨好她,周幽王不惜做出许多荒唐的事情,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褒姒本是褒国的女子,传说她因为犯了罪,被送到周幽王的宫廷里作为惩罚的一部分。没想到,周幽王一见她,便对她宠爱有加。
褒姒虽然貌美,但一直表现得非常冷漠,从不笑。这让周幽王绞尽脑汁想逗她开心,但无论他如何努力,褒姒都毫无反应。
周幽王为了博得褒姒一笑,开始做一些极其荒唐的事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烽火戏诸侯”。
当时,周朝在边境设有烽火台,烽火台的作用是在敌人入侵时点燃烽火,通知各路诸侯迅速带兵前来救援。这是当时的国家防御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周幽王为了逗褒姒一笑,竟然下令点燃烽火,假装有敌人入侵。各地诸侯看到烽火,以为真的有外敌来犯,急忙带着军队赶来救援,结果发现根本没有敌人,只有周幽王和褒姒在宫中看热闹。
褒姒看到这一场景,终于露出了笑容,但这也让周幽王失去了各路诸侯的信任。
后来,当真正的敌人犬戎攻打周朝时,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求援,但这次各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谁也没有响应。最终,犬戎攻破镐京(周朝的都城),周幽王被杀,西周也随之灭亡。
简单来说,褒姒助纣为虐的关键在于,她虽然没有亲自参与阴谋,但她的高傲冷漠和周幽王为了博她欢心所做的荒唐行为,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周幽王沉迷于取悦褒姒,荒废了政务和军备,最终在危难时失去了诸侯的支持,导致国家覆灭。因此,褒姒的故事也成了“红颜祸水”的经典例子。
妲己
妲己被认为是商纣王昏庸暴政的象征之一。妲己原本是有苏氏部落的女子,后来被商纣王掳到宫中,成为他的宠妃。妲己不仅妖艳迷人,还非常狡诈。
她利用纣王对她的迷恋,帮助他作威作福,害死了许多忠臣良将,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妲己进宫后,纣王对她宠爱到了极点,几乎言听计从。她不仅享受着奢华的生活,还逐渐掌握了对纣王的影响力。
妲己非常残忍,她喜欢看人受苦,因此经常提出一些极其残暴的建议,纣王为了讨她欢心,竟然照办。
最臭名昭著的例子就是妲己发明了“炮烙之刑”。这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刑罚,方法是将铜柱烧得滚烫,然后让受刑者赤脚走在上面,结果当然是被活活烫死。
妲己觉得看人遭受这种酷刑很有趣,纣王也顺从她的意愿,将这种刑罚用来对付那些反对他的人,甚至是忠臣良将。
其中,忠臣比干就是被妲己害死的一个典型例子。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性情正直忠诚,看到纣王被妲己迷惑,做出各种暴行,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进谏,劝纣王悬崖勒马。
但妲己非常讨厌比干的直言,觉得他是个威胁。于是,她诬陷比干心怀不轨,挑唆纣王处死他。
妲己还编造了一个邪恶的谎言,说“圣人心有七窍”,比干作为忠臣,被纣王认作是“圣人”。妲己因此怂恿纣王挖开比干的胸膛来看看他的心是不是有七窍。纣王居然听从了她的建议,残忍地杀害了比干。
另一个被妲己害死的忠臣是梅伯。梅伯也曾多次劝谏纣王,但因为触怒了妲己,妲己怂恿纣王将他以“炮烙之刑”处死。梅伯的惨死更让大臣们感到寒心,许多人不敢再向纣王进谏。
妲己的妖媚和残忍使得纣王越来越沉迷于暴虐的统治,她的谗言和挑拨让纣王害死了许多忠臣良将。
妲己不仅助纣为虐,还加速了商朝的衰亡,最终导致了周武王起兵推翻了商朝的统治,结束了纣王和妲己的暴政。
妺喜
妺喜是夏朝最后一个君王——桀王的宠妃。妺喜也是个美貌的女子,但她与桀王一起作恶,帮助桀王残暴统治,最终导致了夏朝的灭亡。
妺喜原本是有施氏部落的女子,后来被桀王掳走,成为他的宠妃。桀王非常宠爱妺喜,甚至为了取悦她,不惜做出很多荒唐和残忍的事情。妺喜的性格非常怪异,她有些变态的爱好,尤其喜欢看到别人在痛苦中挣扎。
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妺喜喜欢听布帛撕裂的声音。桀王为了让她开心,居然下令撕破大量的丝绸和布料。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丝绸是非常珍贵的资源,这种浪费极其奢侈,但桀王为了博美人一笑,毫不在乎国家的财富和资源。妺喜的这一怪癖,反映了她对他人和国家毫无关心,只追求自己的享乐。
除了这些荒唐的行为,妺喜还鼓动桀王对臣民施加暴政。桀王本来就性格暴躁、好战,妺喜的谗言使得他对百姓的压迫更为残酷。
桀王不仅对内疯狂征税、掠夺民脂民膏,还对外发动战争,强迫各个部落臣服,百姓苦不堪言。
桀王还为妺喜修建了极其奢华的“瑶台”,耗费了大量的民力和财力,百姓忍受着繁重的劳役,苦不堪言。但桀王和妺喜却在台上饮酒作乐,毫不在乎百姓的疾苦。
妺喜在桀王身边的影响不仅让桀王变得更加暴虐无道,也让他更加狂妄自大。他自称“日月之明”,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永远不会被推翻。妺喜也因此更加肆无忌惮,沉迷于奢华的享乐中,根本不关心国家的命运。
这种残暴统治最终引发了民心尽失。各地诸侯纷纷反叛,最有力的反抗者是商部落的领袖——成汤。他率领军队讨伐夏桀,最终推翻了夏朝的统治。
桀王被击败后,带着妺喜逃亡,最后二人被流放至南巢(今安徽一带),夏朝从此灭亡。
结语
这些故事中,无论是商纣王、周幽王,还是夏桀,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治理能力很差,迷恋享乐而忽视国事。
妲己、褒姒和妺喜之所以能够“助纣为虐”,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君主本身就是暴君,或者已经沉迷于自己的欲望中。
这些君王本身选择了暴政,实施了残酷的刑罚,甚至荒废政务,导致民怨沸腾。美人只是激发了他们的一些荒唐行为,但国家的内乱和外患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是君主的治理失控、官员贪腐、国力衰弱等综合因素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