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也啃不动的硬骨头
2019年4月16日,苹果、高通发出一纸公告,宣布彼此握手言和,撤销双方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部诉讼。当日,高通股价应声上涨23%,创下1999年以来单日最高涨幅。
这场长达两年的法律纠纷围绕着手机上最关键的零件之一:基带芯片。
基带芯片之于手机,相当于大脑之于人体。简单来说,它负责将外界语音、数据信号编译成用来发射的基带码,又将收到的基带码解码成人类可以理解的语音或其他数据信号。
从技术层面看,基带/BP芯片的技术难度比手机的处理器/AP芯片还要高。2G/3G时代,飞思卡尔、德州仪器、英飞凌、意法半导体都曾称霸一方。早期的iPhone基带芯片就由英飞凌独家供应,到了4G时代,市场迅速集中,主流基带芯片的开发商只剩下了高通、华为、联发科几家。
2019年,华为在北京发布的巴龙5000就是一款基带芯片华为一度早于高通发布第一款5G基带芯片,但由于制裁无法获得代工。因此在高端手机市场,高通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2010年,苹果在iPhone 4中引入高通,与主供应商英飞凌同台竞争,结果装配了高通芯片的iPhone性能完胜。随后,高通趁热打铁和苹果签订了独占协议:高通每年支付苹果10亿美元,以此换取与苹果的独家合作;而苹果则需要向高通支付专利费:每只苹果手机售价的5%[5]。
伴随iPhone的畅销,这笔协议苹果越算越亏。在2016年协议到期前,苹果开始谋划引入基带芯片的二供,把目光投向了英特尔。
英特尔的基带芯片业务来自英飞凌,后者在失去苹果订单后就把这块业务卖给了英特尔。当时,高通正因为饱受争议的商业模式引发众怒,在韩国、欧盟和中国都被反垄断调查。
英特尔时任CEO欧德宁在采访时信心满满,顺便借苹果夸奖自己的高瞻远瞩:“乔布斯认为这笔收购是明智之举。”
苹果的策略是先用英特尔的基带芯片将高通一军,然后逐渐过渡到自研芯片,市场一度有消息称苹果会与联发科合作研发。2016年,觉得时机已到的苹果在iPhone 7中引入英特尔作为二供,同时对高通发起诉讼。
然而苹果千算万算,没算到英特尔掉链子:根据Cellular Insights的测试,高通基带版的iPhone网络性能,普遍比英特尔版高出了30%。而为了让两个版本的网络性能齐平,苹果甚至故意降低高通版本的信号能力[2]。
到了2019年,高通已经开始向三星供应5G基带芯片,眼看着英特尔连4G还没整明白,苹果只好放下身段,与高通达成和解。
基带芯片的研发难点主要在于兼容性。比如,5G基带芯片需要同时兼容2G/3G/4G网络,同时还要适应各个国家和地区使用的手机通信频段,这也是为什么有基带芯片设计能力的,往往都是历史悠久的通信巨头。
另外,后来者往往还需要绕开先发公司的专利墙,这又增加了研发难度。英特尔的基带芯片业务收购自英飞凌,后者则又脱胎于西门子的半导体部门。2015年,英特尔还收购了威睿电通,获得CDMA相关技术,但显赫家世加上资本运作,依然补不足技术的短板。
苹果和高通和解后,打包收购了英特尔的基带芯片部门。按照规划,苹果打算到2024年,80%的iPhone使用自研芯片,20%向高通采购。然而,根据果学第一人郭明錤的爆料,苹果自研5G基带芯片失败,高通仍将是新机型5G基带芯片的独家供应商[7]。
在英特尔的基带部门被收购后,原本在中国西安300人规模的研发团队也就地解散[3]。有媒体报道称,大部分员工被哲库陆陆续续收入麾下。至于哲库在内部是否启动了基带芯片的研发,已经不得而知。
而对高通来说,基带芯片上的技术优势,会变成公司经营决策力一个重要的杠杆,撬动巨大的商业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