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过完美,便不是商鞅了

小文章的大视野 2023-03-26 12:24:10

现在拍电视剧或者电影,对塑造人物形象总是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主角总是太过完美。不敢说全部,但大多数都是如此。随意拉出一个电视剧主角,大概率总是正面人物、善良、果敢、热心等等,将人类社会中几乎所有的好的东西全部加在了他的身上。如此塑造,反倒觉得没有了真实感,人物也失去了应有的性格和形象。

小编喜好历史,所以电视剧也比较钟情于古装历史剧。记得之前最喜欢看的,是《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这部电视剧主要描述的就是秦孝公和商鞅君臣相遇,互为相知,一个如青山,一个如松柏,通过变法,将一个弱小的秦国治理成为西部大国,为后来的秦始皇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的故事。

这部电视剧从演员到台词,从剧情衔接到取景换景,都十分出色,人物塑造地十分出色。看过此剧的人,莫不喜欢秦孝公的知人善用,也莫不喜欢商鞅的一心为公,奋发图强。

然而,看完之际,回味之时,总是在想,历史中的商鞅,也是如此地完美么?

答案是否定旳。历史之中,从来没有完人!但是,有了缺陷,有了不足,反而让人更为深刻地记住了这个人物。

一、中庶子怎堪大用

商鞅的出身也算是比较高贵的,他是卫国的公子,虽然说是旁支,但是确实是实打实的贵族。套用阎锡山的话,就是他也是卫公的亲戚呀!

所以,一切还未开始之前,商鞅叫做公孙鞅,因为他是卫国人,所以也被人称作卫鞅。卫鞅年少之时便喜欢刑名之学,他的授业恩师不知是谁,有人猜测可能是鬼谷子。他后来在魏国丞相公叔痤的手下做事,官职是左庶子,一个不入流的小官。

公叔痤病重,当时的霸主人物魏惠王,也就是《大秦帝国》中萌萌哒的大魏王前来探病,顺便和他探讨了一下未来魏国的发展方向,以及最关键的,丞相的人选。

公叔痤毫不犹豫,将卫鞅推荐给了魏惠王,说卫鞅虽然年少,但是却是天纵奇才,一定可以使魏国再次伟大!

大魏王一听,摆了摆手,说我回去考虑考虑,如果感觉差不多了会给卫鞅发聘任书的。然后一去就不复返了。

期间公叔痤见魏惠王不想起用卫鞅,还劝他如果不用卫鞅就杀了他,这样的经世大才不能让他到其他国家去!大魏王依旧点了点头,说我考虑一下,考虑好了会杀了他的,然后依旧没有消息了。

在魏惠王的眼中,一个小小的中庶子怎堪大用,而且,这样的小人物,也不用自己动手去杀。

当然,也正因为如此,卫鞅的故事才得以进一步发展,商鞅变法才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出现!

二、入秦!入秦!

卫鞅自知在魏国发展无望,于是开始留意他国的招聘信息。无意间听到秦国新君为了重振国风,向天下广为求贤。秦孝公的求贤令,在《史记》中有记载,当真是大胸怀、大气魄,强国之心,天地可鉴。孝公在求贤令中还郑重承诺道:“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大意就是你如果把事情办成了,把秦国富强了,那么高官厚禄自然便是你的。

这可是一国之君给出的承诺,分量之重,可想而知。所以山东六国但凡有创立功名之愿的士子,都纷纷涌向秦国,渴望一舒胸中才华,更渴望功成之后的高官厚禄。

卫鞅在这样的形式之下来到了秦国。他并没有像《大秦帝国》中那样,什么要遵循秦公的试策之举,然后第一个下了农村进行调研考察。相反,他直接找到了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走了后门,也走了捷径!

卫鞅见到秦孝公后,准备了三套大的远景规划。按照他的说法,第一种是帝道,第二种是王道,第三种是霸道。前两种主张秦孝公都不感兴趣,认为太过遥远且难以实现,最终选定的方案是霸道,也就是以秦国称霸诸侯为最终的奋斗目标。

卫鞅的胆子是真的大,而孝公的耐心也是真的好。普通人如果以白衣的身份见到君王,君王问以治国之策,必定会自己选出最合适的那一套呈现给君王。而卫鞅倒好,第三次才切中要害,要不是秦孝公有足够的耐心听下去,恐怕今天我们就见不到商鞅变法了。

卫鞅的想法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后,便开始筹备变法。然而,变法的目的虽然是强国,但是必定会触动守旧势力的利益。卫鞅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将他们以言词大道压下去。这一场论战十分精彩,以甘龙、杜挚为首的守旧势力认为祖宗之法不能轻变,要以无为、仁政化民,而商鞅则针对性地提出“民不可于虑始而可与乐成”、“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诸多主张,在论战上彻底击败了甘龙、杜挚。秦孝公一看卫鞅如此长脸,更是不遗余力地支持他。

三、真假商鞅

卫鞅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后,开始大刀阔斧准备改革。为了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甚至还特意搞了一个“徙木立信”。卫鞅变法的内容我们大概都知道,诸如“废井田开阡陌”、什伍连坐、奖励耕战、移风易俗等等,可以说是既大而全。

卫鞅变法一年之后,说新法不便的人达到数千人,但是十年之后,几乎所有的秦人都认为新法好且便民。

《大秦帝国》对此时的卫鞅刻画的更为细致。每天加班加点只是寻常之事,还要应对反变法分子的捣乱和反扑,时不时还要和百姓们扯扯家长里短,拉近一下群众关系。待人则是严而有礼,极讲原则。

马陵之战后,庞涓身死,魏国元气大伤。卫鞅劝说秦孝公此时出兵攻打魏国,以讨还河西之地,进而称霸中原。秦孝公任命卫鞅为大将,率领大军东向伐魏。魏国则派出公子卬领兵迎敌。在电视剧中,公子卬是一个贪图钱财,目光短浅的饭桶,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上,他却是一个难得的名将。

也许是第一次领兵,面对对面的沙场宿将,卫鞅想到的不是正面交锋强攻,而是以阴谋取胜,派人以叙旧为名将公子卬扣押在秦营,趁着魏军无将攻之,这才取胜。这一点和电视剧中也是截然相反,电视剧中的卫鞅坦坦君子,不屑于偷袭取胜,而且还要和魏军进行一场完全公开、公正、公平的正面会战,最终将魏军打得溃不成军,连大丞相大元帅的公子卬也是缴械求饶。

此战胜后,秦孝公以商於之地十五座城池封卫鞅为商君,卫鞅此时才成为商鞅。电视剧中卫鞅受封之后,依旧严守律法,奉公守礼,和之前没有丝毫的不同。最后孝公去世前,还一再要求太子,也就是后来的秦惠文王一定要保全商鞅。而商鞅呢,为了平息旧贵族的怨恨,为了保全新法,甘愿引颈就戮,甚至最后好多忠臣良将都站出来要跟随他,商君领地的民众要造反以拥护他,都被他拒绝了。这样的人,全身光辉闪耀,没有丝毫的缺点。

而现实中的商鞅呢,变法成功之后,恃功自傲,出入则高车驷马,护卫成百上千,旌旗遮天;所居则亭台楼阁,无所不具。商鞅以刑名之法,也就是法家学说治秦,所杀过于峻急,秦国虽然因此而治,但是实际上百姓对他是害怕过于爱戴。

秦孝公死后,旧势力卷土重来,诬告商鞅谋逆,而惠文王之前年少时和商鞅有过龃龉,所以对他并无太多好感,于是干脆顺水推舟,发下海捕文书,想要捉拿商鞅。商鞅一路逃亡,想要入住客栈,但是客栈老板却奉行商鞅的法律,说没有身份文牒的人一律不得入住,商鞅长叹一声,说道:“法律的弊端竟然到这这种程度么?”

接着商鞅想要逃亡到魏国,被魏国拒绝,不得已回到自己的封地,举兵攻秦。当然,这无异于以卵击石,很快便被粉碎了。商鞅被杀死后,秦惠文王下令将其车裂,以警示天下。

从《史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商鞅的很多性格缺陷,诸如好大喜功、残酷好杀等等,但是这些不足以否定他是秦国兴盛的奠基者,他的思想在后世也多所沿用,商君之名,至今仍然为人所熟知。一提起变法革新,第一个想到的人,依旧是他!

3 阅读:1021
评论列表
  • 2023-03-31 16:02

    公子卬也算名将?在我看来就是和楚怀王一样蠢!楚怀王被张仪骗,公子卬被商君骗,都是活该。兵者,诡道也。国家利益面前讲道义讲人情,无疑就是个傻13[笑着哭]

    专-.-爱 回复: 小文章的大视野
    正值壮年被侄子坑了一把从此隐匿 后代谈这事也忌讳 应该就是这样记录少了
    小文章的大视野 回复:
    公子卬的资料很少,几本书的记载也相互矛盾,所以他总是在饭桶和名将中徘徊。在周朝早期,战场上依旧讲究道义,不推崇诡术、诈术。有些将领还有国君推崇古人的做法,所以往往吃了大亏。
  • 2023-04-08 22:45

    徙木立信却又欺骗自己朋友,可见他看来信用只是手段,军功封爵却又轻易剥夺爵位,给人上升机会又有上升门槛,连坐让父子不相亲。上面哥们说以人为畜,那可真是太对了。刘邦松绳子,约法三章即使大败,老秦人还玩命是追随汉王。

    小文章的大视野 回复:
    说的有道理。
  • 2023-04-01 07:41

    “商鞅以刑名之法,所杀过于峻急,百姓对于他害怕过于爱戴”这是实情。但“出入高车驷马,护卫成百上千”这得谅解,商鞅是害怕遭暗算,他的变法成功,得罪了不少老世族。

    小文章的大视野 回复:
    变革家的命运,大抵如此。
  • 2023-04-04 17:49

    以人为畜,死不足惜

  • 2023-04-08 08:13

    没身份证不让住就算是现在也是对的!怎么可能是弊端?能有效维护治安

  • 2023-04-08 16:16

    能成事者,千古留名,足矣!

    小文章的大视野 回复:
    是啊,古往今来,名利二字长久不衰
  • 2023-04-09 21:56

    动大利益,要有大报负才承受得了!魏国只想保持地位,不需要变好大个法!

    你没剃胡子 回复: 小文章的大视野
    古时候没代差的武器,它那地利不行!被围起的!
    小文章的大视野 回复:
    魏国,真的可惜了

小文章的大视野

简介:专注于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