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月销破3万碾压小米,揭秘“铁娘子”的操盘术

无相陶陶 2025-02-04 22:10:34

春节港股开市,小鹏汽车市值疯涨。

2月4日,小鹏汽车港股涨幅一度超过14%,成为港股市场最亮眼的开门红。

小鹏为什么疯涨?

因为销量超出了预期。

2025年1月新能源交付榜单里,小鹏交付量达到了30350台,同比去年增长高达268%,实现了连续三个月交付量突破3万台。

被广大车友称之为“鹏3万”。

月交付3万是一个什么概念?在造车新势力里,最不愁卖的小米,也不过是单车交付过两万。

和小鹏同时起家的蔚来,同期交付13863台;理想同期交付量为29927台,均不如小鹏。

小鹏为什么突然爆发?

产品力是关键。

去年1月份,小鹏处于产品、组织架构转型期的阵痛期,交付量为8250台。

但伴随2024年10月之后MONA M03、P7+等一系列高性价比,高产品力车型的推出,小鹏的交付量接连攀升。

拿款旗舰P7+来说,仅用两个月即达成2万辆的交付里程碑。

究其原因,就是同配置、同智驾水平上,在价格方面做到了没有对手。

很多原来想购买小米的用户,被P7+所吸引。

从参数上看,小鹏P7+和小米SU7均为纯电动中大型轿车,但和小米SU7最低配的2024款700km最低配版本(21.59万元)对比,P7+顶配车型只要21.88万元。

空间上,小鹏P7+的车身长度和高度均领先小米SU7,尤其是后排空间,明显大不少,这对家庭用户更友好。

在动力方面,两台车均为纯电动车型,不同之处在于两者的电机功率和扭矩大小不同,小鹏P7+比小米SU7功率大10kW,扭矩大50Nm。

此外,在智能化和能耗系数这种硬实力上,小鹏P7+的表现也非常亮眼,百公里耗电量仅为12.3度,与小米持平。

在智驾上,国内各种排行榜都是把小鹏列在第一梯队。

小鹏P7+搭载了2颗英伟达Orin-X芯片,算力达到了508 TOPS,而小米SU7低配只有一颗84 TOPS的英伟达Drive Orin芯片。

另外,小鹏P7+还比小米SU7多了2颗毫米波雷达。

虽然小米SU7的外形更酷,品牌影响力更广,但从实际用车的角度来看,可能还是小鹏P7+的性价比更高些。

相比于去年春节后的愁眉苦脸,2025年的小鹏可谓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究其原因,换帅变阵是小鹏扭转趋势的核心。

从开局巅峰到陷入低谷,小鹏也曾走过一段弯路。

P7之后,小鹏在2年的时间内,都没能拿出卖座的产品,以至于被问界、理想等车企压着打。

在这个时期,内部管理层的腐败问题也被业界曝光。

而后,何小鹏找到了被汽车界称为“铁娘子”的王凤英,希望她加入小鹏,打开了小鹏汽车新的爆款思路。

作为曾与魏建军共事三十年的长城二把手,王凤英在长城一直主导了市场营销、销售业务与公司的整体运营,为长城汽车的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

但随着长城管理层的换代,王凤英或许是感到“不适应了”,被何小鹏纳入了麾下。

何小鹏描述,王凤英虽然是汽车老兵,但在工作上,一直像一个创业者,一周七天高强度工作,出差坐经济舱、日常只喝白开水。

何小鹏经常对外讲,小鹏内部全都得听王凤英的,包括自己。

在接手相关业务后,王凤英立即为小鹏开出两张药方。

一张是对小鹏的标签重新定位,宣传上只聚焦智能化。

也就是主打一个亮点,但这个亮点一定要亮到极致。

亮得没有对手。

这就和新媒体的思路一样,只有打造爆款,才能迅速吸粉。

小鹏这两年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不断将最先进的智能配置下放到各个车型,无论是G6还是MONA M03,再到P7+,都主打智能化卖点。

第二张药方是“反腐”。

2023年以前,小鹏利润微薄,究其原因,就是内部高管勾结外部供应商倒差价,导致零部件采购价格长期高于市场价,成本高居不下。

王凤英作为老江湖,自然看出了其中的猫腻。

所以接手小鹏后,具体到每一项业务费用,王凤英都会亲自审批,并将传统车企严格的审核标准也复制到了小鹏身上。

为了降低采购成本,王凤英还推动了供应链改革,同时揪出多位核心岗位的腐败高管。

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之下,小鹏的成本控制能力迅速提升。

P7+为什么能做到性价比十足?

说白了,就是成本被抠出来了。

有消息说,在MONA M03正式发售之前,王凤英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都在说服何小鹏支持低价策略,但11.98万元的起售价严重低于何小鹏的预期。

而且内部也有不少声音主张小鹏应该坚持中高端路线,品牌底价过低有损品牌形象。

但王凤英力排众议,不顾内部的反对,向何小鹏立下了军令状,打了保票低价一定会换来大卖。

结果就是MONA M03首月交付量就超过了1万辆,其后四个月的销量爆发,直接把垫底线上的小鹏,拉回到了一线。

小鹏的转型成功,王凤英可谓居功至伟。

在无相君看来,小鹏汽车目前的管理氛围,是圈子里,非常健康的一个存在。

相比于一些车企成功之后,管理层喜欢说大话,画大饼,一言堂,小鹏这家企业的基因,就是善于认错,善于变革,善于创新。

就拿何小鹏在UC浏览器那段经历来说,尽管何小鹏是创始人,但面对管理和投资经验更加丰富的俞永福,直接主动让贤,自己甘愿为俞永福做副手。

现在对待王凤英也是如此,何小鹏几乎是全面放权让王凤英掌舵操盘。

一句“她主内,我主外”让公司上下有了凝聚力。

在新创企业中,团队的管理文化很重要,因为这决定了大家伙能不能劲往一处使。

2025年,小鹏汽车销量目标35万辆,比去年增长83%。

怎么实现这一目标?

这就需要每个月卖出3万辆,但在当前两个爆款车型的支撑下,小鹏或许还能保持2-3个月。

等市场中期改款潮来临之时,小鹏或许还会面临新的挑战。

从无相君获取的信息看,2025年,小鹏汽车会推出4款改款车型,以及3款全新车型。

改款的是小鹏P7i、小鹏G6、小鹏G9、小鹏X9。

主要添加全新的智能系统和硬件,升级动力。P7i已经路测,预计今年3-4月上市。

另外三款全新车型则是小鹏G7、小鹏G01,以及小鹏汇天陆地航母。

其中小鹏G7的对手就是小米YU7。

G01则是增程C+级SUV,对标理想L9。

小鹏汇天陆地航母则是一款创新车型,由陆行体和纯电动飞行体组成,主打低空经济,更多的是一种秀肌肉。

根据何小鹏年前内部信内容,2025年有几款车型是小鹏数年磨一剑的“大杀器”,它们的技术实力放眼整个行业没有对手,面对未来3年,产品图谱上要做精做少,做差异化,做全球是小鹏的核心策略。

实际上,小鹏2024年MONA M03、P7这两款爆款车型的成功,就是平价智驾带来的差异化打法。

但目前来看,行业每次出现一种打法创新,就很快会有别的车企跟上。

比如比亚迪,本来是主打性价比的,去年11月,也加快了智能驾驶业务,内部的目标是2025年将高阶智能驾驶功能引入10万元级的车型,也要走平价智驾的路线。

这就和小鹏形成了竞争。

相比于比亚迪丰厚的资金、资源,小鹏作为新势力,怎么改善财务状况,怎么保证利润,将会成为何小鹏和王凤英新的挑战。

5 阅读:1759
评论列表
  • 2025-02-05 15:00

    王凤英有没有能力不知道,反正长城汽车离了她以后,就在下坡路上一路狂奔,她在的时候,长城汽车命名还能看懂,走了以后,哈弗命名一言难尽,什么狗,猫,初恋,等等,

  • 2025-02-05 13:19

    比亚迪月销30万 小便开始喷大幅降低 月销3万的 吹上天 中国人被全世界瞧不起 不是没道理的

    楚地闲人 回复:
    这是我们媒体的操作手法。夸大,拉踩,贬损,吹捧。这样的话有流量有素材吹牛逼
  • 2025-02-06 14:14

    大街上难得见到一辆小鹏的汽车,真的有人买吗?

无相陶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