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题让人爱上学习,坏题让人丧失学习兴趣。
我们在做学生时,都听老师讲过许多题,自己更是解过数不清的题。
如果随机问一个人:你觉得解题有趣吗?你喜欢解题吗?你从解题中得到过许多乐趣吗?以及更一般的,你觉得学习是很美好的事情吗?恐怕得不到多少肯定的回答吧。
我想,造成这不幸结果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遇到的绝大多数题目,本身都很无趣。
怎么能责怪人们对无趣的东西不感兴趣呢?
题目的性质绝不是小事。因为它直接影响学习者对课程,以及一般的,对于学习的态度。
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的真实成果,不是看学习者学会了多少名词和公式,能做多复杂的计算,而是看,他内心深处对所学科目形成了何种态度与情感。是热爱,还是淡漠,还是厌恶?
有一种说法很流行:对一个人的喜欢,是藏不住的,对一个人不喜欢,也是藏不住的。
对人是如此,对学习也是如此。态度是最深层、最根本的东西。
我很庆幸自己读到一些非常好的物理书。我发现这些书中的题目都非常有趣,有许多题目,一见到就让人高兴。
有趣的题目是什么模样呢?我给大家看两个例子。这是Orear的Physics一书中,“静电力”这章“高斯定律”一节的两道例题。
静电学中的高斯定律,在数学上与库仑定律等价,但使用起来,比库仑定律要便利得多。利用高斯定律,可以很方便的根据电荷分布计算电场,或者根据电场计算电荷。
那好,为了说明怎样应用高斯定律,例题用什么呢?来看作者有多么高明。
例1:地球具有微弱的电场,在紧靠地面的上方,电场大小约为100N/C。
(a)紧靠地面下方的电场大小是多少?
(b)地面的面电荷密度为多少时,可以在紧靠地面的上方产生大小为100N/C的电场?每平方厘米需要多少个过剩电子?
你看,这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它不是人为和任意地设计出来的,而是大自然向我们提供的。
解答:(a)由于地球是导体而不是绝缘体,紧靠地面下方的区域是在导体内部,导体内部不存在稳定的电场。
每平方厘米需要55万个过剩电子。
例2:干燥空气遇到超过1×10^6N/C的电场,会迅速形成离子,产生暗淡的火花。这时空气变成导体。半径为1cm的球,最多可以储存多少电荷?半径为1m的球呢?(当然,这里说的电荷都是指净电荷)
这个计算教给我们什么呢?它使我们认识到,1库伦的电荷是多么的大呀!
你看,直径为2米的圆球(挺大的,对吧),即使在干燥环境下,最多只能保持住0.0001库伦的电荷。
那么,多大的圆球才能保持住1库伦的电荷呢?直径为200米的圆球!这得有60多层楼那么高,这是不现实的,对吧?
我们从初中开始,就知道库伦是电荷单位。在高中物理课上,更是做了不知多少道涉及到电荷量的题目。可是,有多少人对1库伦电荷是多还是少,有什么模糊的意识呢?而这一点,原本是多么基本和重要呀!
这两道例题的计算都很简单,只不过是高斯定律的最简单直接的应用。
可是,它们不是人为和任意地设计出的题目,而是取材于大自然。对它们的解答,不是单纯的计算游戏或智力练习,而是对真实大自然的理解。
通过这样的题目,学生会发现,根据自己所学的定理,只要进行很简单的计算,就可以理解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的某些奥秘。定理与计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大自然,这不是很美妙,很让人兴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