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许诺韩信“五不杀”,吕后是如何完美避开这些除掉韩信的?

微笑蜻蜓 2025-01-14 15:50:00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韩信因功高震主,处境危险。而张良为了保护韩信,特意在汉高祖刘邦跟前为其争取到了特殊的保命条件,也就是所谓的“三不杀”,具体为“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

有一种不同的说法是所谓的“五不杀”,具体内容为:只要是见到天空就不杀,见到大地就不杀,见到光亮就不杀,见到铜制品就不杀,见到铁制品也不杀。

另外存在一种说法,那便是“五不死”。其具体所指为“见着天就不会死,见着地也不会死,面见君王同样不会死,并且不存在能够捆绑他的绳索,也没有可用来杀他的刀具。”

另外还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说法,大致可分为“三不杀”以及“五不杀”这两种情况,只是它们具体内容稍有差异罢了。实际上,不管是“三不杀”还是“五不杀”,都相当于一种免死金牌。张良本想用这样的方式来护着韩信,可大家都清楚,韩信最终还是被吕后给杀害了,那吕后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说起来并不复杂,只需将这些情况完美绕开便行。有道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吕后显然也清楚刘邦赐予的免死金牌一事。她始终在琢磨怎样避开不能杀的状况,随后与萧何商议一番,决定把韩信骗进宫中,接着吩咐侍卫蒙住韩信的头,将其扛进了特意为他备好的钟室之中。

且不说类似免死金牌的“三不杀”“五不杀”了,就算是实实在在拥有免死的特权又能如何呢?

大唐建立不久后,唐高祖李渊便公布了一份太原元谋功臣的名单。这份名单里的人皆是在李渊晋阳起兵过程中立下赫赫大功的功臣,总计有17人。其中,李世民、裴寂以及刘文静可获恕二死的待遇,而长孙顺德、刘弘基、柴绍、殷开山等14人则能恕一死。

两唐书里有着明确记载的免死金牌,刘文静曾持有。可仅仅过了一年,刘文静就被李渊处死了。原来有人诬告他有谋反之意,即便李纲、萧瑀都觉得他并无反意,就连李世民也站出来极力保他,可李渊在裴寂的撺掇下,依旧将刘文静处死了。

在当时那个时候,压根就没人提及所谓的“恕死”这回事儿呢。至于韩信那传说中的“三不杀”以及“五不杀”等免死的情况,吕后为了除掉韩信,那可是绞尽脑汁地琢磨着怎样能完美地避开这些免死条件哦。不过呢,这些其实也都只是民间的一种演绎罢了。

编故事之人往往会精心编排,做到有头有尾。就拿刘邦与韩信来说,史书中压根儿就未曾记载刘邦许下过那些所谓的免死承诺。不过,韩信之死倒确实很有说道一番的必要呢。

用八个字来形容韩信的一生,最为恰当的莫过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韩信的人生起落,皆与萧何紧密相连,其能成就一番大业得益于萧何的举荐,而最终的悲惨结局竟也因萧何的谋划,真可谓是成、败皆系于萧何一人呐。

早年的韩信日子过得极为潦倒,成天靠着蹭吃蹭喝过活,时常饿肚子。之后他投身到反秦的大军当中,先是投奔项梁,未获重用;接着投到项羽麾下,同样未受重视;再去投奔刘邦,依旧没被重用不说,还差点丢了性命,心灰意冷的他选择逃走。好在萧何上演了一出“月下追韩信”,这才让刘邦开始重视起他来。

萧何极为郑重地把韩信推荐给刘邦,且给予韩信“国士无双”的高度评价。他言辞恳切地对刘邦讲道:“若您想要争夺天下,那么除了韩信,再没有其他人能够和您一同谋划大事了。”

韩信最终在刘邦这儿得到了重视,并且一下子就被封为大将军。而韩信在成为大将军后,果然没让众人失望,作战时屡战屡胜,所到之处皆能取胜。毫不夸张地讲,刘邦能够夺得天下,韩信可是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称其有“盖世之功”实不为过。

然而像这般立下的功劳,往往容易使人滋生出恃功而骄的心态,甚至会出现功劳过高而令主上感到震惧的情况。

公元前203年时,韩信差人给刘邦送去上书,内容是请求担任代理齐王一职。而彼时的刘邦正被困在荥阳,脱身不得,处境艰难。可韩信呢,不但不抓紧时间去救援被困于荥阳的刘邦,反倒动起了自立为王的心思。

刘邦刚得知情况时,下意识的反应便是对着韩信一顿大骂。不过,彼时汉军所处的形势极为不利,张良与陈平对此有着清晰的考量,他们赶忙劝说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好让韩信带领军队去攻打楚军,以此来扭转汉军当下的不利局面。

韩信最终得以如愿当上了齐王,可就因为此事,他和刘邦之间终究还是产生了隔阂。但韩信呢,打心底里就从未动过背叛刘邦的念头。他一直都牢牢记着,是刘邦给予他做大将军的机会,曾经还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他穿,有食物也分给他吃,对他那可真是好到了极致呢。

韩信始终铭记着刘邦给予的恩情,毕竟是刘邦让他得以成就一番事业。因而,当项羽派使者前来劝说韩信,希望他能与楚联合起来一同反汉,进而三分天下,自立为王之时,韩信果断地拒绝了项羽的这番提议。

之后,蒯彻也曾力劝韩信,让其站出来与楚、汉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毕竟事实摆在眼前,在楚汉相互争斗之时,韩信只要站到哪一方阵营,那一方就拥有极大的获胜可能。如此形势之下,韩信倒不如凭借占据齐地的优势,去与楚汉两方共分天下。

蒯彻觉得,当下的韩信已没有别的更好选择了,眼前这条路就是最佳出路。要知道,他若归附楚国,项羽肯定不会信任他;而要是归附汉王,他功劳太高,已然震主,刘邦也未必能容得下他呢。

韩信不知出于何种想法,就是执意不肯背叛刘邦。可他也未依约与刘邦会师。刘邦为促使韩信出兵,只好采纳张良的提议,把陈县以东直至海边的大片区域划作韩信的封地。如此,韩信方才领兵出战,而后在垓下大败楚军,致使项羽被逼自杀。

韩信又一次立下了大功,按说本应得到封赏才是。然而,刘邦那时已然动了怒,竟直接闯入韩信的军中,收缴了他的兵权,随后封其为楚王。这一系列举动,便是刘邦着手处理韩信事宜的第一步。

到了第二年的时候,便有人进言说韩信有谋反的心思。于是,在陈平所提建议的基础上,刘邦想出一计,他佯装要去巡游云梦泽,计划着等抵达陈县召集诸侯前来会面之时,寻机把韩信给拿下。就这样,韩信最后被绑着押回了洛阳。

此次,韩信被改封作淮阴侯,这一来,他便对刘邦心生怨气了。于是乎,韩信时常装病,不再去参加朝见之事,也不跟随出行了。要知道,以往无论怎样都绝不肯背叛刘邦的他,此刻竟然向陈豨表明会支持其发动叛乱,还约定好在京城充当内应呢。

不巧的是,此事尚未发生便被吕后知晓了,吕后有心除掉韩信。可韩信那是什么人物,即便没了兵权,众人对他依旧心存惧怕。吕后担忧无法成功除掉韩信,于是便找来萧何一同商议应对的办法。

萧何没过多久便想出了一条妙计,他让吕后差人佯装从前线传回来消息,宣称陈豨已然被杀掉了,还告知群臣都得进宫去表示祝贺。

韩信起初并不相信,心里也担忧吕后会对自己不利,所以压根就不想进宫去。然而萧何却对他讲:“哪怕是身体不舒服生着病呢,也还是勉强支撑着去道声祝贺吧。”

在萧何的陪同下,韩信进宫时心里的犹疑减了几分,便决定走这一遭。心想大不了进宫道声祝贺就赶忙出宫便是。可哪曾想,他刚一入宫,吕后便即刻下令,让早已埋伏好的武士把韩信给绑了起来,紧接着就在长乐宫的钟室当中将韩信杀害了。

一位堪称军事奇才的人物,就此迎来了人生的尽头。在生命即将终结之际,他终究还是对往昔之事心生悔意,后悔当初未曾听从蒯彻所给出的建议,只是此刻一切都已无法挽回,徒留满心的遗憾罢了。

待刘邦率领军队得胜归来,回至朝中之时,听闻韩信已然被杀的消息,其反应颇耐人寻味,乃是“且喜且怜之”。也就是说,刘邦当时的心境十分复杂,一方面有着喜悦之情,另一方面却又掺杂着些许怜悯之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