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塔利班寻求中方多次,却还是迟迟没能打通瓦罕走廊,于是决定调整地缘战略,想借印度之手重新找到希望,然而中方为什么一直都卡着塔利班呢?

塔利班为什么要打通瓦罕走廊?从那地缘层面上来看,瓦罕走廊作为连接中国、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天然通道,是塔利班突破地理封锁的关键节点。
该走廊历史上即为丝绸之路要冲,唐朝高仙芝曾借此通道实施军事远征,现代仍是中阿唯一陆路连接点。

塔利班控制该区域可突破印度与中亚国家对其形成的“战略包围圈”,同时获取通向中国新疆的潜在通道,这对打破其政权孤立状态具有重要象征意义。
2021年美军撤离后,塔利班迅速控制包括昆都士在内的北部战略要地,正是为打通瓦罕走廊创造条件。

阿富汗经济在美国撤军后陷入崩溃,2021年GDP缩水20%,塔利班急需激活跨境贸易通道。
瓦罕走廊连接中国新疆喀什经济特区,2021年11月中阿重启“松子空中走廊”,45吨松子经此通道运抵上海,显示该线路的经济价值。
塔利班试图复制此模式,将瓦罕走廊发展为陆路贸易动脉,特别是获取中国基建投资(如中巴经济走廊延伸项目)以缓解财政危机。

见中国没有同意,阿富汗塔利班转向印度寻求恰巴哈尔港合作,本质上是多重地缘压力与内部经济困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该决策既包含突破国际孤立的战略意图,也存在对冲传统盟友关系失效的现实考量。
塔利班在2021年重新掌权后,其经济命脉长期依赖巴基斯坦控制的托尔卡姆口岸,但巴方频繁以边境管控、反恐审查为由限制跨境贸易,导致阿富汗2022年对巴贸易额同比下降42%。

恰巴哈尔港作为印度在伊朗投资建设的深水港,可通过“国际南北运输走廊”绕开巴基斯坦直通中亚,塔利班试图借此摆脱对单一通道的依赖,2023年阿富汗与印度非正式接触次数同比激增3倍,双方就矿产出口路线展开技术性磋商。

首先,国际制裁使传统经济伙伴作用受限,俄罗斯受俄乌冲突牵制对阿投资能力下降,中国对阿基建项目因安全风险推进缓慢,而印度在恰巴哈尔港布局具有地缘独特性——既可通过矿产运输获取锂、稀土等战略资源,又能削弱中巴经济走廊影响力,与塔利班现阶段“实用主义外交”形成利益契合点。

其次,塔利班内部派系矛盾倒逼经济突围,2024年坎大哈派与哈卡尼网络围绕矿产资源分配爆发冲突,开辟新贸易通道可缓解利益分配压力,恰巴哈尔港至扎黑丹铁路若贯通,将使阿富汗锂矿出口成本降低37%

再者,安全局势恶化迫使寻找替代方案,巴基斯坦塔利班(TTP)在阿境内活动加剧,导致巴方强化边境管控,恰巴哈尔港方向可规避与巴直接冲突,同时印度提供的有限经济合作不触及塔利班政权合法性争议,符合其“技术性合作避开政治承认”的策略。

但印度也不傻,对塔利班政权仍持谨慎态度,2024年印度外交部明确表示“投资阿富汗需以反恐承诺为前提”,而塔利班至今未切断与巴境内恐怖组织的联系,双方互信基础薄弱23。
伊朗作为恰巴哈尔港实际控制方,担忧阿富汗难民借道渗透,2023年已查获12起涉阿非法越境事件,要求塔利班加强边境管控作为合作前提。

部分网友对此还心疼起了塔利班,认为我们一个大国,应该帮助一下小国,支持打通瓦罕走廊。
可以说,有这种想法的网友最傻。

尽管塔利班多次提出合作请求,但中方至今未全面支持打通瓦罕走廊,其核心阻力在于安全威胁的不可控性。
安全问题:塔利班虽承诺“不允许利用阿领土危害中国”,但其内部派系对边境管控存在分歧,2023年新疆军区在瓦罕走廊东段拦截的17起渗透事件中,12起涉及塔利班基层武装人员默许的越境行为。
IS-K等极端组织利用该地区地形复杂性实施跨境活动,2024年查获的走私路线显示,恐怖分子伪装成商队通过未设防山口的成功率达63%。

主权问题:2009年阿富汗与北约曾提议开放瓦罕走廊运输物资,但中方明确反对任何可能损害领土主权的安排。
当前塔利班要求中方在未签署正式边界协议的情况下推进走廊建设,这与我国“先定界后开发”的原则直接冲突。
俄罗斯学者提出的“以走廊换取对美筹码”设想,也因可能引发域外势力介入而被视为高风险选项。

地缘问题:瓦罕走廊贯通将实质性连接中巴经济走廊与中亚,可能打破现有区域力量格局。
印度已通过恰巴哈尔港获得对阿贸易优势,若走廊开通使中国影响力突增,可能引发俄罗斯与伊朗的警觉——两国在2024年上合会议中明确反对“单方面改变阿富汗地缘现状”。
此外,美国可能以“助长恐怖主义”为由扩大对华制裁,已有3家中企因参与阿矿业勘探被列入SDN清单,若涉及走廊基建将面临更严厉打压。

若强行打通走廊,可能触发三重连锁反应:
边境管控压力剧增,需在海拔4700米区域新建36个智能监测站,初期投入超12亿美元且运维成本达年均1.8亿美元;
中俄伊战略协作可能受损,俄罗斯在阿北部军事存在与伊朗在赫拉特省的民兵网络,都可能对走廊运营实施隐性干扰;

新疆反恐体系面临重构挑战,现有物理隔离屏障的有效性将下降47%,需在5年内完成人脸识别系统全覆盖并建立联合反恐数据库。这些变量共同构成中国暂缓支持走廊贯通的核心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