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茶人
1. 供春
供春(生卒年未详)明代著名陶工,传为紫砂壶创始人之一。本姓龚,亦称“龚春”,正德、嘉靖年间宜兴(今属江苏)人。本为学使吴颐山家僮。相传他在金沙寺侍奉主人时,暗中学习寺僧制壶技法,以后多加革新。壶作栗色,风格平实精巧,样式有“印方”、“龙蛋”等,文献称为“壶中逸品”。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供春于给使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按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文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视以辨真。今传世者,栗色,如古金铁,敦庞周正,允称神明垂则矣!”作品在明末已很少。清代《台阳百咏》:“寒梧垂荫日初晴,自泻供春蟹眼生;疑是闭门风雨候,竹梢露重瓦沟鸣。”诗注:“台湾郡人,茗皆自煮,最重供春小壶,具用之数十年,则值金一笏。”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供春款“树瘿壶”一把,是仅存孤品,视作瑰宝。
2. 喻政
喻政(生卒年未详)明代学者。江西南昌人。精通茶史。万历四十ー年(1613)辑《茶书全集》,汇集古人说茶26种,均为著名成卷著作,有《茶集》、《茗谭》、《蒙史》、《茶话》、《茶考》等。
3. 时朋
时朋(生卒年未详)明代制紫砂壶名家。亦称“时鹏”。嘉靖、隆庆年间宜兴(今属江苏)人,是制壶大家时大彬之父。继供春之后,与董翰、赵梁、元畅(又作袁锡)并称紫砂“四大名家”。制壶以古拙著称
4. 时大彬
时大彬(生卒年未详)明代制壶大师。时朋之子。号少山。万历年间宜兴(今属江苏)人。制壶严謹,讲究古朴,壶上有“时”或“大彬”印款,备受推崇,价格昂贵,人称“时壶”。因其与徒弟李仲芳、徐友泉三人都排行老大,故有“壶家妙手称三大”之说。诗日:“千奇万状信出手”,“宫中艳说大彬壶。”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陶肆谣云:壶家妙手称三大,盖时大彬、李大仲芳徐大友泉也。”时大彬制壶,“或陶土,或杂砂土,诸款俱足,诸土色亦俱足,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几案有一具,生人闲远之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与当时著名学者陈继儒、画家王时敏等交往深。始仿供春制大茶壶,后改制小型茶壶,传世之作有提梁壶、扁壶、僧帽壶等代表作有“三足圆壶”、“六方紫砂壶”、“提梁紫砂壶”等。清代陈贞慧《秋园杂佩》:“时壶名甚远,即遐陬绝域犹知之。
5. 董翰
董翰(生卒年未详)明代制壶名家。万历年间人,字后溪。其壶多作菱花式。清代陈贞慧《秋园杂佩》:“供春之后四家,董翰、赵良、袁锡,其一则大彬父时鹏(朋)也。”是供春之后与赵良(梁)、袁锡、时朋齐名的紫砂“四大名家”之一。与另三家的壶制风格相较,史籍评之:“翰文巧而三家多古拙。”
6. 李养心
李养心(生卒年未详)明代制紫砂壶名家。字茂林,别名“李四老官”。万历年间宜兴(今属江苏)人。制壶名手李仲芳之父。擅制小圆式壶,人称制壶技艺在时大彬之上,“妍在朴致中,允属名玩”。清代《秋园杂佩》:“芳(李仲芳)父小圆壶,李四老官号养心,在大彬之上,为供春劲敌,今罕有见者,或沦鼠菌,或重鸡彝,壶亦有幸不幸哉。”其开创的“另作瓦囊,闭入陶穴”烧壶法,使坯受到保护,不再沾染釉斑。有“菊花八瓣壶”等留世。
7. 李仲芳
李仲芳(生卒年未详)明代陶工宜兴(今属江苏)人。行大,李茂林之子,时大彬门下第一高足。所制茶壶渐趋文巧,其父督以敦古。世上所传“大彬壶”,有的为仲芳所作,大彬赏而自署款识,故明代周高起《阳羡著壶系》云:“李大瓶,时大名。”其意如上所述。
8. 惠孟臣
惠孟臣(生卒年未详)明代制壶名家。明天启崇祯年间宜兴(今属江苏)人。工紫砂,多制小型壶。做工细致精巧,价值昂贵,开水平壶之先导。书法似褚遂良。创作的梨形小壶传入欧洲,为时人仿制,命名“孟臣壶”,今亦有制作,是明代时大彬之后最著名的壶艺家。现上海博物馆藏有惠氏制紫砂执壶一把,壶底有阴文“中山一杯小惠逸公”铭文。因其制作的壶,壶底有“荆溪(旧县名,现划归江苏宜兴)惠孟臣”或“惠孟臣”或“孟臣”落款,把手或盖内常有“福记”印记,茶家习惯称它为“孟臣壶”。
9. 周高起
周高起(生卒年未详)明代学者。字伯高。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闻强识,工古文辞。好茶,精于茶具,推崇宜兴紫砂茶具。于崇祯十三年(1640)完成的《阳羡茗壶系》:“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又近人远过前人处也。陶曷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土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对紫砂茶具的创始、正始、大家、名家、雅流、神品、别系等均有研究。对考查我国古代茶具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10. 张岱
张岱(1597~约1676)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仕宦,曾漫游苏、浙、皖、鲁等地,阅历广博。因清兵南下,避乱会稽剡溪山,发愤著作,尤精明史。康熙初,应浙江学政谷应泰之邀,参与编修《明史纪事本末》。张氏精于茶艺鉴赏,在其《自为墓志铭》中,谑称自己为“茶淫橘虐”。张氏品茶鉴水精到,在《陶庵梦忆》中专载“闵老子茶”一节。还改制家乡“日铸茶”,创制“兰雪茶”,“风摩茶市”。并为绍兴一茶馆取名“露兄”,承米芾“茶甘露有兄”之意,还为其作《斗茶檄》一篇。张氏平日以茶会友,好玩茶具。
11. 李渔
李渔(1611~约1679)明末清初戏曲家、文学家。字笠鸿,一字谪凡,别号笠翁道人、随庵主人等兰溪(今属浙江)人。清顺治年间流落金陵,康熙中迁居杭州。爱好饮茶,懂茶事,写茶情入戏曲、小说,有多方面表现。《明珠记・煎茶》将煎茶、吃茶作为剧情发展线索。又用“吃茶”典故写入小说《夺锦记》。还将自己的品茶、择具、藏茶经验,记述于《闲情偶寄》。
12. 杜濬
杜濬 (1611~1687)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字于皇,号茶村,又号茶星。黄冈(今属湖北)人,明末因战乱流寓金陵(今南京)。一生喜茶好茗,终老与诗、茶相伴,有“茶癖诗人”之称。杜氏著《茶丘铭》:“吾之于茶也,性命之交也,性也有命,命也有性也。”在《茶喜》诗序中道:“夫予论茶四妙:曰湛,曰幽,曰灵,曰远。”说茶的色、香、味、形能使人进入“湛”(深湛)、“幽”(静雅)、“灵”(灵性)、“远”(阔远)的境界,这是对传统饮茶文化的总结著有《变雅堂集》。
13. 顾炎武
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初名绛,字宁人,世称亭林先生。昆山(今属江苏)人。所著(日知录》载:“自秦人取蜀之后,始有饮之事。”论述茶作为饮料,是从巴蜀建国前后开始的,具有史料价值。
14. 朱汝圭
朱汝圭(生卒年未详)明清之际的茶人。苏州(今属江苏)人。自幼好茶。因幕紒茶之名,14岁入紒,春夏不渝。为此,与冒襄交往甚深。襄撰《蚧茶汇钞》,为之立传:“又有吴门七十四老人朱汝圭携茶过访。茶与象明颇同,多花香一种。汝圭之嗜茶自幼,如世人之结斋于胎。年十四入紒,迄今春夏不渝者百二十番。夺食色以好。有子孙为名诸生,老不受其养,谓不嗜茶为不似阿翁。每竦骨入山,卧游虎虺,负笼入肆,啸傲瓯香,晨夕涤瓷洗叶,啜弄无休,指爪齿频,与语言激扬,赞颂之津津,恒有喜神妙气。与茶相长养,真奇也。”朱氏一生爱茶,为后人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