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国八大将:李渊杀3个,李世民杀4个,剩下的那个什么结局?

岁月如初雪 2025-01-16 18:33:26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繁荣阶段,也是继秦汉之后社会形态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形成了以都城长安为中心的经济文化繁荣放射线,而这个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王朝却由一个隋朝末年的小割据势力逐步发展而来的。

提起唐朝的真正奠基之人,并非是被立为高祖的开国皇帝李渊,他虽然是唐朝的第一位皇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辈分因素和父子关系,和他早年唐国公的爵位,真正对唐朝建立起到重大作用的,是他的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二者均有过人的才华。

但终归是李世民更胜一筹,最终继承了皇位,无论是他的父亲,古人云兔死狗烹,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的八位功臣,最终也难逃死亡的结局,唐朝开国的八位大将,李渊杀死三个,李世民杀死四个,剩下的一个又是怎样的结局?

唐高祖李渊杀死三人

或许是李世民这一角色太过突出,尤其是在“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后,李世民用几乎天衣无缝地计划,顺理成章地夺取政权,还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太子李建成更是李渊最宠爱的儿子,但当时身为皇帝的他却束手无策。

李世民陈兵玄武门时,身为皇帝的李渊被囚禁在船上,旁边有武将守卫,连离开都没有任何可能性,更加没有能力去照顾自己心爱的儿子,所以大多数人认为,李渊的江山是靠自己的儿子得来,他缺乏果断和快意恩仇的个人能力。

并非如此,李建成和李世民虽然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李渊却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尤其是创立唐朝之后,他的杀伐果断也逐渐体现出来,唐朝开国的八大功臣之中,有三位就死在李渊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刘文静。

此人在武德二年被杀,因为建立了不少的功勋,也算是唐朝初年政治上的重大事件,从后续研究情况来看,很多学者都将此人被杀的原因,归结于李渊的用人和能力方面,很少有人涉及刘文静本人的相关论述,总体来看,刘文静因为和裴寂的相差太过悬殊而心怀不满。

但又无法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至于酒后失言,最终被人检举,李渊也有了杀死他的把柄,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刘文静在被处死之前叹息的“高鸟逝,良弓藏,故不虚也”,普遍认为,古人在被处死之时都会说出自己生前最大的怨气和愿望。

刘文静也不例外,根据《旧唐书》中记载,刘文静是喝酒之后说错的话,大致意思是自己起义的初期就立下了汗马功劳,并随着大军东征西讨,远离家人和牵挂,最终这一番发言被李渊定义为谋反,对李世民也曾进行劝解。

但李渊并未听从,刘文静对李渊不满的主要原因是和之间的待遇差距,最初起兵时,裴寂和刘文静所担任的官职大体相同,并且随着起义越来越顺利,两人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但在安定天下之后,两人却呈现出了细微的差距。

刘文静对此自然不满,但又不敢对身为皇上的李渊说明,所以只能暗中针对,后者也不敢示弱,趁其酒后失态的契机,最终成功陷害刘文静,被李渊用谋反的罪名处死。

从这里来看,杜伏威最擅长的就是政治外交手段,甚至有不费一兵一卒就让其他部落归顺的特殊情况,如此一来,杜伏威的军队就会发展十分迅速,而在后续起义的过程中,也展现出了自己的个人魄力和军事才能,这也是后来得到李渊重用的原因。

在江都兵变发生之后,杜伏威先归顺隋朝,后来又归顺唐朝,所担任的职位较多,最终是在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派遣使者招抚他,被授予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册封为吴王,后来还成了太子太保,甚至比李元吉的地位还要高。

他的养子阚棱十分了不起,相比于养父的强大政治能力,阚棱则擅长武功,他的能力出众,手持钢刀所向披靡,早年随杜伏威一起占据江东时,阚棱也算是一大助力,后来也选择投降唐朝。

只不过时运不济,在李渊执政时期,被李世民招抚来的,他原本就十分敏感,后又被一个叛徒诬陷,因为当时的气氛诡异,所以在没有深入调查的情况下就对他轻易定罪,杜伏威自己的养子阚棱一起被定义为谋反之人,最终被执行死刑。

死在李世民手里的功臣

毫无疑问,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十分出色的一位皇帝,他能文能武,个人能力极强,所以经常有人开玩笑说,李世民并不会屠杀开国功臣,因为自己就是功臣,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能夺得天下,不仅依靠他的个人能力,也需要手下的心腹大将帮忙。

罗艺就是被李世民杀死的第一人,他从青年时期开始,武艺就要远远超过同龄人,所以到了战场上也十分勇猛,立下了汗马功劳后被隋炀帝看中,大业年间担任虎贲中郎将,正四品官职,他的一生过于顺利,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也造成了他自负的性格。

因为日夜担心李世民会报复,罗艺竟然选择了起兵造反,只可惜队伍还没有拉起来,双方的对抗还没有形成,罗艺被击败了,最终甚至落得一个众叛亲离,被手下杀死的悲惨下场。

侯君集相比于前者功劳更大,他早在李世民身为秦王时,就在他的幕府之中,还多次随大军出征,先后担任左虞侯和车技将军的职位,积极参与和策划了玄武门之变,积极参与了征讨吐浑的战争,为唐朝防止边疆骚扰到了巨大作用。

按照这样的发展来看,侯君集应该对李世民心存感恩,但却逐渐有了造反的念头,最初是因为贪污而被打入监狱,虽然很快放出来,但心中却因此愤愤不平,逐渐有了造反的念头。

而被侯君集拉拢一同造反的,就是功臣张亮,二人竟然合谋,企图篡夺李世民的皇位,而这个契机就是太子李承乾,由于见到太子并不受唐太宗李世民的信任,所以达成一致,形成了谋反同盟,并且告知李承乾“此好手,当为用之”。

但这次事件最终被李世民提前发现并果断处理,因为涉及谋反的罪,侯君集和张亮全都被处死,而导致他走向万劫不复之路的,其实是最初的贪污,在早年的战争过程中,也曾靠自己的职位笼络许多钱财,不曾想却变成了自己的催命符。

逃过一劫的人

在李渊和李世民手下幸免于难的就是薛万彻,他也是李世民所招揽的一位很强的武将,对他有知遇之恩,当薛万彻郁郁不得志时给了他施展才华的机会,算是对他有恩。

但薛万彻内心十分传统的伦理观念,让这原本惺惺相惜的一对君臣逐渐反目成仇,薛万彻认为,父子君臣兄弟之间应当遵守基本的伦理道德秩序,不可以下犯上,不可忽略辈分。

这种固步自封的传统观念自然让薛万彻对李世民的“玄武门事变”耿耿于怀,甚至是十分不满,因为李世民通过这次事件杀死了自己的兄弟,也不尊重自己的父亲,即使李渊在后来承认了李世民皇位的合法性,薛万彻依然很不高兴。

虽然后来李世民对他加官进爵,甚至还和他联姻,建立亲戚关系,这都没有动摇薛万彻对传统观念的坚守,所以便表现出一种对立的状态。

更加离谱的是,薛万彻还是曾经的废太子“李建成”的人,这一层身份足以让他性命难保。

真正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薛万彻在李世民和李渊手下能幸存,但并不代表后续继位的皇帝李治不重视,最终薛万彻也被卷入了一场造反案件之中,最终李治下令杀死。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些被唐朝初年杀死的大臣,其实很多都没有造反的念头,也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们都死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功高震主”。

参考文献

[1]陶漫,胡文靖,.唐太宗李世民处理“领导与下属”关系的理念与方法——基于策论的考察[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18):.

[2]胡文靖,陶漫,.君臣“问对”与唐太宗李世民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J].文化学刊,2023,(02):.

[3]卢姗姗.隋唐薛氏家族的秘书特征研究[D].(null),2022.

1 阅读: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