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有这么一位神仙人物,名字叫做李元昊,他占据的只是弹丸之地,却连续击败强大的北宋,还自称皇帝,建立西夏政权,跟北宋和辽朝皇帝平起平坐,结果因为自己太作,最后被儿子给杀掉了。
唐朝时期,党项拓拔部首领拓跋思恭因为参与平定安史之乱,被唐朝皇帝赐国姓李,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并获得五个州的土地。
由于占据的地盘太小,实力又有限,李思恭及其后人在夹缝中求生存,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国,以及北宋。
但是,宋太宗赵匡义继位之后,从拓拔部首领李继捧手中夺回了五州之地,李继捧的堂弟李继迁对此很不甘心,便带着一些族人投奔辽朝。
在辽朝的支持下,李继迁不但从宋朝手中夺走了河西走廊几个州,还夺回了失去的五个州外加一个灵州,他本人也趁机自称夏国王,但实际并非正式建国。
可以说,李继迁是相当生猛的,他不但打得宋朝没脾气,还派人截断了宋朝与西域诸国的商道,致使宋朝受到受到西域国家的朝贡,被无法从西域购买战马,宋朝的军事建设因此遭受重大影响。
李继迁去世后,他的儿子李德明继位,李德明自知才能不如父亲,便一方面对辽、宋两国称臣,与他们通商做生意,积极发展自身实力,另一方面又攻打周边小国家,壮大自身实力。
而李元昊正是李德明的儿子,他是十分聪明,甚至有些狡诈,从小就熟读兵书,富有谋略,但对宋朝富有强烈敌意。
在李元昊十几岁的时候,李德明就为他娶了辽朝公主为妻,并带他南征北战,他通过“打怪升级”,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军事将领。
李德明去世后,李元昊成为夏国王,他不满足于偏安一隅,准备建立一个可以跟宋辽平起平坐的国家。
当时宋辽都有意拉拢李元昊,便都派遣了使者去册封他,而他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于是对待两国使者都很轻慢,尤其是对待宋朝使者,他甚至故意刁难,挑起事端,宋朝使者也无可奈何。
不仅如此,李元昊还积极去汉化,他将唐、宋赐给他家族的李、赵二姓废黜,改姓为嵬名氏,名为曩霄,并在全国范围内下达了秃发令,即剃光头顶,穿耳戴重环饰,以此来体现民族个性。
更神奇的是,李元昊还让人创造了一套文字,即西夏文字,以此代替汉文,并将受唐宋影响的礼制音乐,给改成了更加豪迈的军事音乐。
在政治和军事上,李元昊的动作也很大,他效仿宋朝建立了一套官制,对军队的管控也有所加强。
总之,李元昊一顿猛操作之后,国家旧貌换新颜,变得无比团结,而且日趋强大,于是在他继位的第六年,他就设坛祭天,登基称帝,建立了大夏国,史称西夏。
称帝之后,李元昊变得无比膨胀,他的作死之路也由此开始,他让人给当时的宋朝皇帝宋仁宗写了封国书,直接把宋仁宗给气炸了。
在国书中,李元昊追述了他的先祖与中原王朝的良好关系,也简述了党项民族的历史及对中原王朝的功劳,要求宋仁宗承认他称帝的合法性。
如果只是这样,宋仁宗也不至于生气,李元昊竟然在国书中使用了一句话:
男邦泥定国吾祖曩霄上书父大宋皇帝。
这句话中的“吾祖”两个字,按照惯例原本应该是兀卒,兀卒的意思大致相当于可汗,但他改成吾祖之后,意思就大不一样了。
吾就是我的意思,祖就是父亲或者祖宗的意思,改完后的整句话意思就从西夏可汗上书父亲大宋皇帝,变成了西夏父亲上书父亲大宋皇帝。
这句看似十分矛盾的话,显示出了李元昊的狼子野心,以及对宋朝的极大不恭敬,宋仁宗因此气得不得了,但也无可奈何。
但是,宋仁宗也不甘心就此受辱,便给李元昊回了一道国书,不承认他的帝位,还削去宋朝封给他的所有官职,收回赏赐给他的赵姓,停止两国边境互市,并在宋夏边境张贴悬赏令,重金求李元昊的首级。
当然了,李元昊对这些处罚是毫不介意的,他甚至有些高兴,因为这至少证明宋朝是不打算出兵的!
在摸清了宋朝的态度之后,李元昊胆子更大了,他派遣大量奸细进入宋朝,将宋朝境内的党项人和汉人给诱骗过来,从而增加自身人口。
经过三年准备,李元昊觉得自己已经无比强大了,便决定发动对宋朝的战争了,但他不打算首先动手,不然他的另一个爸爸辽朝会不高兴,说他不听从自己指挥,擅自发起战争,该怎么办呢?
李元昊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不断给宋朝递交国书,国书中措辞极不恭敬,还指责宋朝背信弃义,挖苦宋朝军队羸弱不堪,甚至拿辽朝来威胁宋朝,其用意是在激怒宋朝首先出兵。
在这种情况下,向来不喜欢战争的宋仁宗也忍无可忍了,终于发起了对西夏的战争,史称宋夏战争。
在随后三年时间里,宋夏之间发起了三次规模较大的战役,即三川口战役、好水川之战和定川寨之战。
在这三次战役中,李元昊可以说是极其狡诈的,他要么以假议和作为掩护,然后趁机偷袭宋军,要么引诱宋军深入,然后进行伏击;再加上宋朝太过于轻视西夏了,最终三次都惨败给李元昊。
尤其是在好水川之战中,李元昊率领十万人攻宋,韩琦不听范仲淹劝阻,执意让任福率领五万人进入西夏境内。
李元昊采取诱敌之策,先让数千人攻打宋军,假装战败后紧急撤退,任福以为李元昊不经打,便乘胜追击,结果中了李元昊的埋伏,五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任福等多位大将战死殉国。
眼看在战场上打不过西夏,宋朝一些有见识的大臣便建议宋仁宗,其实可以使用其他办法击垮西夏,那就是发动经济战。
具体说来,宋朝停止了对西夏的银、绢、钱岁赐,关闭了边境榷场,禁止西夏境内所有白盐入境,宋朝粮食、布匹、茶叶等生活物资也禁止进入西夏。
经过宋朝一番操作,西夏失去了最直接的经济实惠,国内物价也开始大涨,百姓生活变得艰难无比,再加上李元昊频繁发动战争致使民穷财尽,阶级矛盾因此加剧,反对他的人也越来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李元昊无力再发动战争了,他也逐渐意识到宋朝在战略上的优势是西夏比不了的,因此产生了议和的想法。
更让西夏雪上加霜的是,辽朝趁机利用宋夏对立的局面向宋朝要好处,为此不惜出卖西夏的利益,这让李元昊大为不满,而宋朝也积极满足辽朝的要求,最终促使西夏与辽朝的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在这种情况下,李元昊唯一的选择就只能是与宋朝议和了,而宋朝也不愿意再打,于是接受了议和。
但是,议和的结果对宋朝却是屈辱的,虽然西夏向宋朝称臣,但宋朝也被迫承认李元昊帝位的合法性,并恢复榷场,每年给西夏25.5万银及绢、茶岁赐。
也就是说,在宋夏战争之后,西夏由曾经的一个附属国,一夜之间变成为与宋朝平起平坐的国家了,而辽朝则因此成为最终赢家,将宋朝和西夏拿捏得死死的。
对于这样的结果,宋朝一些大臣感到十分不满,他们决定采取一些措施,继续对西夏造成破坏。
当时李元昊有两个心腹重臣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他们是皇后野利氏的兄长,分统西夏明堂左厢与天都右厢两军,是妥妥的实权派人物。
这两个人才能卓越,不但有谋略,还骁勇善战,他们在宋夏战争中表现优异,是宋朝当时最大的苦主。
大将种世衡见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功高震主,让李元昊颇为忌惮,便建议宋仁宗采取计策除掉这两个人,宋仁宗表示同意。
种世衡便找到一个叫做王光信(后改名王嵩)的和尚,王光信善骑射,熟悉西夏地形及风土人情,种世衡便让他到西夏给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带去一封劝降信,信中说宋仁宗册封他们为节度使,并赏赐给他们大量钱财。
与此同时,王光信又设法将将消息传递给李元昊,李元昊猜忌心本就很重,便派人抓来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并对他们进行严刑拷问,但二人坚持自己没有投敌之心。
不过,李元昊也不是傻子,他担心冤枉了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便以二人的口吻给种世衡写了一封信,说不明白种世衡的意思,种世衡便回信说,宋仁宗答应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投降,李元昊由此认为二人有投敌之意,便杀掉了他们。
这还没完,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被杀之后,野利皇后十分难过,便向李元昊哭诉,李元昊心一软,就同意找回二人的家人予以厚待。
不久后,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的家人都被找了回来,但李元昊却从中发现了一个美貌女子,是野利遇乞之妻没藏氏,这让李元昊十分动心。
没藏氏虽然是党项贵族之女,但不是个省油的灯,她不但生得妩媚动人,而且性情放荡不羁,靠着出色的床上功夫,很快就让李元昊对她欲罢不能了。
这就让野利皇后大感意外了,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为了保住自身地位,她便私自将没藏氏送入尼姑庵,李元昊当然不甘心了,便经常到尼姑庵与没藏氏私会,后来没藏氏怀孕了,生下一个儿子李谅祚,即西夏第二代君主。
由于没藏氏受宠,她的家人因此受益,兄弟没藏讹庞更是被提拔为相国,掌管全国军政大权,一时风光无限。
不仅如此,自从没藏氏有了儿子之后,她的野心就逐渐膨胀了,经常在李元昊面前攻击野利皇后,最终李元昊新仇旧账一起算,将野利皇后给废黜了,然后立没藏氏为皇后。
事情发展到这里,宋朝君臣为一个小计谋就让西夏发生这么多事情而感到暗喜,但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李元昊竟然死在了亲儿子手上!
野利皇后被关押在冷宫深处,整日以泪洗面,而且无法与儿子皇太子宁令哥见面,宁令哥也感到十分恼火,加之在此之前发生的一件事,让他对李元昊的不满达到极点。
事情是这样的,宁令哥原本娶了一个大美女没移氏为妻,夫妻二人感情十分和睦,但李元昊却对没移氏起了歹心,竟然强行将其夺走,还封她为仅次于野利皇后的新皇后。
先是美妻被夺,后来两个舅舅被杀,母亲还被废黜,宁令哥对李元昊彻底绝望,又担心自己地位不保,便开始暗中策划谋反。
恰在此时,身为相国没藏讹庞也在与没藏皇后谋划,准备除掉宁令哥,改立李谅祚为太子,一个险恶的连环计就此诞生。
没藏讹庞找到宁令哥,刻意挑拨他与李元昊的关系,并暗示将给予他支持,鼓励他去刺杀李元昊。
宁令哥本就头脑简单,经没藏讹庞一挑拨,便决定采取行动。
1048年元月的一天,李元昊在宫中与嫔妃们饮酒作乐,一直到深夜才被侍从送到内宫去睡觉,当时他已经酩酊大醉了。
得知消息的宁令哥知道机会来了,便拿着一把刀来到李元昊的寝宫,抡起刀就砍向李元昊的头部,不过李元昊警觉性很高,觉察到动静之后躲闪了一下,但鼻子还是被宁令哥给砍掉了。
宁令哥本想再砍第二刀的,但侍卫很快就因为听到李元昊的惨叫声而冲了进来,宁令哥担心被侍卫们杀死,便仓皇逃出宫,跑到没藏讹庞家中躲了起来,而没藏讹庞早就在家中等着他了,很快就以谋反罪名将他与野利皇后处死。
再说李元昊,他虽然被侍卫们救了下来,但没过多久就因为失血过多而不治身亡,时年四十五岁。
不过,李元昊临死前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惊呆下巴的决定,他召集群臣遗诏让族弟委哥宁继位!
最感意外的是没藏讹庞,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李元昊会如此安排,他岂能为他人做嫁衣呢,该怎么办才好呢?
不过,作为党项贵族家庭的没藏讹庞,还是有点谋略和魄力的,眼看皇位就要落入他人之手了,他便以外戚身份提出,皇位应该传给李元昊的儿子才对,不然不足以服众。
朝臣们摄于没藏讹庞及没藏皇后的权势,便不敢多说什么,而是一致认为应该册立嫡子李谅祚为新皇帝,才是对国家最有利的。
就这样,在没藏讹庞的策划下,李元昊和太子宁令哥先后被杀死,而不满周岁的李谅祚则登上皇位,朝政大权则由没藏一族把持。
不过,没藏讹庞虽然大权在握,却将国家变成为自己谋求私利的工具,西夏的实力因此被严重削弱,对宋朝的威胁也大为降低。
宋朝君臣得知此事后,高兴得手舞足蹈,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啊,于是派人到西夏册封李谅祚为西夏国主,以示拉拢。
总的来说,李元昊的一生,就是不断折腾、直至把自己作死的一生,他与宋朝对抗本就是不明智的,还先后把老婆、儿子和大臣变成了自己的敌人,真可谓内忧外患,他的死是迟早的事情。
李元昊之死给人的警示就是,身为一国之主,想的事情应该是如何使自己发展壮大,让百姓安居乐业,并在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而不是一昧穷兵黩武,因为对宋朝的胜利也只能是一时的,想要彻底击败宋朝,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西夏的体量太小,这么做只能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再者,李元昊性格性格狂妄,猜忌心太重,还骄奢淫耻,没有礼义廉耻,一点都不懂得节制自己,这些都是作为君王的大忌,不利于内部团结,这也是导致他被儿子杀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实际上这段时期西夏和辽不对付,因为大辽公主被西夏怠慢冷落惹来了辽兴宗耶律宗真的进攻,西夏也没什么还手之力,多亏黑风暴救了他,然后到景宗死的时候,没藏一门和辽示好,辽也不搭理他,他就只能依靠宋朝,后来国内出现矛盾,为了转移视线,没藏讹庞只能多次进攻宋朝,结果不仅没有转移视线反倒把更加重了危机!看看西夏书事就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