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二爷是《水浒传》中人气最高的角色,这得益于施耐庵给了他最多的单人戏份,并且那“武十回”的剧情堪称回回经典,武松的英雄形象也深深地烙印在读者心中。
不过熟悉《水浒传》的人就知道,这是一部魔幻中带着写实风格的小说,因此施公笔下的人物都是有多面的,武松也不例外,武松也做过诸多让人不解的事。
(武松、张青剧照)
比如他在十字坡遇上孙二娘、张青夫妇的时候,差点与二人大战一场,可后来双方又冰释前嫌,甚至他还认了那连妻子孙二娘都看不起的张青为兄,这事儿又该如何解释?
一、不打不相识
武松回乡的这段剧情中,施耐庵是将武松塑造成了一个沉着冷静且敢作敢为之人。
当他得知大哥的死讯之后,便开始调查真相,查明真相后,他便果断杀嫂为兄报仇,快意恩仇这四字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可到了十字坡一节,他的表现却没法让人觉得痛快了。
那张青与孙二娘在十字坡经营着一家黑店,武松甚至还没进入他们那酒家,就已经察觉了这地儿有蹊跷,于是多了个心眼,只待孙二娘对他下手,他便可以毫不留情地将对方反杀。
(武松、孙二娘剧照)
似乎剧情本该往这样的方向发展,可真当孙二娘对武松下手之时,武松也仅仅只是将她束缚住,并没有在第一时间痛下杀手,再加上张青及时赶来,一番劝说之后,双方就握手言和了。
更令人费解的是武松一副“十分理解”这对贼夫妻的态度,还与他们义结金兰,成了兄弟。
就这样,张青年长武松些许,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多了一个武艺高强的小弟。
凭什么?这汉子有什么值得武松尊敬的地方吗?
二、倒插门的张青
其实顺着原著剧情读下来,武松也并非纯粹的莽夫,他也确实会对一些值得交心的人掏心掏肺,比如宋江。
尽管在读者的视角看来,宋江是个典型的伪君子,后来为了忠义之名,甚至可以亲手毒杀李逵,当真虚伪至极,但在书中之人看来,他却是个为人忠厚的大哥形象,因此武松认他为兄,那也合情合理。
可张青不同,张青不仅仅是个开黑店的,甚至还是连自己妻子都不怎么瞧得上的小男人,他如何配做武松的大哥?
这可不是笔者胡诌,张青跳出来劝说武松的时候,就交代了他们夫妇二人过往的所作所为。
比如这段描述:“小人只此大树坡下剪径。忽一日,有个老儿挑担子过来。小人欺负他老,抢出去和他厮并。斗了二十馀合,被那老儿一匾担打翻。原来那老儿年纪小时专一剪径,因见小人手脚活便,带小人归去到城里,教了许多本事,又把这个女儿招赘小人做了女婿……只得依旧来此间盖些草屋,卖酒为生。实是只等客商过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便死。将大块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馅子包馒头。”
这句话总结下来就两个关键信息。
(张青剧照)
一是他张青是上门女婿。
二是他们夫妇二人干的都是杀人越货的恶事。
无论怎么看,张青都没有值得武松尊敬的地方。
除此之外,张青后来的一番话也能证明孙二娘并没有很尊重他这个当丈夫的,也就是关于他定下的那“三不杀”的原则。
张青规定不杀云游僧道、风月女子以及流配之人。
但很明显,孙二娘并不买账,她当初就背着张青杀了一个头陀,后来又差点害了鲁智深,这二人都属于张青规定的第一类人,而此时的武松则是第三类流配之人。
显然,孙二娘都没把张青放在眼里,那武松凭什么会因为张青的一番话而对这对夫妻另眼相看,还与他们做了结义兄弟?
儿时当真不理解,而如今再读原著,才明白武松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三、武松的为人
武松身上固然有“强大”“勇猛”“机智”这些标签,但多数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只关注武松好的一面,而忽略了他的另一面。
(武松、宋江剧照)
其实从头到尾,施耐庵都没有避讳武松负面的形象,比如后来他杀害无辜道童的举动,那明显就非正义之举。
除此之外,武松还有十分圆滑的一面。
当初他初遇宋江之时,双方原本是闹得有些不愉快的,宋江踢到他的火钳柄,他就以为宋江是来找茬的,于是要对宋江动手,可当柴进一提宋江的大名,武松顿时就跪地认错了。
甚至在宋江接济武松十两银子之后,武松就铁了心认这人当大哥了。
还有后来对张都监一家,原本武松帮施恩教训了蒋门神,得罪了张都监、张团练,可当张都监许他娇妻玉兰,又许他一份差事之后,他就有心为张都监卖命了,若不是张都监设计陷害他,水泊梁山就没有武松这号认了。
所以再回过头来看,武松对张青的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
(武松、张都监剧照)
他向来都是如此,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张青虽然没什么本事,但他站出来求情之时是给足了武松面子,同时孙二娘也确实是并未对武松造成任何实质性的伤害,武松自然不需要像处置潘金莲那般弄死这二人。
接着张青夫妇又拿出好酒好菜招待了武松一番,他一个负罪之人,能被对方如此高看,如何能不高兴?既然得了对方的好处,自然要赔个笑脸。
说白了,武松是将那句“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展现得淋漓尽致,但在那个乱世之中,这样的处世之道不是什么人格上的缺点,而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