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宪法法院一纸裁决掀起政治海啸。3月24日,代总统韩德洙的弹劾案以5票反对、1票赞成的结果被驳回,这一决定不仅让尹锡悦阵营重获喘息之机,更暴露了韩国宪政体系的致命漏洞——总统只需拖延大法官任命,就能让宪法法院瘫痪,从而摆脱司法钳制。
韩德洙代理总统期间,因拒绝任命大法官遭弹劾,但其证词被证实有利于尹锡悦的司法辩护。宪法法院虽认定其行为违宪,却以“程度轻微”为由维持其职位,这为尹锡悦提供了战术范本。
当前宪法法院仅剩4名在任法官,距离最低审理门槛(6人)尚缺2席。若尹锡悦效仿美国瘫痪世贸组织的策略,持续抵制法官任命,宪法法院将丧失对总统权力的制衡能力。此举意味着4月14日启动的“内乱罪”公审可能沦为形式——若尹锡悦保住职位,完全可动用行政权干预司法进程。
最大在野党领袖李在明虽于3月26日赢得《公职选举法》二审无罪判决,但其法律危机远未解除。2023年9月国会通过的贪腐案拘捕令虽被法院驳回,检方仍握有其在城南市长任内涉嫌泄露土地开发信息的证据。
更致命的是,尹锡悦若成功翻盘,极可能推动检方重启对李在明的12项指控,其中3项最高可判15年监禁。共同民主党内部消息称,青瓦台已授意检察机关“重点关照”李在明2021年与建筑商的资金往来记录。
韩国当前政治僵局与2019年美国瘫痪世贸组织上诉机构高度相似。当时特朗普政府通过29次否决导致该机构停摆,如今尹锡悦只需连续3次拒绝法官提名,宪法法院将彻底丧失审判能力。法学教授崔钟勋指出:“这种‘合法独裁’一旦成型,总统可无限期推迟弹劾审理,甚至直接解散国会。”更严峻的是,现行法律未规定法官任命期限,这为权力滥用留下操作空间。
4月将成为韩国政治的分水岭:若宪法法院在4月10日前未能补足法官席位,尹锡悦弹劾案审理将自动中止;若强行开庭,任何判决都可能因程序瑕疵被推翻。与此同时,检方正加速整理李在明涉嫌收受7亿韩元政治献金的证据链,试图在其支持率冲顶(43.3%)前实施司法狙击。这场权力博弈的终局,或许不是法庭上的法槌声,而是青瓦台与宪法法院间的沉默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