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陕西华(第四声)山地区能担当起中华文明发源地的称号?

朴木说过去 2024-07-02 17:00:42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我们今天生活的许多城市弥漫的依然是千年历史酿就的气息,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依然是三千年以前形成的文字,我们今天读到的文明依然是五千年以前创造的文明,我们今天传承的文化依然是一万年前中华先民肇始的文化。

正式将位居郑州嵩山周边的韩国、魏国称为“中国”。战国时期,范雎在为秦王谋划兼并天下之策时说得更明白:“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其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

“中国”概念在3000年前已很清晰,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就曾记述,人们将嵩山地区称为“中国”。

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其他地区也创造了辉煌的红山、良渚、海岱、大地湾、大溪等文化,但这些文化最后都融进了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文化中,形成“一统天下”的新的文明体系。这一新的文明体系是在以郑州为中心的地区实现凤凰涅槃的,因此,人们才将这个 “一统天下”的新文明体系,以郑州所在的“天地之中”地域冠名,称为“中华文明”。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 ,“时空”是最早需要认识和确立的概念,郑州嵩山地区的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 “天圆、地方、身在中央”的宇宙观,进而将自己所在的地方确定为“天地之中”,并且,以自己所在地为基准点观测天象,总结制定出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二十四节气。

在与周边地区的文明竞争发展中,郑州文化的先进性日益凸显,郑州人制定的历法被周边人所接受,郑州人的宇宙观得到其他地区人们的认同,郑州地区“天地之中”的区位得到天下人的确认。

尽管郑州以外的一些地区也曾探寻和自称过“天中”“地中”,但人们最终只认同郑州地区为“天地之中”,并且将建立在这里的国家尊称为中土之国、中原之国、中央之国,简称“中国”。

读懂最早中国,必须从郑州开始。

郑州5万年前便形成了现代人类。

中国人类在距今约5--1万年前,进入“现代人”阶段,开始人类氏族社会新时期。

中华文明一万五千年前开始孕育,五千年前开始形成。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明的成长从来没有在郑州中断过,这里有1万年至9000年前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人们生活的李家沟文化,有9000年前至7000年前人们生活的裴李岗文化,有7000年前至5000年前人们生活的仰韶文化,有5000年前至4000年前人们生活的龙山文化,有4000年前夏部落由古国时代走向王国时代的王城岗夏文化,这环环相扣、层层相叠的文化发展链条,向人们展示着,由旧石器到新石器,由游牧穴居到聚落城池,由农业形成到行业分工,由城邦国家到一统王朝,郑州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完整经历并参与创造了中华文明萌芽、发展、成熟完整进程的地区。

特别是商王朝在今日郑州城区建立都城后,郑州人代代承袭沿用,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三千六百余载,城址不移、人脉不息,至今仍为繁华大邑,成为世界城市发展历史上的孤例,不仅堪称中国城市文明发展的滥觞,也成为当今世界城市群中城市年龄最长的城市。

在郑州这片历史沃野上,目前已发现400多处旧石器遗址,展现了中华先民由原始人向现代人迈进的完整历程。

织机洞遗址保存着10万年前远古人类生活的遗存,宏阔的洞穴和堆积丰厚的文化遗存讲述着那个时代先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世界人类起源因郑州老奶奶庙遗址的发现而改变了人类起源单一的旧有结论。

老奶奶庙遗址,是原始人类迈向现代人类关键时期的距今3--5万年的遗址,多层叠压、连续分布的古人类居住面,尤其是以灰烬堆积为中心的活动面遗迹的发现,非常清楚地展示了当时人类在中心营地连续居住的活动细节,再现了郑州地区晚更新世人类的栖居形态,无可置疑的证实,中国现代人不是外来的,是这里土生土长的,推翻了中国人是从西方迁徙过来的观点。

与老奶奶庙同时期的新郑赵庄遗址完整保存着先民们进行祈祷的实物遗存,石堆上摆放古棱齿象头骨等明显具有象征意义的非功利性行为,清晰表明居住在郑州的中国先民此时已经完成了原始人向现代人的嬗变。

在中华文明的初创时期,没有哪一个地区的文明比郑州更丰富,没有哪一个地区的文明比郑州更系统,没有哪一个地区像郑州一样文明发展从未断线,从氏族时代跨入古国时代、又从古国时代跨进王国时代,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了中华文明的奠基。

伏羲在郑州的黄河与伊、洛河汇流处演绎了八卦,大禹、商汤在这里发布了一篇篇训政,道家先祖张陵在郑州的嵩山石室感悟“真道”,佛家在郑州的慈云寺开“释源祖庭”, 儒家在郑州嵩阳书院酿就理学,郭守敬在郑州告成创立世界天文学高峰。

郑州人的歌唱占了《诗经•国风》中的六分之一,以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表达了心中的畅快。

郑州人书写的七分之一唐诗,篇篇都是诗中的奇峰异景。在这里,可以品读郑州才俊管仲、邓析、列子、申子、韩非、潘安等写下的脍炙人口的经典,在这里,可以吟诵郑州诗豪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李颀、郑虔、胡令能等谱写的大吕黄钟。

在郑州,人们可以看到8000年前人们塑造的陶猪、陶羊,可以看到5000年前中国彩陶纹样最多的五彩斑斓,可以看到2500年前青铜文明高峰的装饰艺术的绝美,可以看到2000年前中国画像艺术洗练大气的神韵,可以看到中国壁画从汉代到明清的画作的恢宏,可以看到中国砖石造像长达二千载的艺术经典,可看到5000年前的陶鼓、5000年前的陶铃、4000年前的陶埙、3000年前的石磬,可以看到2500年前的礼乐编钟,可以看到1800年前庭宴上舞女们的长歌舒袖,可以看到1500年前中外乐器呈现的演奏乐厅。

人们吃惊地发现,中国现代人的最早生活营地在郑州、中国最古老的村落在郑州、中国最早的城池在郑州、中国最早的王都在郑州,人们吃惊地发现,在中国先民一万年的文化发展史中,文明发展的步伐从来没有在郑州中断,在中华文明孕育、发展、形成史中,郑州人参与创造了原始农业、原始制陶、原始纺织、原始历法、原始营造、原始文字,形成了包容八方的多元一体的文明。

从8000年前唐户半地穴式居所到5000年前大河村“木骨整塑”房屋,从5300年前西山古国城池到4100年前王城岗王都城池,从5300年前双槐树初创“前殿后寝”宫殿格局到3600年前商代宫城建筑的成熟,从4300年前古城寨廊庑式宫室建筑到3400年前小双桥商代高台宫殿,从2000年前礼制建筑汉三阙到1500百年前宗教建筑嵩岳寺塔,从700年前科技建筑观星台到400年前教育建筑嵩阳书院,从官式建筑中岳庙到民间府邸康百万庄园,从宫殿、府衙、民居、坛庙、寺观、园林、陵墓、城市、设施等建筑类别,到殿、堂、亭、台、楼、榭、轩、阁、廊、坊、桥、塔等建筑形式,郑州地区历史建筑遗存长达8000年,囊括了几乎所有建筑类别和建筑形式,跨越时代之长、种类之丰富、价值之巨大、数量之众多,为全国所仅见,构成了一部实例中国建筑史。

在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郑州国宝单位的数量(83处)仅在北京(137处)之后,远远多于西安(58处)、南京(56处)、洛阳(51处)、杭州(48处)、安阳(25处)、开封(24处)。

在已经评出的全国年度考古十大新发现中,郑州有15项入选,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城市榜首。

郑州书写了中华文明的最早篇章。

中岳嵩山,巍巍峻极。

天地之中,华夏之源。

天地之中的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之源、中国文化之根,成为中国一切行动的指南。

在黄河文明上下五千年,嵩山地区的文化是其中最重要的,对中华民族最具有关键意义。它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人类、最早的村落、第一座城市、第一个王都。

正因为嵩山如此雄壮伟岸、底蕴深厚,中国多位帝王在此举行祭祀封禅活动,文人墨客、三教九流也争相登临。儒释道三教荟萃,不但留下了灿烂的文化瑰宝,更形成了嵩山文化圈内的诸多古迹。

其中,汉三阙是中国最古老的国家级礼制建筑典范。就是有了汉三阙上这个蹴鞠图,联合国世界体育组织2004年在巴黎正式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足球发祥地。

同样在古代建筑领域首屈一指的还有建于北魏时期的嵩岳寺塔,这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砖塔,也是中国乃至东亚唯一的一座十二边形密檐式塔,郑州新地标"大玉米"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此。历经1500年风雨侵蚀仍屹立不倒,嵩岳寺塔卓越的建筑技艺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专业人士"取经"。

据《周礼》记载,为了在天地之中建都,周公通过土圭测量法找到了位于郑州登封告成镇的"天心地胆",并在此验四时、定历法,确立了二十四节气中的"二分""二至"。

这里孕育了著名的裴李岗文化、大河村文化、仰韶文化等,新石器时代遗址数量之多、分布之密居全国之首。嵩山地区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嵩山文化区的这片土地是欧亚板块中最先露出海洋的大陆。早在25亿年前,嵩山就古陆崛起越出海平面,成为欧亚大陆板块最早形成的陆地,比秦岭早了20亿年。

嵩山文化区的圣哲先贤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他所创立的中和思想成为中华文明的基因。大禹是治水英雄,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公而忘私精神成为中华文明的品格。商汤励志革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成为中华文明的力量,列子塑造的愚公移山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典籍《河图》《洛书》发端于这里,伏羲受之而作八卦,文王诠释而成《周易》。老子在这里创立道家学说,二程在这里将儒家学说推向高峰,佛教在这里生根弘扬,中医在这里形成体系。中国最早的散文集《尚书》主要篇章诞生在这里,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160篇国风中有95篇形成于这里,汉赋的代表作产生于这里,唐诗队伍中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李颀、李贺、韩愈等出生成长在这里,宋词的典雅与豪放唱响辉煌在嵩山文化区。

3万年前,赵庄遗址垒筑的原始祭坛,开启中国营造之始。

1万年前,嵩山溱水岸边李家沟的人们开始了文化创造。10000年前,嵩山文化区的李家沟人就初创了陶器和磨制石器,成为中国时代最早的陶器和磨制石器创造者之一。嵩山文化区面积达3万平方米、出土200多片陶片的李家沟遗址在全国同期遗址中面积最大,出土陶片最多,成为目前已经知道的同时期所有遗址中年代延续最长、内涵最丰富的遗址。

9000~7000年前,嵩山地区出现了具有奠基文明性质的第一个文化高潮——裴李岗文化。

9000年前,贾湖人创始了契刻符号。

9000年前,贾湖遗址已经有了类似“观象授时”使用的“规矩”。

9000年前的贾湖遗址发现了人工培植的水稻。

9000年前,贾湖人创造了中国最早的乐器——骨笛,自此,音乐便成为人们的情感寄托,5000年前大河村的陶鼓、陶铃,3800年前新砦的石磐,3700年前二里头的铜铃,3100年前殷墟的青铜编钟,不仅引领人们精神世界,还形成礼乐制度文明,创立了循循有序的社会仪象。

8000年前,唐户遗址建造的半地穴式住房,开启中国北方土木建筑架构之先。

8000年前,裴李岗文化创造了技术艺术兼具的各类磨制石器。8000年前,裴李岗遗址和贾湖遗址中已经出现纺轮,这是迄今发现中国最早的原始纺织工具。

8000年前的沙窝李遗址发现了大量粟的窖藏, 同时,在这些遗址内还发现了大量与农业相关的独具地域特点的生产工具、加工工具、窖穴等遗存,表明在9000~7000年前,嵩山文化区参与创造了中国的原始农业,完成了社会生产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裴李岗文化因1977年首次发现于嵩山脚下的新郑裴李岗村而得名,后在环嵩山周边陆续发现近200处同时期的遗址,它的最南边分布在南阳邓州八里岗、信阳平桥,最北边分布在安阳洪岩,最西边分布在三门峡灵宝西横涧,最东边分布在开封杞县孟岗、周口项城后高老庄、驻马店新蔡郭冢。裴李岗文化区的人们肇始了房屋营造、肇始了聚落组织、肇始了原始农业、肇始了家畜圈养、肇始了原始制造、肇始了原始纺织、肇始了炊具餐具、肇始了审美意识、肇始了契刻文字、肇始了乐器音乐、肇始了礼仪规制等。

此后,在裴李岗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仰韶文化、在仰韶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古国文明。

从仰韶文化器物上丰富多彩的各类符号,到黄寨遗址夏代牛骨刻文,从郑州商城朱书文字,到殷墟成千上万片商代甲骨,传承至今的中国文字3100年前在嵩山文化区创造完成。

7000年前,在裴李岗文化基础上兴起的仰韶文化创造了色泽艳丽、纹饰丰富的彩陶,展现了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大美的艺术构思。特别是庙底沟彩陶赢得人们的喜爱,迅速传播大江南北,形成了文化上的最早中国,为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6500年前,西水坡遗址的人们用龙虎图摆出了天体意象。

5600年前,西坡遗址建造的大型殿堂,开启中国大型宫殿建筑之风。

5500年前,青台遗址的人们开始了对北斗星系的祭拜。

5500年前,青台遗址、汪沟遗址已经出现了迄今时代最早的丝织品,不仅有纱和罗两个品种,且已经过颜色的炼染。证明5000多年前,嵩山文化区的人们已普遍掌握了养蚕缫丝纺织技术,创造了世界最早的丝绸纺织文明。

5300年前,嵩山文化区夯筑了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版筑夯城——西山古城,标志了中国城池建设的起步。自那时起到唐宋,嵩山文化区先后筑起数百座城池。

自那时起到秦汉,郑州先后出现数十座古城,是这一时期全国古城数量最多的地区。

5000年的大河村城、4300年的古城寨古城、4100年的王城岗夏代都城、3900年的新砦夏代都城、3800年的望京楼夏代城、3600年的郑州商代都城、3400年的小双桥商代都城、3000年的苑陵两周古城、2700年的春秋郑韩都城、2300年的战国荥阳故城、2200年的秦代汉霸二王城、2000年的汉代常庙古城等等,既有古国之城,也有王国之城;既有诸侯之城,也有郡州之城,这些城池开创了中国城市建设和规划布局的先河,演绎了中国早期城市发展变化的完整历程。

5300年前,双槐树遗址建造的中轴对称、前朝后寝的高台建筑开启中国建筑格局之制。

5000年前,嵩山文化区的大河村、西坡、北阳平、青台、双槐树、西山、苏羊等遗址,已经出现规模巨大的环壕或城池,出现规模庞大的殿堂,出现高等级的各类文物,生产力已经有较高水平的发展,社会已经出现强有力的权力组织,嵩山文化区开始了原始国家文明的创造。

5000年前,大河村遗址的人们有了以12个太阳和3组月亮表达某种概念的意识。

人们纺织了丝绸、冶铸了青铜、记录了天象规律、形成了“中轴”“天人合一”概念,等等,特别是形成的被中华民族共尊的黄帝文化,使嵩山文明成为中华多元文明中引人注目的亮色。

4100~2400年前,夏、商、周王朝先后在嵩山地区建立,夏王朝创立了影响中国4000年的世袭传位政治制度, 建立了初具规模的中央行政机构,设置了兵民一体的军队,制定了具有开创意义的“禹刑”,开始划天下为九州的管理模式,搭建了国家文明的架构。

从4300年前开始,古城寨、二里头、郑州商城、小双桥、殷墟等遗址建造的廊庑套院、梁柱斗拱、飘逸屋顶、中轴两翼、梁瓦饰件、建筑着色等中国古代建筑的组织形式、结构形式、艺术形式等经典特征,完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基本体系的创造。

5000~3000年前,嵩山文化区的人们又创造了井田制农业耕作法、农业种植四时历法等,完成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创造。

在古国文明基础上形成的王国文明。

夏代登封王城岗城是中国一统王朝的第一座都城。

嵩山文化区出土了夏代铜铃和铜爵、商代列鼎和编钟、周代莲鹤方壶和错金银青铜器等自青铜器诞生到走向绝唱的所有时期的经典之作。

4100~3600年前,作为夏代王都所在,嵩山文化区熔炼了中国青铜文明的初创与质朴。

距今4000年前后,融汇了各地先进文化因素、具有强大号召力的夏王朝在嵩山脚下建立了,开启了中国大一统时代,嵩山文化区开始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嵩山文明开始演化为中华文明的主体文明。距今3800年前后,嵩山文化区又创制出了瓷器,为世界贡献了至今仍在造福人类的中国古代制造文明。

3600~3100年前,作为商代王都所在,嵩山文化区铸造了中国青铜文明的瑰丽与辉煌。

商王朝建立宗法制度,创立分封制,刑法更加细化明晰,军队更加完备强盛,国家文明更加完善。

商代郑州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开创了宫城、内城、郭城的都城布局。

距今3600年前,推翻夏王朝的商王朝先后在嵩山东北部的郑州、小双桥、洹北、朝歌等地建都,创造了中华“有册有典”的“一体”文明辉煌。

周王朝继承了夏、商衣钵,弱化神治,强化礼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郁郁乎文哉”中国文化传统,国家文明走向成熟。

嵩山文化区的这些探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西周的周公旦、唐代的僧一行、元代的郭守敬等都来到这里,以嵩山文化区的观测研究成果为基础,形成了一系列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成就,成为璀璨的中国古代天文学文明,二十四节气、“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3100~2400年前,作为周代王都所在,嵩山文化区演绎了中国青铜文明的经典与绝唱。

距今3100年,西周王朝在嵩山西北部建立了东都洛阳,分封众多宗亲诸侯在嵩山周边,铸成了传承至今的中华文明基本框架。

在中国大一统国家四千多年的历史中,郑州在前一千年的时间中为全国政治中心,书写了中国国家和都城发展历史的开篇之章。

在中国王国时代近两千年历史中,郑州先后为八个国家都城,时逾千年。

公元前七世纪,护卫周王室东迁的郑武公在郑州建立郑国,挑战周天子权威,开启诸侯争霸大戏。公元前四世纪,韩国消灭郑国建都郑州,加入七雄征战。

距今2700~2200年前,嵩山文化区的老子、列子、庄子、墨子、邓析、申子、韩非、苏秦等创立的道家学说、墨家学说、法家学说、名家学说、纵横家学说等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

2000年前以降,洛阳汉魏隋唐王朝、开封北宋王朝将中国古代建筑推向辉煌,形成了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的中国古代建筑文明。

汉魏洛阳城是中国古代最庞大的都城。

北宋开封城打破里坊制,创造了不可复制的古代城市辉煌。

距今2200~100年前,汉唐的强盛统一与魏晋的民族融合强化了全国范围内的文明一统,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等发明促进了世界文明,经学、史学、理学、玄学、汉赋、唐诗、宋词、书画等铸造了文化丰碑,陶瓷、冶铁等的创新使制造业不断攀上新的高峰,建筑以东方独有的雄浑和典雅完成了最后的涅槃,佛教等中外文化交流使中华文明走向新的意境。

这样,在王国文明基础上形成的帝国文明始终在嵩山文化区演绎, 夏、商、周、汉、魏、隋、唐、宋的都城也在嵩山文化区建立,创造了一脉相承、独具地域特色的一系列物质、文化成就,形成了对中华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嵩山文明。

因此,嵩山文化区的范围大体为以嵩山为中心的半径200公里的区域,包括郑州、洛阳、开封、新乡、许昌、漯河、安阳、焦作、鹤壁、濮阳、周口、驻马店、三门峡、平顶山和南阳、信阳的部分地区。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嵩山又被人们尊奉为五岳中的中岳,成为天地之中。

元代以后,虽然嵩山文化区不再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其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中仍然扮演者重要角色,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是以这里为中心编制的,从这里成长走出的史可法、沙春元以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书写了中华精神新的篇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