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雨一时不会停,今天来村子的游客很少,天气不好。”咖啡店的服务员对我说。
我坐在窗前看崇山峻岭被烟雾环绕,雨点越来越细密,远处的农田都模糊不清了,那一池荷花倒是愈发翠绿。荒山野岭里的咖啡馆,除了雨声,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
咖啡馆在面具博物馆外面。这里是安东河回村,600多年朝鲜时代的小村庄。从首尔先坐火车,住进安东小县城,再坐汽车,经过数不清的农田,终于看到这古村落。
“博物馆看了吗?”没有客人,服务员也百无聊赖,我买了一块面包,我们随便聊天。
“看了,好看极了。没见过那么多面具,奇形怪状,妖魔鬼怪都有。小的能遮住脸,大的像狮子头一样大,真不知道表演者怎么戴上去。”我兴奋地说。
“每年10月份,这里举办面具舞大会,你来看看就知道了。那些小面具是木头做的,嘴能活动。大面具有些是纸糊的,很轻。”
“朝鲜时代,人们为什么要戴面具?”我问。
博物馆的纪念品店走出来一个店员,她也很无聊,于是加入我们的聊天。
“很早以前是扮鬼神和动物,驱魔、为死者超度,或者祈求平安和丰收。后来,在面具的掩盖下,民众开始表演讽刺性的舞蹈,表达对权贵和社会的不满。嘲弄人性、特权。”博物馆店员说。
“就跟网络上匿名骂人一样的道理啊。利用面具的匿名性,再加上象征性,表达不满。”我笑到。
人为什么需要面具?为了释放隐藏的人格,为了借助鬼神的力量,为了骂人、讽刺和嘲弄。
河回假面一共14种。分别是童女、破戒僧、妓女、两班(贵族)、书生、草郎、傻瓜、屠夫、老奶奶、阻击兽(2只)假面。还有3个遗失了。韩文的假面也是“灾难”的含义,所以祭祀完毕,人们会把这些“灾难”烧掉。
雨不停,天呈现青灰色。我实在等不下去,于是问她们借伞。咖啡店服务员把她自己的伞给我,我冒雨向村子里走去。
雨声在伞上,发出好听的音调,裙角溅湿了。8月末,每天都下雨,气温降下来,空气还是闷湿。一出门整个人黏糊糊的。
我走过荷花池,几朵残破的白色荷花歪歪斜斜矗立在池塘。荷花只有两朵,但莲蓬遍地都是,荷叶长得肥圆。上面滚动着无数硕大的水珠,雨滴“啪啪”滚落。
走过很长一段沙土路,才进入村子。我边走边想借伞的“富兰克林效应”。富兰克林发现,帮助过你的人更愿意再帮你一次,而你帮助过的人不一定愿意帮你。与别人建立关系的方式,不是帮助他,而是让他帮助你。请求帮助会让对方感觉到被尊重和认同,所以他会出手帮忙,也因此更愿意和你交朋友。
走到尽头,很多茅草土房子出现在眼前。整个村沿洛东江修建,成S型,又称为“太极型”。
三座山如屏风般把村子环抱住,山下是四四方方、错落有致的农田。河流水速极缓,河畔大面积的米黄色沙滩,岸边是笔直的树林,整个村庄如隐秘世间的桃花源,完好的保存着几百年前朝鲜时代的风貌。
村里有一些瓦房,大部分是茅草屋。大约有180户人居住,他们还保留着耕田、打井、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生活习惯。村子最早是许、安、刘姓的族人居住,后来朝鲜王朝知名儒学家柳云龙和柳成龙出生于此,慢慢70%的村民都姓柳,成了一个“柳家村”。
一位戴眼镜的男人在田里给青菜施肥,一位穿花衣服的老奶奶走过田埂。老人们的个头普遍不高,古代的人更矮小,所以这些古屋的门都很矮,看上去只有1.4米,需要弯腰进入。房子第一层是石头铺的基础,大约半米,把房屋整个抬高脱离地面。
再往上是门栏,有1/3米,墙上挖出一个小小的门,因为太小,看上去像窗户。把鞋脱在外面,弯腰进屋,再放下帘子或者纱窗,坐在室内的地上。在矮小的桌子上吃饭,这就是古人的日常。
我走过所有的小巷子,经过玉米地、棉花地、水稻田、桃树林、芋头和蔬菜田,还有种植在前后院的桃树、苹果树、枣树、柿子树,爬在墙头的葡萄架,堆在墙角的各色野花。
几只黄黑相间的蝴蝶翩翩落下,在路边水坑旁嬉戏。野鸽子在田间踱步,麻雀和黄肚皮的鸟儿在树梢上蹦跳。
山川、河流、云雾、动植物,仿佛活的只有这些,大自然占据了上风。这个地方没有人声。一句话语也没有传来,整个村子像是空的。
“韩国人很重视公众场合的噪音,地铁上要求手机关静音,用发信息代替打电话。如果你在地铁打电话,立刻会被很多人翻白眼。”X曾对我说。
“韩国人怎么看待中国人?”我问。
“我们怎么在网上骂他们,他们就怎么在网上骂我们。不过现实生活中,没有歧视,互相保持着距离和礼貌。韩国人说中国旅行团太吵,走到哪里都大声嚷,这点被吐槽很多。”
“是的,在其他国家旅行我都有机会跟旅行者聊天,在日韩几乎没人理我。我报了一个旅行团,结果车上也鸦雀无声,整个旅程大家都保持沉默。我也不好意思发出声音。”
看到这些果林,我想起日韩的水果价格极高。高档的西瓜$100一个,葡萄一份一小串,苹果橘子1个1个卖。虽说贵,但水果长相的确美丽。桃子长得像蟠桃,葡萄每个都很干净饱满。
因为日韩国土面积小,可耕种的土地不多,自产的水果少,人工也贵。同时又执行农业保护政策,反对进口。所以水果价格高,只有香蕉便宜,因为本地不产香蕉。香蕉不限制进口,价格就便宜了。
我走过养真堂、忠孝堂、和敬堂,这些著名的故居。发现他们的大门廊下都系着一根麻绳,看上去像要悬梁自尽一样。这绳子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正疑惑着绳子,我又注意到很多房门上有对联。对联都是汉字,却不是红色的,而是白纸黑字。儒家文化在韩国兴盛时,人们非常崇拜中国的古文诗词,于是开办学堂,学习中国文化。河回村还保留着贴对联的传统,很多住宅的牌匾命名都来自中国古文。
有的写“尧之日月,舜之乾坤”;有的写“北村幽居”,“问长者,畏圣人”;最常见的是“立春大吉,建阳多庆”,最有趣是“名留人去几千年,月白风清空万古”。
雨停了,我站在棉花田看棉花。棉花是很神奇的植物,青色的果实,成熟之后变成褐色,褐色壳子裂开,蹦出软白白的丝絮。
小时候的被子是棉花做的,非常厚重,盖上去翻不动身。冬天过后,天气回暖的春日,把被子放在太阳下晒,散发出植物的香气。晚上再睡,像被太阳抱着。
告别寂静的古村,我回到安东小城,饥肠辘辘地冲进一家餐馆。一位老奶奶在厨房收拾餐具。我要一份烤肉,她非要给我吃烤咸鲭鱼,说是安东特色。
我拗不过她,老老实实吃鱼。味道不错,配菜非常特别,一碗大酱汤,一些植物根茎,做法奇怪的辣椒,我不知道吃了些什么。
鱼端上来,我还在玩手机,老奶奶说,“快吃,别玩了,凉了不好吃。”
我放下手机,没吃几口。老奶奶又走过来说,“吃米饭,多吃几口,看你瘦的。吃饭要大口,啊呜啊呜。”
这种慈爱的训导让我毫无抵抗之力,赶紧往嘴里扒米饭。她笑眯眯看着我,我边吃边朝她傻笑。毫不起眼的餐馆,一个老人,一个旅人。一瞬间,有种让人眼眶湿润的温暖。
天黑了,小县城的夜市开了,热热闹闹的年轻人,挤在摊位旁吃炒年糕、猪肝、血肠。石板映照街灯昏黄,一层秋雨一层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