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被誉为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在为大唐的创立与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之后继位更是开创了贞观之治,使得全世界都记住了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大唐这样一个辉煌的朝代。李世民在为大唐打天下的过程中先后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而其中比较具有传奇色彩的就是李世民以三千玄甲军大败窦建德一举灭掉了窦建德和王世充两大势力。为后来大唐夺取天下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挺进中原:王世充的末日到了
李世民灭掉刘武周后,李唐唐朝在北方最强劲的对手就此覆灭,随后李世民把目标转向了坐守东都的王世充。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李世民几次都深陷险境,最后都通过他过人的胆识和冷静的指挥而化险为夷。面对四面合围,声势浩大的唐军,王世充的很多下属都畏惧唐军而纷纷举城而降。而剩下的城池又被唐军分割包围只能各自为战,此时的王世充只能坚守洛阳城处境极为不妙。于是他联络了窦建德希望他能看到唇亡齿寒的道理而发兵过来援救。而此时窦建德等地就是他们两败俱伤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围洛打援,三千玄甲破十万
在王世充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窦建德出发了,一路陷管州,占荥阳,水陆并进大军进抵虎牢关。在窦建德大军过来的时候唐军内部发生了分歧,大多数的将领认为窦建德亲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而王世充据守坚城,不容易马上攻克,如果陷入两线作战就不好了。应该暂避其锋芒,退守新安是最为稳妥的办法。但这个时候李世民展现出他非凡的胆识和战略眼光,在他看来两线作战固然风险很大,但是同样的收益也是巨大的,要是胜了就可以一战平定河南河北,为他的军事生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于是他对将士说:“王世充粮食告罄,上下离心,只需要继续围住便可,而一旦拿下洛阳,窦建德将不足为虑。而一旦主动退却,让窦建德占守虎牢关于王世充合兵一处将更加不好对付。”最后李世民力排众议决定于窦建德决一死战。
李世民既然敢和窦建德决战就已经想好了应对之法,在决战之前李世民就用自己为铒伏击了夏军斩杀三百余人。就这样窦建德被李世民死死的挡在了虎牢关下,谁也奈何不了谁。李世民知道是时候了他利用安插在夏军的间谍像夏军高层散布了一个假消息,说唐军的战马草料已经吃完了,不日将到黄河北岸的草地上放牧。窦建德信以为真,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翌日,李世民把战马放到了黄河一个小岛上吃草,窦建德见状于是向虎牢关发起了总攻。
其实在当晚,李世民趁夜色把战马悄悄的带了回来。窦建德的大军列正排开连绵二十里,声势浩大。但李世民坚守不出,夏军士兵站了半天既没仗打又不能生火做饭,个个饥渴难耐,都纷纷坐在地上,阵地上一片散漫之态。于是李世民派宇文士及先行试探,结果夏军一片骚动,毫无阵型可言。见状李世民亲率数千玄甲军冲锋在前,大军紧随其后直冲夏军阵地。夏军虽然人多但是阵势被唐军一冲就垮,都各自为战,而此时的窦建德还在与众将商量怎样攻取虎牢关,直到杀声传来才知道唐军已经攻过来了。等要组织反攻的时候,唐军已经向中军大营杀过来了,窦建德只能率部分亲兵撤退,但最终还是因伤坠马被俘。自此李世民赢的了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不仅大败夏军还活捉了夏王窦建德,迫使王世充孤立无援绝望而降。
不管从战争的决定来看,还是战役的执行来看李世民将智谋、勇猛、耐心、果断等各种统帅才能发挥到了极致。能赢的这场关键性战役的胜利除了玄甲军以一当十英勇顽强外,更重要的是李世民对于整个战役那种独到的分析和对于战场时机的把握都是常人所不能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