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国际劳动节)是每年5月1日,为纪念劳动者斗争和成就设立的全球性节日,亦称“国际劳动节”。起源于19世纪美国工人为争取8小时工作制发起的罢工运动,1889年第二国际确立此日为国际劳动节。
日本:传统与抗议交织的节日现场

5月1日,日本东京街头游行,写着撤回特朗普关税的横幅。
周四,日本东京上野公园一早便聚集数千民众。人群中既有举着“劳动权就是生存权”标语的工会成员,也有带着孩子的家庭主妇。当传统日本太鼓鼓手敲响节奏,游行队伍开始向皇宫方向行进,“万岁!”的呼喊声与“提高最低工资”的口号此起彼伏。队伍中一辆装饰醒目的卡车尤为引人关注:车顶竖立着戴着金色假发、身穿西装的玩偶,其夸张造型被一眼认出是对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戏谑模仿,侧面标语写着“不要让贸易战毁掉我们的生活”。
从日本的北海道到奄美大岛,日本全国各地游行呈现多元化诉求:东京街头,建筑商加藤一边展示手中“警惕进口物价暴涨”的纸牌,一边向记者抱怨道道:“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钢铁价格波动,我们小承包商的利润被压缩了30%。”而在日本广岛,女性劳动者团体举着“同工同酬20年未果”的看板,要求政府立法消除性别薪资差距。甚至还有学生团体呼吁“全球停火——从加沙到乌克兰”。
美国:反特朗普政策成核心议题

国际劳动节,美国各大城市掀起以“工人团结对抗分裂”为主题的示威浪潮。在洛杉矶市中心,超过10万名示威者举着“One Struggle, One Fight”的巨幅横幅,从市政厅向唐人街行进。服务业员工国际联盟主席阿普里尔·维雷特在演讲中痛斥:“当政客们用‘移民抢饭碗’的谎言制造对立时,亚马逊的仓库工人却在为争取带薪病假而罢工——这才是我们该关注的真相。”芝加哥的游行则聚焦联邦雇员权益,NASA工程师玛丽·陈举着“科学不应成为政治牺牲品”的牌子,谴责特朗普时期削减科研经费的政策。
东南亚:贫困与劳工权益的双重呐喊

5月1日,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安托(左二)在雅加达国家纪念碑举行的五一劳动节集会上。
在印尼雅加达,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安托罕见地加入劳动节游行,在国家纪念碑广场向聚集的5万名工人承诺:“将在2025年前立法禁止‘劳务派遣陷阱’。”然而现场仍有抗议者举着“200万家政工无社保”的标语牌,工会主席伊克巴尔指出:“尽管政府承诺提高最低工资,但外包制度让60%的劳动者游离于社会保障之外。”与此同时,菲律宾马尼拉的游行队伍中,海外务工者家属组成“失踪者联盟”,要求政府彻查2023年以来127名海外劳工离奇死亡事件。
全球化背景下的共同焦虑
从东亚到北美,从传统产业工人到新兴服务业从业者,演变为全球化矛盾的集中表达。今年的五一游行凸显全球化时代劳工的共同困境。国际劳工组织(ILO)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实际工资增长率仅为1.2%,而通胀率达5.7%,这一数据成为多地“涨薪”诉求的核心依据。值得关注的是,环保议题首次在多个国家的游行中占据显著位置——纽约游行队伍中的“气候工人联盟”打出“污染企业的利润,不该由劳动者的健康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