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葬镇墓,时隔八年密旨取回,慈禧珍珠手串隐藏的天机(下)

兰台说 2019-06-30 23:52:18
7

期待已久的外交夫人宴会的日子终于来了。

来自全球各国的贵妇、名媛云集。争奇斗艳,珠光宝气,异彩纷呈,现场处处流露着美丽、富贵、奢华、时尚的魅力,标准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世界顶级女性圈层气息,浓郁、厚重,让人喘不过气。

只差性感元素,因为这是外交宴会,更不是维密秀。

也差全球现场直播,否则必定吸引全宇宙生命体的眼球。

慈禧太后穿着华贵的服装,隆重且华丽地登场,向着全场观众微微颔首一笑。

有了东珠手串相伴,慈禧瞬间就找回了久违的安全感,内心踏实,满血复活,精神抖擞,倍加淡定自信。

首饰,对于女人就是如此重要。如同领带、腕表甚至于一支香烟,在某些特定场合下就是男人的镇定剂。

虽然是宴会,但是吃什么并不重要。因为举办这种宴会,本身就是吃饱了才干的事。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霸气侧露,熠熠生辉,慈禧太后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炸裂全场,成为Super star!

之前见过以及没见过慈禧的诸国公使及夫人们,被63岁的慈禧太后所震慑、惊艳。

慈禧天生丽质,加之一直注重保养,即使六十多岁了还是皮肤光滑,远看象个少妇。

加上绚丽的衣服、首饰包装衬托,倍显雍容华贵,典雅威严,一副国际御姐范!

Party现场,西方礼貌性的赞扬,或者发自内心的各种惊叹不绝,点赞无数。

女为悦己者容。慈禧收获了预期的心理效果,自尊心也达到了高度满足。什么侵略战争、割地赔款等屈辱,也化干戈为玉帛,在这一瞬间烟消云散。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这一天是个重要的日子,尤其是对于慈禧太后而言,也必定是个难忘的日子。

慈禧的形象,在现代中国大陆的历史类图书中,大多很恶劣。但当时的外国人对其评价,似乎都还不错。

美国记者、旅行家伊莱扎·鲁哈马·西德摩在《中国,万岁帝国》一书中转述道:

“(慈禧太后是)一位身板挺直、面目秀丽的高个子女性。她长着一双鹰眼,有着明显的鞑靼人特征。态度高贵而傲慢,嗓音中带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和绝对的威严。”

8

咸丰帝的两位皇后慈安、慈禧的陵墓,耗时六年,耗银500多万两,是当时清政府一年的税收收入。

按陵寝规制,慈禧应比正宫皇后慈安低一筹。然而,慈禧不甘心于比慈安稍逊甚至比肩。既然在葬位的选择上必须屈于慈安之后,那就要在陵寝的建筑与装饰上超过。

于是,慈禧的陵墓进行了13年的重修工程,比第一次修建更浩大、用时更长。于是在清朝仅有咸丰是两座皇后陵,而且是清代等级最高的皇后陵。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八日(公历1908年11月11日),慈禧的陵墓工程终于完工。

重建后的慈禧陵墓,在建筑材料的贵重、工艺的精湛、装饰的奢华等方面均居于清朝皇后陵寝的首位。即使是与清朝皇帝陵相比,某些皇陵也比她逊色很多。

陵墓建筑中所用的金银玉石材料也是富丽堂皇,辉煌夺目。

陵内的丹陛石,为高浮雕加透技法雕成,图案为“龙在下,凤在上”。隆恩殿周围的69块汉白玉板处处雕成“凤引龙追”,74根望柱头均为“一凤压两龙”,暗示慈禧政治生涯中的两度“垂帘听政”。

仅隆恩殿与东西配殿的所用的叶子金,就达4592两。

陵墓工程完工的第三天,即十月二十一日(11月14日),是慈禧73岁阴历生日。她一如往年地举办了盛大寿诞。

当时的清廷内忧外患、风云飘摇。面对群臣排山倒海般的歌颂祝福,慈禧有些膨胀飘然,难得地寻回了好心情,尽情享用美食。

然而,乐极生悲,慈禧突然发重病。

自知时日不多,生命进入倒计时。

再看最后一眼起起伏伏的江山,犹如老娘身体的优美曲线,真他娘的再想活五百年!

慈禧不得不马上准备身后之事。

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除掉光绪。她必须继续掌控一切。于是,当天光绪帝驾崩。据说是慈禧下毒所致。

随之,慈禧下遗诏: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其子溥仪为新帝,年号宣统。慈禧被尊为太皇太后。下午,慈禧病逝。

慈禧临终遗言:“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女人不可预闻国政、不得令太监擅权,这既是中国历史上反复循环上演的写照,也是莫大的事实讽刺!

这个独操大清帝国朝纲近半个世纪的女人不得撒手人寰,去另一个世界继续做女王。

9

慈禧死后一年,于宣统元年十月(1909年11月15日)葬入地宫。

大清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国丧,出殡是这个仪式中最重要的一环。金丝楠木棺椁重达一吨,仅抬棺的就有一百多人。

可就在出殡时,原本的晴空万里突然昏暗,风云大作,电闪雷鸣。天有异象必有妖,人们纷纷猜测这是上天预示大清要完了。果然,三年后大清就灭亡了。

慈禧的随葬品之奢华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她的随葬品分为两部分:生前置放于墓中金井里的珍宝与下葬时的随葬珍品。

慈禧的心腹太监李莲英参加助殓,将随葬珍宝逐一入册。据他和侄子所著的《爱月轩笔记》记载:

尸体入棺前,先在棺底铺三层金丝串珠锦褥和一层珍珠,共厚一尺。头部上首为翠荷叶;

脚下置粉红碧玺莲花;

头戴珍珠凤冠,上有九只凤凰,每只凤凰的嘴上各叼着一颗夜明珠,在暗处能发出道道白光,其中最大一颗如鸡卵;

身旁放金、宝石、玉、翠雕佛爷27尊;

脚下两边各放翡翠西瓜、甜瓜、白菜,还有宝石制成的桃、李、杏、枣200多枚;

身左放玉石莲花,身右放玉雕珊瑚树;

尸体上盖一条织金的陀尼经被,明黄缎底,捻金织成,织有汉字陀罗尼经文二万五千字,缀有八百多粒珍珠;

尸体周围的大件珍宝有:九玲珑宝塔、翠玉佛、翡翠西瓜、蝈蝈白菜、红蓝宝石、祖母绿宝石、玉石、红珊瑚树、墨玉荸芥等不计其数;

口中含有夜明珠,分开时是两块透明无光的珍珠,合拢时就是一个圆珠,射出一道绿色寒光,夜晚在百步之内可以照见人头,十分清晰;

另外,玉石骏马八尊,玉石十八罗汉,共计700多件。

葬殓完毕,又倒入四升珍珠,宝石2200块填棺。

然而,慈禧陵寝中众多的“镇墓”之宝并未起效。

厚葬必然吸引盗墓贼。

慈禧生前和死后的骄奢,引来了清东陵(除顺治孝陵)屡屡被掘的“奇辱大难”。即使陵墓设有重重机关。

20年后的1928年,军阀孙殿英以军事训练遮人耳目,动用军队盗掘了慈禧墓,将其中的珍宝洗劫一空,用了几十辆大卡车拉走。

据说慈禧的尸体保持尚好,面貌栩栩如生似在睡梦中,但逃脱不了被搜身、暴晒荒野的下场。

慈禧的喉咙被割开,牙被撬开,含在口中的稀世明珠被取走。传说它有保持尸身不腐的作用。这是一块重约787.28克拉的金刚石原石,当时估价约一千万两白银。

此事件被曝光后,已退位多年的末代皇帝溥仪让人进行了重殓。但是已没有任何陪葬品。所以在近代发掘慈禧墓时,里面除了干巴巴的遗体外,只有一件黄缎袍、一件坎肩。

那件陪伴慈禧太后多年的珍珠手串,如同她生前以及陪葬的众多珠宝一样,几经辗转流落,不知所终。后世难得一睹其华彩。

《清史稿》:“综一代之兴亡,系于宫闱。呜呼!岂非天哉?岂非天哉?”

这正应了一句俗语: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老佛爷”,只留下孤独的荒冢任后人评说。

参考资料:《慈禧外纪》、《清史稿》、《慈禧全传》等

END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