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我们都被看似大字不识的李卫骗了,他才是隐藏最深的人

杨角风发作 2023-12-20 15:00:40

《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之所以经久不衰,就是因为这里面蕴含着太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搞清楚了这里面的门门道道,对生活和工作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而且,这部剧中出场的人物个个都是人精,没有两把刷子根本就活不了几集。若是问,这么多出场人物中,给人印象最深刻,又最老谋深算的,想必大家都能说出几个来。

但是,若问这么多出场人物中,谁的起点最低,结局却最好。恐怕只剩一个人选了,他就是雍正帝最信赖的心腹大臣,曾经当过小叫花子,最后却做到直隶总督的李卫!

但是,剧中的李卫可是文盲啊,他连状子都看不懂,又怎么实现的命运逆袭呢?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我们都被看似大字不识的李卫骗了,他才是隐藏最深的人!

一、

李卫从一个沿街乞讨的小叫花子,成长为一方封疆大吏,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也离不开幸运女神的眷顾!

当时他跟坎儿在扬州码头附近乞讨,为了凑够给翠儿赎身的一两银子,坎儿当死人,狗儿(李卫)则跪在那里吆喝,希望好心人给点银子,好安葬自己的哥哥。

很幸运,他遇到了刚从码头下船的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虽然最后他们的小伎俩露馅了。但他说的生儿子中状元,生女儿封诰命的言论,也给老四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原本这事都过去了,结果转了一圈,他们又相遇了。这次相遇改变了老四胤禛对李卫这个小骗子的第一印象,原来他是为了帮小翠赎身:

“你天打雷劈的王三发子,你几块破木板,就想换一个大姑娘啊?”

而李卫也确实聪明,看得出面前的人大有来头,于是跟坎儿说了一句:

“坎儿,那个就是给咱们银子的人,看来不是坏人,豁出去了,咱去求求他。”

正是因为李卫善于抓住机遇,求对了人,而老四胤禛也本着救人救到底的心思,决定将其一起绑了去找扬州知府车铭讨个公道。

后面的事就不用多说了,他们三个此时是孤儿,连个像样点的名字都没有,老四胤禛不仅给重新起了名,还带在身边,帮着在扬州筹款赈灾。

因此李卫在跟坎儿洗澡的时候特意提到:

“咱们算是遇上好人了,以后就是死也要报主子的恩啊!”

二、

那么,第一个问题,李卫他们究竟哪里吸引到了老四胤禛,愿意将其带到京城,成为了府邸奴才呢?

从老四胤禛的角度思考,李卫这小子机灵,有眼力劲,说话好听。不然的话,也不会是他在吆喝,坎儿装死人。这么鬼灵鬼灵的小家伙,正好可以当自己的眼线,汇报每天扬州城的施粥情况,以及灾民的诉求:

“奴才在城外跑了一圈,新增的粥场子有五个,一早儿就冒烟起火了,吃了粥的灾民们都说,二位主子是救命的菩萨。”

李卫汇报信息,清楚明了,重要信息一点都不漏,关键还会拍马屁。

明明现场施粥的是田文镜,灾民们感谢也只会感谢那些露面的官兵,而这些官兵又没有意愿去宣传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显然,散布这个消息的人就是李卫他们,甚至后来出现的民谣,我都怀疑是李卫这小子编出来的。毕竟,后来他当江苏巡抚推行新政的时候,故技重施,也是通过叫花子们编民谣传播。

其次,他们三个都是孤儿,无依无靠,又得罪了扬州知府车铭的人——王三发子,若不带他们三个走,他们的性命都难以得到保证。

更重要的是,李卫这小子在江夏镇的时候,还通过自己的机灵,救过老四胤禛他们一命。毕竟在那个节骨眼儿上,能不动声色的用开水浇那些杀手,就能看出这小子沉稳,聪明又能干,关键还忠诚!

三、

当然,老四胤禛将李卫他们带到自己府上,并不代表一定会让他们外出做官,毕竟府邸的奴才一抓一大把,为啥偏偏就选中了李卫呢?

李卫到了雍亲王府,也就是个打杂的,再加上年龄小,所以前期根本就帮不上什么忙。甚至有时候还会好心帮倒忙,比如追缴户部欠款的时候,有一次老十三胤祥就到府上找老四,就是李卫他们热情接待的。本以为老四胤禛会接见,结果吃了闭门羹,弄得李卫好失落。

再加上田文镜被老十胤誐当众抽鞭子,老四胤禛去老十三胤祥府上看受伤的田文镜,反被喷是“冷面冷心”。

所以,在当时的李卫心目中,老四胤禛确实比较冷,反而更喜欢老十三胤祥。

随后就有了八大山庄被围事件发生后,几位皇子从院子里出来,老九胤禟他们还在嘀咕这么冷,也没人给送盒饭,也没人给送衣服,连轿子都没来。这边李卫跟高福却早已守在门口,冻得瑟瑟发抖,还带着哭腔在问:

“我十三爷呢?”

这句反问,甚至带着一种埋怨,你怎么把我十三爷弄丢了,搞得老四胤禛也非常难过,呵斥了一句:

“不许哭,起轿回府!”

李卫他们不仅跟老十三胤祥关系很好,对年羹尧也是非常亲密,以至于他们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年羹尧还特意送他跟坎儿一人一枚戒指,看谁能戴到小翠手上:

“这么不正经,还是个大官呢?”

四、

李卫真正崭露头角,是在扮演败家子,去万永当铺卖假当的事。

原本这个活不是他的,是比他帅,比他有文化的坎儿的。可惜,坎儿没办成,怎么演也演不出败家子的样子来,反而是李卫更胜一筹。

大家也不要小看他的演技,万永当铺的管家也不是吃醋的,但凡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个动作,都会引起怀疑,不仅事办不成,还会打草惊蛇,功亏一篑。他也确实有水平,平时注重各方面的学习,毕竟,在杭州生活多年的我,都分不出雨前龙井和雨后龙井有啥区别的。

当然,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风险也就跟着来了。

好在李卫聪明,或许预先知道老四胤禛要派人监督年羹尧,也或许他跟年羹尧的感情最深,亦或者四福晋那边透露点风声出来。总之,他跟翠儿的一次鬼混,也让老四胤禛发现,不仅救了自己一命,还获得跟年羹尧出去的机会。

是啊,在老四胤禛眼中,这孩子长大了,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也该出去历练一下了。

但历练归历练,能不能当上官,能不能当好官,那全得看李卫个人了!

年羹尧对他也确实不错,没多久就给了他一个知县当,为此他还特意写信告诉了老四胤禛,并把这件事当成了一件好事。

那么,就引出了刚才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李卫大字不识几个,自己都说状子都不会看,他怎么当官呢?

五、

要不怎么说李卫这人受主子喜欢呢,他啊,一直处于学习进步的阶段,且大有成效!

早在扬州赈灾的时候,他就很听话,吃点心的时候,老四胤禛教育他,以后要把爪子洗干净了再吃。老十三胤祥则教育他,以后汇报情况时,别那么大声。

人家都听在了心中,而且,李卫也并未放弃学习,并将这个习惯保持到了剧终。

举荐新太子一事上,老八胤禩府上来了个张德明,搞了个什么八王大,大八王的暗示。后来被押到宫里后,连康熙帝都讲,有时候江湖术士的话也能多少代表点民意。老四胤禛听说了后,就非常不理解,为此邬思道还劝他呢。

而他们对话的时候,李卫就在旁边,又是给老四胤禛捶背捏肩的,又是端茶倒水的,好一阵忙活。正在这个空时,邬思道突然就当着大家的面,让李卫来认认字:

“狗儿,听说你也识得几个字,你呀从左到右的念念。”

这其实就是在向老四胤禛提示,这个李卫啊,也是识字的:

“大、王、八,大王八!”

当然,这时候的他还仅仅是认识几个字,等到他当上县官之后,虽然还是错字先生,写的也跟天书一般,但已经可以跟老四胤禛无障碍通信了。甚至,这样的书信,都得老四胤禛来给邬思道翻译。

这说明,李卫一直没有放弃学习,也一直在努力学习,至少,写信这块,可以亲力亲为了。

六、

再等到雍正帝即位之后,有一次李卫进京述职,李绂因为科场舞弊案的事找上门,就被他的手下拦住了,理由是:

“我们家大人写折子的时候,最烦别人打扰了!”

李绂一听就来气了:

“不识字,写什么折子?”

你猜这些话被李卫听到了没有?

估计是听到了,因为李绂报了自己的一大串名号后,李卫是笑脸相迎啊,狠狠恭维了一遍对方。可惜,在正式谈事的时候,却若无其事的掏起了耳朵。是啊,你饱读诗书,这么有学问,这么会写折子,为啥来求我这个大老粗呢?

后来雍正帝到李卫那边视察,刘墨林收到一封加急奏折,看完后脸色突变。李卫急忙拿过来看,事发紧急,他都没装自己没文化,也看懂了,随后来了一句:

“年羹尧把孙嘉诚给杀了?”

再到后来,曾静写文章骂雍正帝,雍正帝直接将原稿交到李卫手上,都不用翻译,人家自己就能全部读完,还能发表评论:

“哪条疯狗,敢这样的骂主子?”

所以,李卫并非没文化,就算以前文化低,也不代表后来的文化差。他其实是以文化低为幌子,能增加雍正帝的包容心,和容错度,这样一来,他办事就不会受束缚,可以用一些没文化的做法去办事,还不受埋怨。

他的这个有点自污的做法,就骗过了李绂,也骗过了江苏的读书人,比如一个卖字先生都说:

“实在是太年轻了,斗大的字也不认识一担啊!”

七、

因为李卫的标签是没文化,所以他的所作所为总会出人意料,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他在江苏推行新政的时候,那些官员就特意找一些高人写一些高深的话,让老百姓看不懂告示,不明白摊丁入亩的新政是怎么回事。

李卫并不是听不懂,而是站在普通老百姓的立场上,觉得不能这样搞:

“我说你不是人话还算是对你客气了,你写的都是TM的屁话!”

为什么李卫要这样干呢?

就是因为,雍正帝即将推行的新政,就是冲士绅一族下手,自己若是站在了文化人的角度,不仅不被雍正帝信任,推行新政的过程中,也容易被拉拢。可以参考刘墨林,虽然他也支持新政的推行,但毕竟是通过科举上台。最终被那些清流所不容,连给李绂送行都被拒绝,最后跟雍正帝喝酒的时候,自己也是痛哭流涕:

“皇上,科甲朋党一案,微臣的老师杀头的杀头,革职的革职,微臣却反而得到升迁,微臣何以立朝为官,何以在世为人?”

而自己没文化的标签一贴,其他官员想用官场潜规则啊,想用官员的面子啊,斯文啊,来束缚人家,根本就不管用。人家出告示,都这么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你怎么攻击?

“你们有银,老子有兵,老子就把朝廷养的兵和差役都派到你们家去吃饭。”

八、

就用没文化这一招做掩护,李卫能做到其他官员无法办到的事情,深得雍正帝的厚爱!

比如有一次他在江苏巡抚衙门大门口设戏台看戏,就被其他官员弹劾了,奏折到了京城,雍正帝大怒。是啊,他上台后可是发过明文,现任官员禁止出入戏院、酒楼的妓院的。

这个规定,李卫不会不知道,不然也不会在后来私会小媚仙的时候,先把她给赎身,但是人家回复就很有水平:

“自己识字不多,学术不够,又蒙皇上严旨切责读书学史,只得捡些于治道有益的戏文儿看看,长长见识。”

是啊,别人看戏是消遣,但我看戏是谨遵圣谕学习知识。好嘛,就靠着没文化这一条,李卫就获得了奉旨看戏的特权,换别人行吗?

还有曾静,写文章骂雍正帝,雍正帝委屈啊,想让大家给评评理,结果有文化的大臣们没有一个敢看的。后来他好不容易逮到了一个前来探望自己的弘昼,想让他安慰一下自己,批评一下文章中的不实言论。

结果弘昼也是不敢看,直接就给了结论:

“这些狂犬吠日的疯话,儿臣不屑一看,请皇阿玛也不要理睬。”

这件事就堵在雍正帝心口呢,没人去点破,不代表就不存在,那他这种憋屈怎么发出来?

这时候就显得李卫很重要了,人家不仅痛骂了这条“疯狗”一顿,还脱了官服跑大牢揍了他一顿,换别人,能做到吗?

九、

雍正帝虽然事后也训斥了李卫一顿,说的有失官体,但从内心来讲,不知道报复的快感有多爽!

“主子,您把这条疯狗交给奴才,我把他的牙一颗一颗拔下来!”

因为李卫替他发泄了一顿,出了这口恶气,所以后面雍正帝再礼遇曾静就没啥心理负担了,也更加的宽容。

包括去查抄曹雪芹家,也是李卫能干这事,还不怕被骂。

还有科场舞弊案,为什么李绂去找三王爷胤祉后,被告知这事只有李卫能管?

除了他是雍正帝面前的红人以外,更重要的是,这种受累不讨好的事,也只有他敢干。所以,张廷璐看到官兵包围了考场,当场就急了,说什么擅闯考场是杀头的罪。

结果李卫就说了:

“哎呦,张大人,你可吓着我了!”

是啊,我没文化,也不懂这些规矩,只知道替皇上办事,你愿意去告就告吧?

即使在雍正帝面前,因为忠心,因为没啥文化,所有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他分不清。就算说错了,或者点破了,雍正帝也不会往他有什么私心,或者意有所指上面想。

比如评价年羹尧,孙嘉诚说了几句他的坏话,雍正帝那叫一个谨慎,又去查他是不是跟老八胤禩有勾结,又是去查他的动机啥的。气得孙嘉诚都搬出天象来了,还被在太阳底下罚跪求雨,就算最终成功了,也没落个好下场。

反观李卫,人家就敢在雍正帝面前直言:

“干脆把他的大将军给免了,邬先生早就跟我说过,年羹尧这个人迟早会闯出天大的祸来。”

十、

试想一下,连张廷玉说年羹尧坏话,都得谨慎又谨慎,还被雍正帝猜忌,李卫就没事。

甚至,连雍正帝的家事,李卫都敢说上几句,比如面对弘时该不该除掉的事,雍正帝就问过李卫。一开始李卫并不想说,是啊,这种事哪能参与,谁参与谁倒霉啊:

“主子,什么事奴才都能替主子办,这事奴才我……没法说。”

虽然没法说,但不影响人家旁敲侧击,比如拿康熙帝当挡箭牌:

“先帝爷千般都好,就是太宽容了!明明知道八爷他们使坏、使绊子,还要加封他们亲王贝勒,这不是,到您这里麻烦了,把这些难题都留给主子了!”

也正是这句话,才让雍正帝痛下决心,除掉了弘时。

当然,李卫也不是一直一帆风顺的,也会有被雍正帝猜忌的时候。好在人家实在是聪明,关键时刻总会表明忠心,连邬思道都夸他是“孺子可教”!

而且,他是大毛病不犯,小毛病不断,懂得自污。是啊,要想一直受重视,就得让雍正帝觉得可以控制自己。自己表现这么出色,总有一天光靠赏,难以解决问题的时候。毕竟,到了赏无可赏时,那就只能赐死了。

所以,他才会特意在雍正帝微服私访江苏的时候,故意去私会小媚仙,还求主子帮自己隐瞒。

要不怎么说全剧隐藏最深的人就是李卫,人家能从一个小叫花子当上封疆大吏,就是因为不在乎什么名声。宁可装文盲,也要替皇上办事,关键还能办好,再加上人家那叫一个忠诚。

换你是皇上,也会喜欢哦!

2 阅读: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