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给予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原理的神圣世界,可在这个世界中,总还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学生无法正常的,好好的学习,最近有报道,大理大学因学生公寓资源紧缺,要求该院2020至2022级713名女生搬离现住宿舍,入住隔壁大理白族自治州财贸学校。
且不说换个住宿环境有多大的影响,至少现在她们居住的宿舍有六人间和四人间,是独立卫浴;而搬至大理财校后是八人间住六个人,没有上床下桌和独立浴室。很多学生面临考研考公,寝室没有上床下桌,那个中专学校也没有自习室、考研教室,这样会对她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就公平而言,为啥是她们这些女生搬家呢,为啥没有规划好宿舍安排呢,为啥学校会要招收那么多学校都无法承受的学生呢?
其实,不知从何时起,大学扩招仿佛成了社会普遍现象,好像是很多年前大学什么并轨制,学费增加好多后出现的,并且推动这个出现向更普遍的现象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学费的收入,大学学费,笔者没有统计过占有大学收入的多少,又有多少是用到学生身上的,像这个大学,收了这么多学费,反而连学生的住宿条件都无法保证,就真的有点说不过去了。
这还仅仅是住宿问题,而与学生更相关的应该是教学质量,应该是读了4年大学是否能良好的掌握知识,从而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开个好头,能让自己的大学没有白读,没有既消耗了不菲的金钱,又消磨了4年的青春时光的浪费的感觉的关键问题。
笔者不知道大学是如何考核教学质量的,或者说毕业生是如何毕业的,由谁来评判,由谁来决定,而就目前的情况是大学决定的,大学自己出考卷,自己决定是否毕业,是否学的好等等,而这显然又是一个既是教练又是裁判的话题了。
笔者依稀记得好多年前,好些大学的科目考试都挺难的,大部分学生都要补考,而补考也是要交费用的,而交完费用后,大部分学生也是能过的,能顺利毕业的,如果说英语有国家4级,6级来说明学生的水平,那么那么多大学毕业生,又拿什么来衡量他们的水准,他们的能力,他们的成绩呢,这也是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对于大学毕业生不感冒的一个显著原因,也是用人单位只要985,211学生的一个原因,毕竟生源的优秀是靠高考把控的,至少在那个时间竞争之下,这些学生是优秀的,而读的大学也优秀,自然出来的学生想当然也是优秀的,或者相比于其他学校的学生来看是优秀的就行。
同样,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其实没有多少权利去为自己多争取一些什么的,首先他们都无从判断学校的好坏,老师的好坏,大部分都是混混霍霍的读完4年,拿了个毕业证书到社会去应聘,去打拼了,而对于自己将来是否能适应社会,对于自己在大学生涯那么多老师的好坏,合格与否等等都是无从判断,或者说是无力判断的,等到了社会,要让社会再去上一课,继续学习社会知识,才能跟得上,才能走好自己的道路,而这在我们的大学,基本上是不会教的,更何况那些连学生的基本住宿,基本教学所需要的资源都无法满足的大学了。
大学某种程度上是属于道德的法外之地,如果连道德都无法很好的贯彻去执行维护的话,笔者不敢想象一些正常的,本应该老师,教授为了学生的成才而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劳动的付出是否合适,是否达标,是否值得学生付出金钱和时间的对等责任呢?
很多企业的老板反馈,现在的大学生和10年,20年前的大学生无法相比,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学生的原因么,笔者认为可能和学生有关,但更大关系的可能是大学,是学校领导,是学校老师,是许许多多在大学谋职的相关人员。
教学产业化,是好多年前提出的一项举措,这么多年下来了,感觉真的产业化了,尤其是像大学这样,某种程度你可以把她看作是一个企业,一个商人,但一个显然的问题是学生与这些商人完全是处于不对等的关系下的非正常交易呀,产品属性,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学校配置等等等等,都是无法由学生去掌控和选择的,而造成这样的情况之下,就会发生了上述的一些情况,一些问题,而如何解决,我们看看当地教育局的反馈。
处理好学生的情绪,妥善处理此事,是否可以理解为抚顺学生的情绪,不要闹起来,妥善处理,至于如何妥善处理,如何安排,请学校自行解决。笔者不知道学校最后会如何处理,但就现实情况来看,不可能短时间就变出一幢楼来给学生住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这个教育,笔者不知道是否包含大学教育,而其实最重要的教育还真的是大学教育,无论从所学知识,还是大学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提前感受非家人的一起生活等等,都让学生在这4年的时间里去学习很多,去掌握很多也许书本中学习不到的经历,感受与教育。
无论如何,希望我们的大学真的能名副其实,教学育人,而不是被社会的物欲横流而影响,腐蚀,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我们的学生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