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可是生活中所有孩子做错事情都是父母的教育过错吗?虽然这句话并非百分百正确,可是在生活中一部分孩子误入歧途确实与父母的教育有关,而有的父母却在事实发生之后才回过头来“教育”,此时却已是亡羊补牢。
本篇文章将要讲述一起发生在1983年的盗窃案件,当时年仅17岁的男孩竟假装成人盗取了湖南省博物馆数十件文物。根据警方提供的案发录像看到,当时男孩在作案时显得十分镇定,丝毫没有一丝孩子的惊慌与幼稚,俨然一副惯犯的模样。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案发后,男孩的母亲不仅没有批评教育他,而是帮助儿子将盗窃文物隐藏起来。
经过警方调查得知,这位母亲曾经毕业于某知名大学法学系,而此时正在大学担任法学课讲师,得知事实后众人都惊叹她的如此做法。根据相关统计估算,此次该男孩盗窃文物总价值超过10亿,其中还有历史价值超过本身价值的汉代素纱单衣,由于此次案件过于严重,警方将其命名为“特二三案件”。
警方跟随线索搜寻在男孩家中时,男孩母亲正在准备汽油,而男孩则是在一旁安静的看着母亲操作,警方盘问后得知通常情况下,男孩作案成功后就只需要看着母亲为其收拾结局即可。之后警方找到了博物馆丢失的其中15件文物,并在几天后找到了另外13件,此时已经找回了28件文物,可是依然还有10件下落不明。
直到12月中旬,警方才抓获了一名叫做许反帝的盗窃犯,根据博物馆现场脚印,以及博物馆盗窃案与许反帝平时的作案手法,警方推动许反帝一定与此次案件有所牵连。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许反帝当时竟然才17岁,并且家庭条件优渥,母亲是大学讲师,父亲是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而自己更是成绩优异的模范生。
之后警方开始盘问许反帝是否与此案件有关,而他似乎毫无惧怕之意,将案件的起始经过一五一十的交代给警方,说到自己犯罪动机时,他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寻求刺激”。他甚至还炫耀到,因为博物馆展览厅内有一具女尸,为克服内心的恐惧,他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停尸房秘密训练了三天。在停尸房里,他不仅和尸体握手打招呼,甚至还能够主动辨别尸体性别,所以对博物馆的女尸已经毫不惧怕。
警方盘问他文物下落时,他自信的说到母亲已经处理完毕,而那十件消失的文物警方也不可能找到。为寻找消失文物的下落,警方对许反帝家中进行了多次搜查,直到最后才知道那些文物已被她母亲许瑞凤烧为灰烬。而另外28件失而复得的文物也是许瑞凤匿名寄给警方,她坦言自己这样做只是为避免儿子遭受牢狱之灾。
作为知名大学法学系高材生,许瑞凤竟然能够如此做实在令人意想不到,而她对法律的无视与轻蔑也造就了这样的儿子。最终,许瑞凤因盗窃文物、损坏文物等罪行背叛死刑缓期,儿子许反帝因未成年被判有期徒刑15年。反观这一切的结局都是由许瑞凤一手造成,她本是法学院高材生,却因为幼时的贫穷遭遇形成死板、苛刻的思想,甚至控制了儿子许反帝17年。
因为自身性格强硬,许瑞凤生下儿子后坚决要随自己姓,而丈夫只能顺从她的想法。后来因为工作原因,许瑞凤与丈夫分居近十年,在这么久的时间里她将儿子当作自己发泄不良情绪的出气筒,逼迫儿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长期以往儿子许反帝逐渐成为了她手中的傀儡,而最后牢狱之灾的结局也是拜她所赐。
总结:在我们的思想中,母亲是我们永远的港湾与靠山,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母亲的牵挂一直伴随着自己。然而有的母亲却用爱作为束缚孩子的枷锁,她从来没有真正倾听过孩子的心声,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孩子的心里想法,最终她只会成为孩子憎恶、怨恨、逃离的对象。孩子的成长需要倾听与陪伴,正确的指导与教育不仅能够让孩子良好成长,更能让孩子懂得如何成长如何做人,最终使孩子成长为优秀、出色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