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问题,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你要先清楚一点,就是美术生不同于文化生,前者要求是文化+专业双过线,才能达到本科水平。但凡有一科没过线,基本上大专无误了。
况且现在美术高考已经改革,专业课过关的基础上,文化的竞争力也必须提高起来了。由原来各地不同的7:3、6:4占比录取,现在统一改成了5:5的占比录取。
这就意味着,文化课成绩的重要性正明显上升,“以前文化课不行,还能靠艺考上大学”的路子走不通了,部分依赖美术类划分的较低文化课分数来通过艺考的学生,以后会越来越少。
如今,扎实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天赋都变得同等重要。比重提升后,备考压力和难度也增加了,两边都要考好才行。
至于专业通过率,从学习的时间安排上来说,走艺考的学生一般从高一或是更早的时间就开始准备了,他们很多人在此之前都已经经过一轮或几轮的基础训练。按题主目前描述的水平来看,学习进度上还是略显得让人有点担心。
首先,零基础起步存在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当你生活在那些本身竞争就比较激烈的省份时,这种压力会表现得更明显。不排除有些考生在短时间内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以往也都有这样的情况存在。但在基础这方面上,你只有剩下半年的时间去练习巩固,试错成本不大。
不过优势是,你有提到自己平时对画画有一定兴趣,这就比那些被家长“赶鸭子上架”的孩子要好很多。至少,兴趣能成为你坚持下去的动力。
如果你真的要考虑参加12月的艺考,基础这一块还是没得说。起步的晚,就要尽快打下落实,找专业的老师指导、去画室培训等等,集中训练素描、速写、色彩这必考的老三科。虽然政策落地以后,专业课标准更加趋向于统一、规范,但也同时说明考试大纲和标准会更加明确,还是可以做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准备的。
其次,我很想说的一句是,艺考这条路,不仅是孩子的斗争对象、也还是无数家长与之斗争的对象。这么多届学生过来,每一个家庭投入的精力、财力,这中间的艰辛不是能用语言能说清楚的。漫长又枯燥,大家都过得很煎熬。自己做好思想准备的同时,也要让你的家里人做好相应准备。
要清楚的一件事是:在集训班学习的这个强度,可要比之前上文化课的强度还要高很多。很多人不了解学艺术这件事,以为很轻松,其实很累。
见过每年奔波于学校之间考试的学生,回想起他们,眼里既有对未来的期盼、又还有无数的迷茫。大行李箱里带着画架画材,不仅装着梦想,还装着现实,都老沉了。都说付出就有回报,但在这里,背后的每个家庭其实都在付出。现实很残酷,大多数家庭的付出,实际上不一定能得到回报。
这也可以说是风险与机遇并存吧。一方面,靠艺考就能有更大的机会去冲刺更好的本科院校、甚至是很多学生眼里的梦中情校——九大美院;另一方面,现在很多院校公布的简章中都组织了更加灵活的考试内容和考题形式,难度增大:
我记得21年央美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科目考题《并存不悖》,它就很有意思,题目要求根据以下例举的6个悖论论证,挑选其一理解后进行绘画表达。
这6个例子说明了“悖论”其本质就是“矛盾”, “并存不悖”指同时存在又不冲突,其实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有矛盾对立但又具备同一性的状态。需要考生选取其一理解进行视觉化的呈现,表达矛盾的关系就是画面的关键点。
像这类考题,既考察艺术思维能力,又检测绘画表现能力。
在基础的训练上,学生需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艺术语言,如构图、色彩、线条和质感等,来表达深层次的主题,这也要求学生能有创新性、思辨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的综合素养。
总的来说,离夏考、艺考都还有一段时间,虽然时间紧迫,但也不是没有希望。这条路不单是考验实力,还考验耐性、甚至运气。一旦决定了,你也要承受住未来半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行程压力,接过这沉沉的担子,劝题主还是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