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期,进行言语的发展与训练,使儿童对语言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力争做到发音清晰准确,语词规范、简洁,词汇量多些;进行感官思维发展与训练,使孩子有一定的观察、理解能力,引起对周围事物的好奇,以求了解,活跃思维和想象力,重述大人讲的故事,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简单的计数能力(如手指算10位数);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与训练。
养成有规律起居习惯,文明待人行为以及听话、诚实、不占他人物品和爱劳动等好品德等。幼儿期:这一时期,是学习做人的启蒙教育时期。当然,儿童接受这种教育和学习,不是通过学校正规方式进行的,而受家庭、社会的教育、训练、熏陶、影响培养造就的。这时儿童行动自如,能按照基本语法,用联贯的语言反映自己的思想并和他人交流。
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新鲜感,采取形象(进行物教)、对比(事物相比)、提问(启发和回答提问)、计算(学习数字,培养抽象思维)、背诵(背诗歌、民谣)等方法,对儿童进行各种知识教育,提高儿童智力水平。再者,带领孩子参加群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培养孩子的生活情趣、意志品格、礼貌行为、善于待人的良好道德行为和适应能力。最后,引导孩子在社会实践和大自然中,开阔胸怀,陶冶性格,培养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如果在一个环境中能运用五官去多看、多听、多尝(在某个时期,婴儿会把任何东西往嘴里塞)、多摸,那么这个环境就是有刺激性。再加上父母及亲人与婴儿之间的交往,就会对开发婴儿的智力起到促进作用。作父母的要充分利用并发展婴儿的各感知能力,给予丰富的感觉刺激,你的孩子就一定会更聪明。这是保持婴儿良好情绪状态的重要条件。
有不少年轻父母在孩子啼哭时感到束手无策,不知他是饿、渴、尿布湿了,还是有病或其他原因,因而不能及时排除婴儿的痛苦。父母必须细心,尽快地了解孩子生理活动的规律,学会分辨他们用不同的哭声表达不同要求,及时满足他们。而保持婴儿良好情绪状态是婴儿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和接受教育的基础。到第6个月,这一类啼哭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