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宣武军(治所在今河南开封)节度使董晋死后,其部下兴兵叛乱;继之彰义军(治所在河南汝南)节度使吴少诚亦叛乱。朝廷不得不发兵征讨,河南一带两次沦为战乱的中心。战乱使得白居易和兄弟姐妹长久不能见面,各分西东:大兄幼文当时任浮梁(今江西景德镇)主簿,七兄(堂兄)任潜县尉,十五兄(堂兄)作乌江主簿,诗人在符离(安徽省宿州市)避乱,老家下邽(今陕西渭南)还有弟妹。诗人感于兄弟离散,天各一方的苦处,而写下这首诗。通过一个家庭的灾难,反映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望月有感
(唐代)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
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首诗通过描写战乱时期的田园荒芜、骨肉分离的情景,揭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发了兄弟姐妹间的思念之情。
首联“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的苦难的现实:家产在兵灾和荒年中荡然一空,兄弟们羁泊他乡,各自分散,你西我东。
颔联“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从家园荒残、手足离散的现实入手,描写战乱结束后的凄凉景象:家乡的田园经过战乱后已经荒芜寥落,骨肉同胞流转离散,颠沛流落在异乡道路中。
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诗人以“雁”、“蓬”作比,写出手足离散之痛:兄弟们分离的情形好比纷飞千里、身单影只的孤雁,各自无依无靠,又好比辞根飘走的九月飞蓬。
尾联“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诗人以“明月”延伸无限乡思,勾画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面对着天空的一轮明月,诗人想到兄弟们也应该在异乡同时怅望,他想这一夜的乡思乡愁,五个地方都会相同。用天空的一轮明月,把分散在五处的兄弟姐妹联系起来,表现了身处异地的共同感情。
全诗句句紧扣主题,字字情真意切,以家常话语,抒发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自然质朴,感染力极强。
天涯打拼为生存,父子妻女形影分。一年三百六十日,几时相聚细思尋。田园数亩与人租,守护柴扉老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