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的“轻资产”业务模式及估值研究

雪球的隐士 2025-02-25 08:56:57

近期,阿里巴巴股价上涨的势头很好。从2025年1月13日至2月21日,阿里巴巴(港股)的收盘价已经从75港元上涨至129.1港元,按照190.1亿股计算,阿里巴巴的市值从1.4万亿港元上涨至2.45万亿港元,上涨了约1万亿。

本文基于阿里云的业务规模、估值、“轻资产”模型,聊一聊最近的AIDC(阿里云相关)行情的驱动力。

一、阿里巴巴的季度营收和估值

2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5财年Q3财报,阿里巴巴的季度营业收入约为2802亿元,同比增长7.6%;阿里云实现营收317.42亿元,同比增长13%。

我们按照季度营收推算阿里巴巴的年营收,即阿里巴巴的年度营业收入约为11208亿元;阿里云的年度营业收入约为1269.68亿元,占比为11.3%。

按照阿里巴巴暴涨前的市值1.4万亿港元计算,阿里巴巴的市销率仅为1.3倍(假设1元=1港元);暴涨之后,阿里巴巴的市值为2.45万亿港元,阿里巴巴的市销率上涨至2.2倍。

很显然,这个估值并不大。以阿里巴巴在美国的对标企业亚马逊为例,亚马逊的最新市值约为2.3万亿美元,年营业收入约为0.638万亿美元,市销率约为3.6倍。阿里巴巴最新的净利率为15%,亚马逊仅为9.3%低于阿里巴巴,因此,阿里巴巴的上涨是合理的。

由此推算,阿里巴巴2.45万亿港元的总市值并非本轮上涨的重点,大概只是半山腰的位置,我认为,阿里巴巴本轮上涨的目标至少是4万亿港元。

二、阿里云的“轻资产”模式与估值

2024年,中国云计算市场仍由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三大互联网厂商主导,合计市占率近60%。其中,阿里云以21.31%的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领先,华为云和腾讯云分别占19%和16%。

根据DS提供的资料,阿里云与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供应商的合作模式为代建运营模式,降低了自身的资金投入风险。阿里云向第三方IDC服务商提出定制化需求(如机柜规模、能效标准等),合作方负责从土地选址、机房建设到后期运维的全流程服务。阿里云按需支付服务费,合作方通过长期合同(通常5-10年)锁定收入。例如,数据港与阿里签订了长期服务协议,项目总投资由数据港承担,阿里按实际使用量支付费用。

翻看数据港的2023年年报可以发现,数据港2023年的营业收入中,大概有92.47%的收入直接或者间接来自某大型互联网公司及其控制企业,不出意外,这个互联网公司就是阿里巴巴。

所以,作为受益于阿里云业务的企业,数据港的股价也是暴涨,从2025年1月13日至2月21日,数据港的股价从17.5元上涨至40.37元,涨幅约为130%。

除了阿里云外,国内其他互联网大厂与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供应商的合作模式类似,以字节跳动为例,润泽科技因液冷技术领先和智算中心布局超前,成为字节跳动的核心供应商。

根据润泽科技2023年年报,润泽科技的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66.87%。根据公开资料,这个第一大客户就是字节跳动。

按照2月24日盘中股价,市场给数据港的市销率为16.4倍;给润泽科技的市销率为15.65倍,超过金山云的市销率(6倍)。

如果我们将阿里巴巴本轮暴涨的原因归咎于阿里云的价值重估,那么,市场对阿里云的估值大约是1.2万亿(计算公式:10284+1270*1.3),阿里云的年度营业收入约为1269.68亿元,因此,阿里云的市销率约为9.4倍。

三、小结

当前的AI产业链可以细致地划分为上、中、下游三大板块。下游的AI大模型,诸如DS、Kimi等,其中DS的估值已攀升至1000亿至1500亿美金区间;中游则涵盖了云服务及AIDC领域,其市销率目前达到了5至15倍的高位;而上游的服务器、交换机厂商,如浪潮信息的市销率约为1倍,紫光股份的市销率约为1.2倍,AI产业链上游企业的估值似乎仍处于低位。

总的来说,这波AI浪潮席卷而来,整条产业链“一个也不能少”,都会享受到这波业绩和估值的双重盛宴。

0 阅读:0

雪球的隐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