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侯恬
编辑 | 夏秋春
本田和日产这两家历史悠久的日本车企合并,将是继2021年菲亚特克莱斯勒与标致雪铁龙合并后,全球汽车行业最大一次格局重塑。
而在此前这也曾经有过端倪。一位日本政府官员曾公开对路透社表示,“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重大变革,随着中国车企崛起,日本国内8家汽车制造商还是太多了,产业竞争力难以提升。
从产销数据表现来看,日系车企确实不太好过。
据日本《工业新闻日刊》报道,今年11月,日本8家车企的全球产量为212.2万辆,同比下降11%,已经连续7个月同比下降,其中丰田和三菱连续10个月呈下降趋势,日产连续6个月下降,本田、马自达、大发工业连续4个月下降。
从销量看,11月本田在日本销量下降16%,日产在美国销量下降31%。在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国,截至今年10月日系车的市场份额已经萎缩至12.9%,相比2020年的24.1%近乎腰斩。
与之相对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良好的销售势头。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34.5万辆和112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6%和35.6%,2024年多家车企年度销量创新高。
本田和日产最终走向联姻,归根结底是为了应对源自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挑战,几家公司试图通过合并调整生产和进行技术互补,扩大规模以降低单车成本,提高竞争力。
中国汽车进入智能化生产阶段
但即使三方合并,日系汽车也不一定能够重新夺回其在竞争中的优势。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全球汽车市场都被美欧日三方品牌汽车所垄断,呈现出“三分天下”的格局。日本车企一度凭借突出的燃油经济型,以及最顶级的性价比领先全球。
但新能源电池的成熟、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让汽车逐渐从传统出行工具向新型能源和“移动智能终端”思路转变,日本车企原本引以为傲的优势有被替代的风险。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50%。据国际咨询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将同比增长33%,达到8500万辆。
日本车企在这个过程中错失了窗口期,导致其全球市场份额正被加速蚕食。例如在东南亚,中国车企在2023年已经占据过半的新能源市场,与之相伴随的就是日本汽车在东南亚的市场的节节败退,2019年-2024年,日本车企在泰国和新加坡的份额已经从50%掉到了35%。
中国新能源车企在东南亚表现积极
面对压力,“抱团取暖”是现实选择。按两家车企的说法,双方可以整合人力、技术、经营等资源,带来在现有合作框架下不可能实现的优势。
但是两家公司、三个品牌产品的重合度太高,甚至连品牌都有些相似。想要获得规模优势和协同效应,其面临的阵痛期可能会超过各方预估。
我也感觉国内银行多,办事情不好办,国内银行要是4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