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慧少女徐惠,怎样入宫得宠?面对圣意渐疏,她又如何坚守初心?

历了个史 2025-01-20 14:31:27

徐惠(公元627年 - 公元650年),湖州长城人士,乃唐太宗李世民之妃嫔。生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逝后追封贤妃,陪葬昭陵石室。

徐惠年少时便才华横溢,唐太宗闻之,纳其为才人,后封为婕妤,继而晋升为充容。贞观末年,唐太宗频兴征伐、广修宫殿。徐惠上疏极力劝谏,深刻剖析常年征伐、大兴土木之弊。唐太宗认同其见解,并对其厚加赏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徐惠因哀慕致病,拒不服药,又作七言诗与连珠以表爱慕。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徐惠病逝,年仅二十四岁。

徐惠擅长诗文,《全唐诗》辑录其诗五首,《全唐文》收录其文两篇,她文采斐然,太宗颇为赏识。徐惠曾撰著名的《谏太宗息兵罢役疏》,力陈为政得失,太宗对其赞誉有加。徐惠后拒医为太宗殉情而亡,高宗追赠其为贤妃。

徐惠出身浙江湖州长城徐氏(此为东海徐氏分支),为南朝梁慈源侯徐文整四世孙女,陈始安太守徐综之曾孙女,延州临真令徐方贵的孙女,祖母江夏黄氏,南朝陈司空沈国忠武公之女。唐沂果二州刺史徐孝德长女。弟弟徐齐聃,侄子徐坚,史书都有传。妹妹为高宗婕妤,也有文采。 当时人们因为徐氏姐弟三人文采出众,将他们比作汉朝班氏。另有一弟徐齐庄,事迹无相关记载,唐玄宗授予他长城县子的爵位。

徐惠天资聪慧,寻常婴儿一岁始学语,而徐惠竟于五月之时便能开口言些简单词语。父亲徐孝德自幼教其认字读书,她四岁时便能熟练背诵《论语》《毛诗》等著作,不仅如此,还开始尝试创作简单诗句。

徐惠八岁时,父亲考验其才能,让她试着拟《离骚》作诗,她写了《拟小山篇》:“仰幽岩而流睇,抚桂枝以凝思,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父亲闻之甚惊,未料如此工整之诗竟出自年仅八岁之女!徐孝德之女八岁成诗,堪称神童之事渐传开来,所谓美名远扬,终传入京城,亦为深宫中的唐太宗所知。唐太宗惜才,身为大唐天子,自然要见识此才女,遂召徐惠入宫,彼时她方十一岁。

入宫后,太宗赐徐惠才人之名分,使其成为太宗之妃。才人之位不高,于宫中地位低微,且太宗与徐惠年龄差距颇大。然入宫于徐惠而言乃幸事,因她念及宫中资源丰富,应藏有众多书籍,对嗜书如命的她而言,此乃幸事。故而进宫后,她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地阅读。

徐惠是幸运的,宫中不仅有大量藏书可读,太宗更对其勤学之品质甚为赞赏,遂为其提供更多便利。首先体现于徐惠在宫中的地位,她自起初地位低微的才人最终擢升为充容,跻身九嫔之列。天资聪颖且后天勤奋的徐惠亦未负太宗期望,为太宗晚年生活增添诸多欢乐,亦在太宗政事上提供诸多意见与帮助。

太宗虽爱惜徐惠之才,却不意味着会纵容其一切。有一回太宗传唤徐惠,徐惠梳妆良久,方才缓缓露面。因等待过久,太宗已不耐烦,终至满腔怒气。徐惠姗姗来迟,此时太宗甚为不悦,面无表情地凝视徐惠,身旁之人皆冒冷汗。聪慧的徐惠自是知晓太宗因她迟到而怒,决意想法哄其开心。她稍作思索,对太宗温柔一笑,当即作诗献给太宗。太宗念罢此诗,怒气全消,爽朗大笑,此诗果然奏效,紧张气氛瞬间缓和,身旁之人亦总算安心。徐惠所作此诗被收入《全唐诗》,诗文为: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不过短短二十字小诗,却能消天子之怒并逗其开怀,徐惠之才着实不凡,亦可见太宗对徐惠颇为上心。

徐惠广读诗书,才华满腹,不仅能为太宗增添诸多乐趣,其心怀天下的仁爱之心于天下苍生亦大有益处。

唐太宗虽堪称一代明君,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邻里和睦相处,甚至获“天可汗”之称,然唐太宗亦非完人,仍会因自身功绩滋生骄傲自满情绪,至其统治后期,始征高句丽,又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致百姓强烈不满。徐惠见此情形,甚为忧心,认为激进向外扩张,仅给百姓带来苦难。然其仅为后宫妃子,自古后宫不得干政,她何以劝谏太宗?既自身擅写诗作文,那便善用太宗对其才华之赞赏以达目的。此后,每逢太宗决策欠妥,徐惠便借写诗或撰文劝谏,太宗每阅后皆会冷静思考自身不当之举,依从徐惠之意,改正过失。太宗统治期间始终廉明清正,与其身旁有贤德之妃与忠实之臣紧密相关。其身旁有房玄龄、魏徵、褚遂良等良臣辅佐,一代贤后长孙皇后亦为其出谋划策,待其离世后又有徐惠时常为其敲响警钟,太宗可谓是位幸福之君主。

徐惠妃最著名的一篇谏文,当属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宗游玉华宫时所谏的一篇千字文,其中有几句足以流传千古:地广者,非长安之术;人劳者,为易乱之符。太宗终究为明君,自是知晓徐惠之意乃让其少征伐,勿大兴土木,多为百姓着想,使百姓过上安稳生活。因太宗亦自隋末起义而来,明白何致民怨,亦知徐惠之苦心,对徐惠爱国爱民之举大为赞赏。除口头夸赞,太宗还赐予其大量珍贵之物,连徐惠之父亦随之升官。

对于自己的夫君,徐惠悉心照料,平素竭力使太宗心情舒畅。同时,她亦关心国家大事,予太宗诸多良善建议,故而于太宗心中,她是无可替代之女子。她与太宗之间,一方懂得欣赏,一方懂得感恩,故而夫妻情深,相敬如宾。徐惠深得太宗喜爱,绝非如寻常后宫嫔妃那般以色侍人。以美色诱人,维系的多为情欲,短暂且肤浅,非相爱之心,故而色衰则爱弛,每人皆有年老之时,届时,凭美色所得之宠爱皆将烟消云散。而徐惠则不同,首先其美貌出众,其次最为关键的是其具非凡之才。出身书香门第的她,自幼饱读诗书,气质自然与其他女子不同。加之其能常为太宗提供良策,乃太宗难得的贤妻与助手,太宗自是离不开她,对她亦用情至深。

然太宗毕竟年长她许多,此时的徐惠尚为花容月貌之少妇,太宗身体却每况愈下。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太宗终抛下深爱他的徐惠离世。当时依太宗遗诏,所有无子女的后宫妃子皆要去感业寺出家为尼,此规矩就连史上赫赫有名的武才人武则天亦不能违逆,然徐惠却获特许例外,无需去感业寺,足见太宗对她用情之深。

然宫廷之奢华生活于徐惠已失吸引力,无太宗在侧的日子,徐惠寝食难安,郁郁寡欢,因过度思念太宗,不久积郁成疾,一病不起。宫中太医为其诊治开方,徐惠皆一一回绝,她知晓心病药难医,她的良药唯有太宗。病情危急时对身边亲近的人说:“先帝待我优厚,我希望早一点死去,魂魄有灵,能够早日侍奉在先帝陵寝是我的心愿。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徐惠病逝,年仅二十四岁,被追封贤妃,陪葬在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的石室中。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