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称,俄国防部于当地时间7月19日发布航行警告,发布黑海航行禁令,称从7月20日零时起,海上人道主义走廊正式被关闭,所有在黑海水域前往乌克兰港口的船只都将被视为潜在的军用货物承运人,以及站在基辅一边参与乌克兰冲突。
另外,俄国防部还表示俄军已经对乌克兰最大的两个港口城市发动了报复性轰炸,该行动主要针对前一天凌晨乌克兰军方对克里米亚大桥发动的夜间袭击。
之所以要对敖德萨和尼古拉耶夫展开袭击,是因为俄军认为,处于这两个城市的相关设施,参与了乌军对克里米亚大桥的袭击行动。对此俄国防部宣称:“俄军在夜间利用口径巡航导弹,对乌克兰的恐怖主义行动进行了报复。”

黑海上航行船只
根据事后的新闻报道来看,俄军此次空袭行动大获成功,成功摧毁了敖德萨和尼古拉耶夫的油料存储设施,这些设施一共可以为乌克兰军队提供7万吨的燃料储备。
一次性摧毁如此多的油料存储设备,也从侧面证明了俄军的打击强度之大。敖德萨市长特鲁汉诺夫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当晚俄军对敖德萨的打击强度是自俄乌军事行动以来规模最大、烈度最高的一次。
另外针对乌克兰炸毁克里米亚大桥的报复性措施并未就此结束。因为《黑海协议》已经到期,俄罗斯已不再同意续签该协议,海上人道主义通道也将在协议到期之后关闭。这也说明俄罗斯已经没有什么耐心了,开始采取更强硬手段打击美西方和乌克兰。

克里米亚大桥被炸
事实上,俄罗斯炸乌克兰港口城市以及封锁乌克兰航道,和乌克兰炸克里米亚大桥性质上具有高度统一性。俄罗斯在赫尔松前线部队的补给主要是靠着克里米亚大桥,通过铁路或者公路运往前线,克里米亚大桥一被炸,就等于俄罗斯前线部队的补给将会出现问题。去年10月俄军前线部队表现堪忧,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乌克兰的“夏季攻势”受挫,又想重新上演这一戏码。
之所以俄罗斯没有对乌克兰当局的后勤补给展开大规模报复,有两层原因,一个是碍于所谓的《黑海协议》,因为俄乌战争爆发后,美西方国家一直拿“人道主义”威胁俄罗斯,称乌克兰的这些粮食都是拿去“拯救”非洲的难民,最后这些粮食去向也是未知数,但大量报道都把这些粮食的流向指向了欧洲。
另一个,当时俄罗斯也不确定这事是不是乌克兰干的,泽连斯基也否认乌军炸掉了克里米亚大桥,俄罗斯手中也没有掌握足够的证据,所以俄罗斯就是炸一炸乌克兰的供电设备,但并没有给前线乌军的作战带来实质性影响。

乌克兰遭轰炸
现在不一样了,乌克兰政府多部门都已经承认这事就是乌克兰军方干的,《黑海协议》也刚好到期,给俄罗斯展开报复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本来在续签《黑海协议》的问题上,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还是想从中间斡旋的,一直在和俄罗斯保持接触,希望俄罗斯能够续签这一协议,但到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之后,本想当和事佬的埃尔多安也只是轻飘飘表示期望俄罗斯能回到黑海协议中来。
乌克兰袭击克里米亚大桥,对于乌方来说,初衷是好的,拜登政府一直在给泽连斯基施压,希望乌克兰的“夏季反攻”能够取得一些优势,毕竟按照现在乌军的反攻速度,预计16年后乌军就能“收复失地”,这是美国等不起的。所以为了加快推进速度,炸掉克里米亚大桥,切断俄军的后勤就成了乌克兰当局的选项之一。

俄乌冲突
但问题在于,《黑海协议》即将到期,炸克里米亚大桥俄罗斯也就不可能同意续签协议,乌克兰的出海通道就被彻底卡死,欧美国家也借着《黑海协议》形成的“人道主义”航道,向乌克兰输送了不少军事物资。如今随着这一通道被卡死,乌克兰后勤补给将只能通过陆上交通,在俄军持续轰炸下,无疑将会面临更多的困难。
而在后勤补给缺乏情况下,在反攻中本就打的很艰难的乌克兰,无论如何都耗不过俄罗斯。所以炸毁克里米亚大桥,对于乌克兰来说利弊参半,甚至弊端反而还会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