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蜀汉因荆州归属与吴国争执不断,关系逐渐恶化,随着曹丕与刘备相继称帝,孙权派大都督吕蒙攻打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被俘虏并惨遭杀害,这一下,彻底使蜀、吴的抗魏联盟破裂。
221年7月,刘备执意要为二弟关羽报仇、不顾群臣劝阻起兵讨伐孙吴,发起了著名的“夷陵之战”,双方相持数月后吴军发起反攻,222年、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兵败,223年病逝于白帝城。
刘备17岁的长子继位,刘禅小字阿斗,“扶不起的阿斗”说的就是他,史称后主。但随着诸葛亮、董允、费玮、蒋琬等的陆续去世后,开始重用宦官黄皓,朝政日渐荒废,加之姜维数次北伐无功,国力日渐衰退。
在公元249年正月,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权臣曹爽及其党羽,司马懿升任相国,受封安平郡公,开始独揽朝政,皇权被极度弱化、皇帝成为了傀儡,而辅政权臣曹爽被夷灭三族、其党羽被大肆屠杀,后续司马氏篡位基础形成,至此,司马氏篡位已显露端倪。
司马懿死后,其长子司马师继续清洗反对势力,司马氏权势得以进一步巩固,但司马师短命,次子司马昭接过父子两代打下的基础,篡位时机已成熟,达到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程度。
但此时却出现了意外,发生了一场突发事件,曹魏皇帝曹髦不甘心做个傀儡、无法坐视曹魏江山落入司马氏之手,决定奋起反击、258年亲率侍卫刺杀司马昭,结果被贾充指使成济杀害,血溅当场。而因此开创了弑君的先河,司马昭背负了弑君恶名,成为了千夫所指,不得不延缓了篡位的进程,只能改立曹魏宗室曹奂为帝。
为消除弑君的恶劣影响,司马昭开始策划建功立业来再树形象,于是决定伐蜀,公元263年,派遣大将邓艾、钟会等率军进兵蜀汉,大将邓艾偷渡阴平,建立奇功,一举迫近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抬棺投降,当了俘虏,自此一代枭雄、昭烈皇帝刘备创立的蜀汉灭亡。
不久,刘禅被押送到曹魏都城洛阳,司马昭对其采取了笼络安抚政策,并授意魏帝曹奂封刘禅为安乐公,其子孙及旧部蜀臣五十多人各有封赏,没心没肺的亡国后主刘禅,从此又开始了他的逍遥生活。
司马昭为笼络人心,安排宴请刘禅,并安排了蜀国歌舞表演助兴,蜀汉旧臣看了,无不感叹暗自悲伤,唯有后主刘禅,却根本没有亡国奴的意识,看得陶醉其中、浑然不觉亡国之痛。
司马昭见此,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地,刘禅却说“此间乐,不思蜀也。”司马昭听了后,对身边的贾充说:“人之无情、何至于此?即使孔明还活着,也难保他的江山,更何况是姜维!”
酒席间,刚被封为秘书令的蜀汉旧臣郤正悄悄对刘禅说:“今后晋王再问是否思念蜀地,您就哭着说,先人坟墓都在蜀地,每日思念不已。这样还有希望能回到蜀地去。”
果然,司马昭过几天又问起刘禅是否仍思念故国,刘禅照卻正教的说了,还假装擦了擦眼泪。谁知司马昭早知这是卻正教的,哈哈大笑,当场点破,刘禅只得讪讪的承认。
而这就是成语“乐不思蜀”的来源,后世常用于比喻不思进取、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刘禅也因此遗羞千古,被后世称为“扶不起的阿斗。”
伐灭蜀国的第二年,即264年,司马昭还没来得及篡夺曹魏的江山就匆匆的病逝了,长子司马炎继承其爵位,并于265年逼迫魏帝禅让,建立晋国,史称西晋,司马炎即为创造了成语“羊车望幸”的晋武帝,晋武帝一生最大的亮点就是灭吴之战,使三国归晋,天下一统。
晋武帝司马炎性格仁慈、宽厚,对蜀国后主、以及后续灭吴时投降的吴主孙皓等比较善待,刘禅在晋安享了几年太平日子,得以善终,后续刘禅子孙在晋国经历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几乎在战乱中死绝,只有刘禅弟弟刘永的孙子刘玄逃到“成汉”,被李雄封为安乐公,作为刘禅的继承人,延续了刘氏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