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又一新作出土,这字写出“巅峰水准”,文物界评为一级国宝!

三余书社啥 2025-02-09 19:12:32

说到苏轼的书法,我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尚意”,他曾自述“我书造意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这句话展现苏轼的作书理念,他用笔不求刻意,遵循自己的心境和思想,行笔不计工拙,从容自然,重点凸显个性和妙趣。

他的徒弟黄庭坚,记载过他的创作场景,写道:“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酣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

如此畅意、自如的气脉,着实令人赞叹,当然这种风格,也固定了他的常用书体,其传世法帖,多用行书写就,因为行书洒脱,与其所求风格相符,至于楷书和篆隶,以及碑作,常给浑穆、端庄的感觉,与这种“尚意”的风格,不算是符合,目前留存的相关作品,实在寥寥无几。

导致后世不少的学者,认为苏轼不擅碑作和篆隶、楷书,实际上,宋朝除了“尚意”,对于金石之气的研究,也是十分深厚,就像苏轼的行书,之所以质感醇厚,就是融合隶书笔意,同样他写的楷书碑石,水平丝毫不逊于行书,我们今日欣赏,柳州又一出土的新作《荔子丹碑》,达到生平“巅峰水准”。

此碑号称“三绝碑”,又名《柳州罗池庙迎送神辞碑》,刻于南宋嘉定十年,每行有15或16字,共计10行,大小约为四寸,即13厘米左右,体势颇为宽博,并且据史料记载,它依据苏轼的真迹刻印,工艺细腻、精巧,还原墨稿的神韵,与真迹同等精彩。

当然《荔子丹碑》号称“三绝碑”,并非只有苏轼的书法精妙,其中还有柳宗元、韩愈的加成,长庆二年(822)七月,柳宗元因病离世,彼时他任职柳州刺史,深得百姓爱戴,世人为了缅怀他,于罗池旁建立庙宇,第二年春天,韩愈得知离世的消息,撰写《柳州罗池庙碑》悼念他。

其中一句“度中流兮,风泊之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充分展现2人的友情,苏轼跟柳宗元,皆有被贬的经历,与之同情,对其亦有敬仰,读到韩愈写的文章,被他们的友情,以及文采吸引,心中更是感触,于是挥笔抄写此作,卷中字体虽用楷书写就,但是内含几分行书的畅达感。

点画婉转灵动、圆融飞逸,极具动势,比如“水”字右边的笔画,好像一对翅膀,随时都要起飞,同样字体的浓淡、大小对比,也是十分鲜明,具有极强的节奏韵律,即便刻入石碑,生动感依旧浓厚,无愧于王世贞评价:“东坡书《罗池铭辞》遒劲古雅,为其书中第一”,文物界也将其评为“一级国宝”。

您对于苏轼《荔子丹碑》有何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1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