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小李子影帝之名,《荒野猎人》是如何做到的

贰胖小子 2023-03-31 13:43:55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陪跑”20年的电影旅程中,在2016年的奥斯卡典礼上凭借其主演的《荒野猎人》在世人的簇拥下斩获了梦寐以久的影帝之冠。

但让人感慨的是,《荒野猎人》的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在2015年的奥斯卡典礼上便已使得那部具有强烈讽刺意味但又饱含艺术辛酸的《乌人》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大奖。

而关于白人与印第安人,早在90年代那部脍炙人口的《与狼共舞》已经抒发到了极致,而复仇,在惊心动魄的《启示录》中也已诠释得淋漓尽致,可在时隔一年之后,他如何能使得这一部《荒野猎人》成就出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当之无愧的影帝之名?或许,在那些精致的镜头和柔美的细节展现中亦有着有迹可循的动人之处。

其实《荒野猎人》故事本身的设定并无什么特别的出彩之处,而导演却极其细腻地将每一个镜头的变大都伸展到了故事中的每一个角落,更是把紧张剧情的惊险毛孔对比放大。虽然整部影片的故事是在以迪卡普里奥为主要人物的复仇中展开,讲述四个截然不同的团队互相追逐、杀害,但是,各个细腻唯美的镜头展现和精细的声音带有从进化论里走出来的慰藉感般缓缓拓展开来,巧妙地把带有浓郁感染力的细节铺设得大于整体的格局,在视觉与心理的感知上投影出细腻且又强烈的炙热感

然而,不论是在荧屏中所看到的数千公里的壮美大地,还是那些优雅绵长的静谧河川,亦或是流光溢彩的深远星空以及渡河而过的美丽魔鹿.全都是在零下几十度的冰天雪地中,全程采用真实外景和自然光进行跟随拍摄,从导演到全体演职人员,通通长时间置身在风霜雪剑的雪地和冰河中完成每一个精细的镜头堆砌。

除此之外,影片在布景、化妆和人物衣着装饰等方面也非常考究,而电影大部分镜头的取景地也在加拿大卡尔加里西部,落基山东麓的卡那那斯基区。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观众在拍摄地所能看到的景色的真实效果,摄影师占贝兹基从一开始就放弃了人造光源的使用,完全依靠自然光。卢贝兹基和导演冈萨雷斯在拍摄这部电影时所运用的摄影理念在于一一要把观众带入到画面之中。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他们不仅用长镜头维持了时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还用一种缓慢推移的镜头运动方式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体系,观众就像是变成了一只隐身的游魂,穿透银慕进入到电影之中,身临其境,并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

基于这些层面看来,《荒野猎人》的确可以说是很完美,无论是节奏、演技、剪辑、摄影、导演、尤其是配乐都堪称完美。真正的电影匠人,也向来都带有这样一种厚实的使命感,比如库布里克,比如侯孝贤,比如伊斯特伍德,比如新藤兼人,比如冈萨雷斯!也正是如此,这位满脸胡渣的墨西哥导演用他那自然而深刻的演绎风格,以及那不惜倾尽所有以达到他天才设想的偏执个性,才能在秉持着匠人之心的情感传递中征服无数的奖项与影迷。

西方电影的匠心别见——由《荒野猎人》回看里程式电影

相较于《荒野猎人》的故事梗概,在类型题材中只是沧海一粟,但把握镜头的细腻程度、加之光影、氛围音乐的烘托,似乎西方优秀导演更倾心在这些方面。由此便不得不谈到一座电影历程上的丰碑《辛德勒的名单》,在剧情题材上虽和《荒野猎人》天各一方,但独特的处理方式却引人入胜,沉沦其中。

黑白色调的采用正是这部影片的别致之处,它和彩色色调的强烈反差构成了影片中死亡与希望的双重寓意。而除了色彩和影调,斯皮尔伯格简洁的电影语言也让这部史诗格局的影片拥有了洗炼的气质。

整部电影唯强调的鲜明色泽是一个犹太小姑娘的红衣服。葛斯少校到来之后,德军对犹太区净空屠杀,凄惨的哭叫和着干瘪的广播声使正在与情人骑马的辛德勒停下来遥望,混乱中,小小的红色身影惊慌地穿过街区,在辛德勒眼里,小女孩是黑白色调的整个屠杀场面的亮点,但由于距离太远,那一点惶恐的红色一会儿便消失不见"”.”以色调的变化很好地渲染了影片的深刻内涵,在充分汲取了犹太族音乐的旋律特点中,使背景音乐听起来给观者以悲怆的感觉,完美地渲染着电影的整体感情基调,在渐行渐远的长镜头中叩问着战争中迷失的人性与沉重悲哀。

如此多元化的细腻汇聚,使得《辛德勒的名单》成为了美国电影中的一座巨大里程碑,是一部充满着智慧的影片,也是一座后人取之不尽的电影艺术宝库。影片色彩中蕴藏的丰富内涵,悠扬深沉的音乐给观众留下品味的时间,利用光影、光线使二战的情景真实再现,全片贯穿“名单就是生命”这一立意,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场导演设计的“阴谋”,环环相扣。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来,语言始终是一个民族最为本质也最为外显的标志,在阿蒙·高斯高声宣告出:“今天是历史性的一天,今天将会被永远记住。很多年以后,年轻人将会用崇敬和好奇来询问今天发生的一切。今天是历史性的一天、并且你们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代表着一位强权主义对于生命的狂妄与藐视,而辛德勒对阿蒙表述出的“什么是权利?当一个人犯了罪,法官依法判他死刑。这不叫权利,这叫正义。而当一个人同样犯了罪,皇帝可以判他死刑,也可以不判他死刑,于是赦免了他,这就叫权利!”却蕴含着人性的力量与浓郁的意识色彩。

东方的情怀和美学——各领风骚还缺引领

就只谈论西方电影的内容,而对国产的闭口不说,向来不是我评论的风格,但要在这里声明的是,对于电影的成分,于自己而言,是没有任何刻意吹捧成分在内的,只是凭心而发,一部电影,你觉得好,那就是好,觉得不好,你自有自己的道理和观点,所以长期以来的东西派别之争,长久以来也不见得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

其实在东西文化中都会存在着两极定律,但与西方电影的匠心体现所不同的是,东方人向来的儒雅与隐喻在电影中更有一种内敛的韵味自藏其中,在不同的处世哲学和视觉转换的表达里尤为注重内心情愫的烘托与启示。自华语电影诞生以来,一代代电影人在不懈地开拓探索中形成了约定俗成的电影文法。然而,总有些另类的天才勇于尝试打破规则,用独特的演绎风格重新定义影片的非凡,王家卫便称得上另类。

作为中国最突出的一位风格化导演,王家卫的所有影片都有着一些一以贯之的导演风格,不论是从不提前编写剧本的工作方式还是电影语言的特立运用,亦或是“御用演员”的偏好及电影精神主题的统一,都是在倾向于营造一种“气质化”的个人状态。而这其中,“编剧”莫过于是王家卫尤为显著的文化养分。

从《东邪西毒》的别样世界观,到《春光作泄》中难免让人感伤的颓废调子..”离奇的镜头转移与恒久不动的历史雕塑撞击着一种动与静、新与旧、活人与死物对碰出的色彩统一,他是在不确定的生活中捕捉着现代人的心理和深入骨髓挥之不去的现代感和频废情绪。然而,在这一系列极具艺术形态以及独特东方情悸的文化印记中,王家卫的语言美学却成为了众多影迷为之大肆追捧的首要原因。不论是从对白开始时看似漫不经心的语气陈诉或是在随性而发的镜头调控中略显低沉,都是在情感意识的交流中向人展露看人物的内心色彩和性格申诉,聚焦着人与人之间莫测的情感世界。

正所谓:“听其所言,方能观其行”。一个人物的所作所为便是人物的人格,人物在困境前的反应最能反应其本质,因而,所行即人格,而对白则可以算作是人格的副产品。

比如,在《一代宗师》中,有太多让人津津乐道的名句,比如“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比如“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里有王家卫的时空脉络,也有邹静之、徐皓峰的江湖情怀;而在那部毫无悬念入驻了华语新经典接单的造境之作《花样年华》中,那句深入人心的“如果多一张船票,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走”的爱情诘问……

不过,最经典的还是莫过于《重庆森林》里的这句“在1994年的5月1号,有一个女人跟我讲了一声“生日快乐’,因为这一句话,我会一直记住这个女人。如果记忆也是一个罐头的话,我希望这罐罐头不会过期,如果一定要加一个日子的话,我希望她是一万年。”也正是这句台词里的两个“如果”,当年被刘镇伟所掳去,成就了《大话西游》里周星驰的旷世名句......

在电影文化中,语言的出现具备着一种深刻传承意义和炙热的情感温度,从专注的创造到痴迷的坚守,其实一直伴随在我们的身边。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当代生活里,我们或许更需要这样一种真挚而优雅的情怀来解读生活的意味与生命的长情,而关于电影的语言和匠心,其实正是这样。

一部优秀电影之所以能引起津津乐道的反响浪潮,不单在于电影其本身传递的精神内涵,更重要的是在一部电影的制作过程里便已倾注着厚重的灵魂与繁复的匠心,在漫长崎岖而又充满艰辛苦涩的过程里悉心堆砌着每一个充满了心血细节,在百般设想和反复推敲之中凝聚出不可复制的经典之处,而这,正是一部电影在历经岁月洗礼之后,仍能魅力不衰、常存于世的重要之处。

1 阅读: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