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的本质究竟是怎样的?起源复杂的缝合怪?它经历过几次缝合?

琴琴说国际 2024-02-25 14:35:58

关注桃花石杂谈的朋友可能还记得,桃花石杂谈在之前几篇文章里都曾经谈到日语是个缝合怪,是由几种不同的元素硬生生缝合在一起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日语究竟经历过几重缝合,而了解了日语通过缝合形成的过程,大家恐怕也就可以对日语的本质有个比较切实的了解了。

日语里存在大量汉字词汇

在中文互联网上,关于日语有一种误解非常流行,也就是认为日语是汉语的一种方言。而形成这种误解的原因其实也非常简单,就是日语里确实有大量词汇的发音和汉语非常像。

比如说刚才桃花石杂谈提到的几个关键词,起源、元素和方言,在日语里都有汉字写法完全一样,意思和汉语极其接近,发音也和现代汉语非常类似的词汇,而其发音分别是kigen(音译:基根)、hōgen(霍根)和genso(根索)。而这类词汇在日语里是普遍存在的,大约能占到其词汇总量的60%左右。

不过日语里与汉语发音接近的词汇数量虽然很多,但多数汉语借词都是一些偏文雅和抽象的词汇,比如刚才我们所举的那几个例子。而最能代表语言起源的基础词汇,也就是人称代词、数词、亲属关系和身体部位等词汇,日语相关词汇和汉语的差异却非常大。

比如,在日语本土词汇里,父亲一词的发音是chichi(齐齐)、母亲是haha(哈哈)、哥哥是ani(阿尼)、姐姐是ane(阿奈)、弟弟是ototo(奥托托)、妹妹是imoto(依摩托)、一是hito(希托)、二是futa(富塔)、三是mi(米)、四是yo(哟)、手是te(泰)、脚是ashi(阿希)、眼是me(没)、耳朵是mimi(米米)……

日语里也有大量汉语里没有的元素

可以看出这些词汇和汉语可以说毫无相似之处。其实从语言学的角度,光是这一点就已经基本能够说明汉语和日语在起源上差异很大了。而且基本日语和汉语的关系都还用不上对基础词汇进行分析,因为日语里的汉语借词基本都是在最近两千年的时间里,在日本全面学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和汉字同步传入日本的,这个过程可以说在相当一部分史料里都有明确的记载,所以也可以说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历史常识了。

所以本身汉语词汇传入日本就是日语历史上的一次主要的缝合过程,即把汉字词汇按照日语的发音改造成日语词汇,再结合之前日语里就有的一些固有词汇,按照日语本身的语法说出来,使日语能够表达一些之前无法表达的含义。

而在近代,日语甚至又经历了一次新的缝合过程,即从以英语为代表的欧美语言里再次大量引入新的借词,用来表达源自欧美或者近代新出现的一些事物和概念,这些词汇在日语里被统称为外来语。比如源自英语的aidoru(爱豆鲁,偶像)、baiku(拜库,自行车)和batā(巴塔,黄油)等等,源自德语的arubaito(阿鲁拜托,兼职工作)等,源自荷兰词的garasu(嘎拉素,玻璃)和源自葡萄牙语的tabako(塔巴科,香烟)等等。

图中右前招牌写有多个体育项目名称,全是源自欧美语言的音译借词

根据一些统计数字,目前在日语里,这类源自欧美语言的外来词也能占到10%以上。所以现代的日语在古代与汉语词汇缝合的基础上又缝上了相当数量的欧美词汇,可以说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又发生了一次准质变。

而我们所说的这两次缝合可以说都是没有争议的,在探讨日语起源的时候,可以说也必须是要把这两次缝合对日语的影响给剔除的。那么受到汉语和欧美语言深入影响之前,相对原始的日语又是什么样的?它又是起源于哪里呢?

其实各国的语言学者从很早开始也都对日语的起源进行过研究,其中最早一种相对流行的观点认为,日语可能和与其隔海相望的朝鲜语有共同的起源,理由是日语的语法和朝鲜语高度相似,差异极小。

一些有关于阿尔泰语系的假说曾认为日语和朝鲜语也属于阿尔泰语系

而在语法角度,日语、朝鲜语和蒙古语族、通古斯语族以及突厥语族等语言也存在类似之处,而在公元18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一些西方学者曾认为蒙古、突厥和通古斯诸语言拥有共同起源,并将其这些语言统称为阿尔泰语系。据此,一些学者也认为,朝鲜语和日语很可能也和阿尔泰语系有着共同的起源,因此也可以被归入阿尔泰语系。

但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国际上对相关语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之前一些学者认定的阿尔泰语系共有基础词汇相继被证伪,阿尔泰语系诸语言拥有共同起源的证据链断裂,此后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阿尔泰语系其实并不存在,蒙古、突厥等语族诸语言的接近主要是因为其后来有密切接触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其有共同起源。

因此在这种观点成为主流之后,认为日语和阿尔泰语系诸语言有共同起源的观点也就比较少见了。但因为日语和朝鲜语的语法确实高度相似,所以认为日语和朝鲜语有共同起源的理论却仍然相对常见。

不过在近年来,一些语言学家开始发现,日语一些基础词汇和南岛语系的一些基础词汇存在很高的相似度,而南岛语系主要指东南亚海岛地区所流行的语言,如印尼语、马来语和他加禄语等。而这就又使日语的起源蒙上了一层迷雾:它的基础词汇和南岛语系非常接近,但语法却差异很大;而它和朝鲜语语法虽然接近,基础词汇上又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别,这是为什么?

日本绳文时代的典型器物

针对这种现象,一些语言学家根据近代日本考古的一些发现,也给出了一个可能的解释。近代日本的考古研究显示,早期日本列岛的文明发展曾经出现过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人类在大约1万多年前抵达日本之后,其文明程度曾长期停滞在了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而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了大约公元前300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绳文时代),日本列岛上的人类基本只会采集坚果和贝类,只会制作石器和原始陶器,基本没有农业活动。但从大约公元前300年开始,日本列岛上的文明水平却突然出现了跳跃式的发展,岛民们突然进入了高度成熟的青铜时代,而且很快发展进入了铁器时代,当地也同步出现了成熟的农业体系(弥生时代)。而这种跳跃式发展在世界其它地区是非常罕见的,因此学者们普遍认为这种跳跃是因为当时有来自亚洲大陆的新移民大量涌入所造成的。

而对于这些移民的来源,学者们在进入研究之后认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中国长江流域,但这批移民中的大多数应该还是来自与日本在地理上最为接近的朝鲜半岛。

日本弥生时代的金属器物

而这些考古发现也就使早期日语那种古怪的现象有了一个可能的合理解释,即早期日本的土著绳文人很可能是来自东南亚海岛地区的南岛语系族群,而后来进入日本列岛的弥生人所说的语言则和后来的朝鲜语相对接近。在弥生人进入日本之后,和绳文人很快发生了深度融合,最终双方的语言也被缝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南岛语系基础词汇和发音方式与朝鲜半岛语言语法混杂的新语言,也就是最初的日语。

因为这种理论可以相对完美地解释日语的古怪现象,所以在近年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接受,成为了相对主流的理论之一。那么按照这种理论,日语的缝合怪属性也就又提升了一个层次,也就是说它的诞生就源自缝合,后面与汉语和欧美词汇的缝合只是缝合传统的延续而已。这样简而言之,如果用下面这句话描述日语的本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比较准确的了:即日语是把其本土词汇加上汉语词汇和欧美词汇用朝鲜语的语法整合,最后用印尼语的发音说出来的一种语言。(图片来自网络)

1 阅读:2

琴琴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