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了一位博主关于成功人士,有钱人的一些看法。在她的视频中,她提到了有钱人、成功人士的日子都不好过。
因为有钱人的钱大都在生意里流通,而且有钱人每天睁开眼,就是一脑门儿的官司!
特别说明,这里的官司是真的打官司,而不是我们市井俚语里的家长里短的官司。
曾经在《圆桌派》里,有一位嘉宾也曾佐证过,现在的有钱人,资产不要过亿,手里有个千儿八百万的人,日子是最好过的。
我看到这位博主的评论区里,都是各种的负债情况,有做生意赔钱的,有被人套路赔钱的等等不一。
最后这位博主总结说:有钱人是与健康和平安没有关系的。

此话一出,让人顿感迷惑!
有钱人的日子都不好过,那我们这一些没钱的人日子岂不是更难过?
于是一个“利”字,就搅得我们鸡犬不宁家宅不安。
本来我们现下生活的环境,是我们国人几千年以来,条件最好物质最丰裕的年代。
人人能吃饱,人人有衣穿;居有屋行有车。
为什么我们的幸福指数再创新低?
为什么抑郁症、焦虑症的人数居高不下?
甚至我们国民的幸福指数,还不如印度,尼泊尔这一些落后的国家?
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最近我比较喜欢看鲍鹏山老师的讲座。
他曾经提到过一位,特殊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就是美国的流行歌手鲍勃·迪伦,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
他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唱作人、诗人和作家。
他于2016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在他的作品中他说:“有些人感受着雨,而其他人只是被淋湿。”
鲍勃·迪伦以雨喻人,他感性地意识到,虽然是在同一片天空下,大家淋着同样的雨。
但是有的人感受到了雨带来的清凉,而更多的人只是认为自己被雨淋湿了 。
他想表达的是:在我们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的时候,只有少数人感受到了生活,大多数人只是被生活推着转来转去。
事实真的如此!

在我们从小的教育中,我们一直被物化,被结果论。
如果我们学习好,老师会表扬我们,家长会奖励我们。
如果我们学习不好,老师会不待见我们,家长也会对我们各种冷嘲热讽。
然而,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好?
难道学习不好的人,就不是人吗?
难道学习不好的人,就不配得到应有的尊重吗?
长大之后,有人告诉我们说:只有成功的人,才配被尊敬!
那么什么是成功的人?无外乎有钱有势!
所以我们就如同武侠小说里的蛊虫一样,为了脱颖而出不惜一切代价!
可是,世界这么大,难道成功只是最终获得权势和金钱?
那么这个世界又有几个人是成功人士呢?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
每个人的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定制品,而不是机械化量产的!

白岩松说:人活着没有意义!那我们为什么要活着?
我不相信,茫茫宇宙中数以万亿的星球中,单单只有地球才有的生命,就是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在这个世界上无价值无意义地活着吗?
就像我看到的一段对话中,她说:“你可以说我情商不高,可是我情商为什么要高的?
在大庭广众之下,我不想说话,为什么一定要表现得很活跃?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各色人等,他都有活下去的理由。
我总觉得现代教育,包括现在的这种教育的知识体系中,对人进行过度的细化和分析。
人经不起分析的,没有说哪个人格特质,它是一定高于、好于另外一个。
但是我们今天的很多的这个体系当中,就是培养的那种,开放外向、口若悬河,培养这种所谓的演讲能力。
我从小天生就是害羞含蓄,我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我极为害怕在课堂上发言。
我就算是第一个知道答案的,我也不会告诉老师的,我觉得我琢磨明白了就行了嘛。
我为什么要向世界宣布:我琢磨明白了?
但是我总觉得那我也配,在这个世界上活着,这个世界上也应该有我的一个位置。
我又不跟你抢位置,但是你也不可能占据所有的位置。”

我很认同这一位不知名的被访者!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将所有的成功定义完全利益化,价值化。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不擅长的地方。
只要我们不违背道德底线,只要我们不哗众取宠,
我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按照自己的擅长,精心规划我们的生活。
并且慢慢品味经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一衣一食。
慢慢地陪伴我们父母的老去,陪伴我们孩子从懵懂无知,到独当一面。
生活本来是要为我们服务,让我们体会的!
生活本来就不是一直辖制,一种负担!
我特别羡慕我的一位闺蜜的家庭,她从小就生活在爱的海洋里。
她的父母特别爱她和她的妹妹,她父母的家,加上她的家和她妹妹的家,三个家庭特别的和谐。
所以,我很喜欢我的这一位闺蜜。
在她身上我总感到一种安静,不急不躁的气质。
所以她的孩子和她妹妹的孩子,都是特别有想法,而且是安全感十足的孩子。
闺蜜的孩子考上了我们省最好的大学的研究生,她妹妹的孩子也即将高考,还是一个特别有想法的小孩子。
我想,只有这样的家庭才能养出天马行空,但又不失章法的孩子吧?

你瞧,目前的儿童教育问题,不都是因为作为家长,都没有安全感,那么孩子们何来安全感?
所以这个世界给了我们太多的误导,它让我们只看到雨淋湿了我们,却不知道雨背后带来的祝福。
它让我们看到了夕阳落下,却不知道夕阳过后就是新的一天。
旧事已过都会变成新的,虽然同是二十四小时,但今天的二十四小时,不会是昨天的二十四小时。
歌德曾经讲的:亲爱的朋友们,一切理论都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
在我们繁杂的生活中,我们不能失去了感知生活的能力!
如果我们一生都为了碎银几两,而忘记了生活是为了让我们感受的,而不是让我们背负的。
如果我们只看到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却看不到一个新生命,因着我们的陪伴而变得美好,那我们只有焦虑。
如果我们只看到配偶的糟点,却看不到她或者他,为了你而做出的改变,那我们只能互为怨偶。
如果我们只看到工作中的压力,却看不到由于我们的努力,从有到无的过程,那么我们只有挫败感。

所以,我们不要在这个量化细化的世界里,一点一点地丢失了我们感性的能力。
因为感性的能力是人的最高能力!
为什么呢?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东西是理性无法穿越的。
在理性的前面,一定有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只有感性才能够穿越过去。
阿尔贝·加缪在其哲学散文《西绪福斯的神话》中写道:“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所以,在今天无论你是一位成功人士,还是正在人生的痛苦阶段,都请珍惜当下的光阴。
常常喜乐,不住祷告,凡事谢恩!
因为人生的每一个经历都是有益的,人生的每一天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我们的成长正是在一天天的打磨中,才变得更加的扎实,更加的有质量。
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