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出身显贵,父亲原是大木材商人,后随李渊起兵,到唐朝官至工部尚书等要职。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渊趁机起兵反隋。李渊建唐后,面对社会复杂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措施。他一方面整顿吏治,选拔贤能之士为官,以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另一方面,他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百姓负担,鼓励农业生产,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贞观之治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位,开创了贞观之治。贞观年间,群臣进谏之风盛行,李世民广纳谏言,如 “房谋杜断” 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等大臣敢于直言进谏,李世民也能虚心听取意见,积极改进政策。李世民采取了一系列政治举措,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三省六部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提高行政效率。在经济方面,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同时,他合并州县,整顿吏治,任用贤才,如魏征等著名谏臣。此外,他还大兴学校,发展科举,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然而,李世民晚年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开始追求长生不老,大兴土木,对国家治理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李治主政李治作为李世民不太起眼的儿子,登上皇位的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争权夺利,各自结党营私,最终引发政变。李承乾被废,李泰也因争夺皇位的行为让李世民失望。而李治为人宽厚,不结党营私,行事低调,素有美名,且对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十分孝顺。在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的支持下,李治被立为太子。公元 649 年,李世民驾崩,李治继位。唐高宗继位后,一直希望在政事上能够亲力亲为,但由于长孙无忌等人在朝中势力强大,甚至能够威胁到皇权。他开始有了利用后宫来在朝中立威的想法,与武则天相互扶持。
(四)武则天时期武则天从一个出身寒微的女子逐步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她最初是唐太宗的才人,因相貌出众被召入宫,赐号武媚。太宗驾崩后,她被迫入感业寺削发为尼。后唐高宗来到感业寺进香,武则天又被召入宫,晋升为昭仪。武则天在宫中权衡利害得失,先站在王皇后一边诋毁萧淑妃,使其失宠被废。接着,她又残忍地窒死自己的亲生女儿,诬陷王皇后,谋夺后位。最终,武则天成功当上皇后,开始参决朝政。她对占据中央要职的元老贵族进行彻底清洗,擢用许敬宗等人。660 年,高宗因病,委托武则天 “决百司奏事”,自此武则天实际上掌握了大唐政权。后来,武则天称帝,建立了武周政权,自己立号为圣神皇帝。2023 年 4 月 4 日,“曌 —— 武则天和她的时代” 在洛阳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集结了陕西和河南地区 9 家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共 153 件(组),以 “无字碑” 为引,采用第一人称视角,由武则天自述自己的一生,让观众感受一位女君王的跌宕人生,以及她的智慧和治国之学。
(五)唐玄宗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唐朝出现了盛世景象,史称 “开元盛世”。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物阜民殷,国家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局面。然而,后期唐玄宗因个人喜好导致国家衰落。他宠爱杨贵妃,为了满足杨贵妃的喜好,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同时,他重用安禄山,给予安禄山极大的权力。安禄山野心膨胀,最终发动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打破了唐王朝的统一局面,成为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发生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唐玄宗晚年倦于政事,采纳李林甫错误的边疆政策,启用寒族胡人担任边区常任军事长官,导致藩镇做大。另一方面,唐朝在募兵制施行后,边境节度使势力逐渐扩张,形成割据势力。加之唐玄宗后期贪图享乐,自身存在很多问题,给安禄山提供了叛乱的环境。
二、唐朝的科技辉煌(一)雕版印刷的广泛应用唐朝是雕版印刷术发明并广泛应用的时期。雕版印刷术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进行印刷的技术,其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的阶段。
在唐朝中后期,雕版印刷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早期印刷活动主要在民间进行,多用于印刷神像、经咒、发愿文以及历书等。1966 年在西安市西郊西安柴油机械厂发现雕版梵文陀罗尼经咒单页,刻印于 704—751 年之间,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现收藏在英国伦敦博物馆的唐咸通九年(868)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雕版印刷术在佛教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佛教经典通过雕版印刷得以大量复制,广泛传播到各地,满足了人们对宗教信仰的需求。同时,雕版印刷术也对文化书籍的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824 年,元稹为白居易诗集作序,提到当时印刷术的应用已扩大到人民喜欢阅读的诗歌方面,“模勒即模刻,持交酒茗则是拿着白诗印本去换茶换酒。可见到九世纪初,印刷术的应用已由佛教咒语而扩大到人民喜欢阅读的诗歌方面去了。”
唐朝的雕版印刷术还向周边国家传播。宋代雕版印刷更加发达,技术臻于完善,所刻书籍遍及经、史、子、集四部。元、明、清三代从事刻书的不仅有各级官府,还有书院、书坊和私人,雕版印刷术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
(二)火药的发明与应用火药严格说来是唐朝重要的科技发明,其起源与炼丹术有密切关系,是古代方士在炼丹时无意中配制出来的。
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的,是唐初的炼丹家和药物学家孙思邈。他在《丹经》中谈到硫磺的 “伏火” 方法,即把硫磺、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放进砂锅里,再用特定方法制作,这就是原始的火药。
到了唐朝末期,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作 “火箭”,就是把一种火药的引线点着,用弓箭射向敌人。后来又发明了 “发机飞火”,如唐哀宗时,郑璠率军攻打豫章,“发机飞火”,烧毁了该城的城门。
(三)先进的天文星图和历法计算唐朝僧一行在天文方面成就卓越。他创制了天文观测仪器和演示仪器,如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和复矩等。其中,黄道游仪是用来观测日月星辰的位置和运动情况的天文仪器,是浑仪的一种。一行和梁令瓒对黄道游仪进行了大胆改进,使其在观测精度上有了很大提高。
一行还主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天文大地测量工作,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长度的实测。此外,他把中国古代历法的制订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编纂了《大衍历》。他还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现象,比英国人哈雷提出恒星自行早了一千多年。同时,他制作了天文测量仪器,为唐朝的天文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唐朝的经济繁荣(一)财政制度唐朝的财政制度主要包括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租即田租,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纳粟二石;庸则是力役,每年替政府服劳役二十日,也可用物品折抵役期;调是户调,男丁随乡土所产而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租庸调制度在唐朝前期运作良好,人民生活安定,国家收入稳定。然而,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以及官僚机构膨胀,租庸调制逐渐难以维持。
两税法是唐德宗时期由宰相杨炎创设的新税赋制度。其出现的历史背景是均田制崩坏,人口大量逃亡,租庸调制难以为继,中央政府财政收入不足。两税法将从前以人丁为主要征税依据变为以资产为主要征税依据;不再区分主户与客户,将百姓就地编入户籍一体纳税;原来的租庸调及各种杂税,全部并入两税,每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征收。两税法有助于提升中央财政收入,削弱地方割据势力,但也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二)土地与赋税唐朝实行均田制,丁男授田百亩,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可以传给子孙,八十亩为口分田,六十岁后还给官府。对于庶民之外的官僚,根据品级授给不同数量的永业田。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占田过限,与租庸调制相配合舍地而税人。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逐渐名存实亡。
唐朝的赋税制度除了租庸调外,还有杂徭和色役。在均田制下,农民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兵役和徭役。唐朝中期,由于均田制崩溃,两税法应运而生。两税法以资产为主要征税依据,重新划定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体制。
唐朝的土地买卖在一定条件下是被允许的,这对后来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的崩溃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外,唐朝对土地的管理还包括职分田和公廨田,分别授予现任职事官和用于官署办公费用。
(三)经济发展的表现唐朝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呈现出繁荣景象。
农业方面,唐朝大面积兴修水利,黄河、长江流域等开凿一系列灌溉渠,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也取得进步,新植物品种不断出现,茶叶种植广泛,饮茶之风盛行。生产工具的改进,如曲辕犁和筒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唐朝农业发展还表现在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提高;仓库里装满了大量的粮食和布帛,人口大大增加。
手工业方面,唐朝手工业分官营和私营两种。工部是主管官营手工业的最重要部门,直接管理的机构有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等。官营手工业在封建统治基础上,从中央到地方层层管理,产品选料上乘,做工精细,技术高超且规模庞大。丝织业发达,品种繁多,有的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陶瓷业发达,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造纸业方面,益州、宣州的纸最为出名,出现雕版印刷技术;造船业方面,制造出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能造当时海上最大的海船,有 “海上霸王” 之称。私营手工业较官营手工业不发达,但也有一定的发展。
商业方面,唐朝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广州、扬州。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唐朝的货币制度也有发展,唐开元通宝标志了铢两货币体系的终结和宝文钱制的建立,是中国衡法两以下改为十进位的开始。唐朝中期以后,茶叶贸易发展迅速,成为国家的重要收入之一。
唐朝经济的繁荣还体现在灌溉技术的发展上。唐朝通过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包括修建渠道、挖掘运河以及开辟水利灌溉,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唐朝还推行了一系列灌溉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如水车、水轮等,提高了灌溉的效率和便捷性。
四、唐朝的文化成就(一)文学成就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一方面,南朝宫体诗在诗坛上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面,诗歌改革的序幕悄然拉开。以陈子昂、四杰为代表的一批下层诗人,提倡 “兴寄”“风骨”,从内容上对宫体诗进行改造。初唐四杰包括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不满宫廷诗风,扩大了诗歌题材,为五言律诗和七言歌行体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王勃自幼聪明,有 “神童” 之誉,其作品情感充沛,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杨炯现存作品文多诗少,诗多为五律,代表作为《从军行》。卢照邻工诗,尤擅长七言歌行,以《长安古意》最为著名。骆宾王擅长七言歌行和五律,代表作有《帝京篇》和《在狱咏蝉》。此外,沈佺期、宋之问等上层诗人在对诗歌艺术的精雕细刻中,完成了对诗歌格律的定型。
盛唐:经过初期的发展,唐朝农业生产持续上升,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安定,商业活跃。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其中王维成就最高。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杜甫的诗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
中唐:安史之乱后,诗歌与时事政治的关联加强,诗人个体意识削弱,儒家文学观念加强。同时,中唐诗人对语言表现形式的关注更为深入,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虽然诗歌中豪迈自信、自由飞扬的精神开始减退,但艺术风格多样化,为唐诗的繁荣多彩作出了贡献。
晚唐:小李杜即李商隐和杜牧,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他们有忧国忧民之心,继承了李杜的精神手法,但已没有他们的气度与魄力。黄巢起义之后,以皮日休、杜荀鹤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派,反映了农民起义时代尖锐的社会矛盾。
(二)艺术成就唐朝在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书法:唐初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大家擅长楷书,字体遒劲端严、飘逸潇洒。张旭和孙过庭是著名的草书家和书法理论家,草书奔放流畅、刚劲有力。颜真卿独创了方正敦厚、骨力雄浑的颜体。柳公权是晚唐的楷书大家,吸纳百家之长,自成柳体。
绘画:唐初的阎立本、阎立德兄弟以宗教佛像和贵族人物画闻名,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盛唐时期的吴道子被称为 “画圣”,擅长人物画和山水画,作品气势恢宏、神采飞扬。王维首创水墨山水画,手法精炼、淡雅。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是山水画北派鼻祖,以写实为主。此外,唐朝还有许多壁画和唐三彩,也是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雕塑:唐太宗墓前的昭陵六骏形态各异,神态栩栩如生。龙门石窟的卢舍那佛像和文殊像是唐朝佛像石雕的杰作。乐山大佛是中国最大的石佛像,气势恢弘。敦煌千佛洞有许多立体泥塑佛像,形态各异逼真。唐三彩是唐朝墓葬中出土的三彩陶俑,色彩鲜艳,造型生动。
音乐:唐朝是音乐的盛世,有十部乐,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区和民族,体现了对外交流和吸收的开放态度。还有坐部伎和立部伎,分别演奏高贵和低贱的音乐。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曹保、米嘉荣、李龟年等。唐玄宗选拔音乐弟子在梨园教授技巧。
舞蹈:唐朝舞蹈种类繁多,与音乐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三)文化繁荣的原因唐朝文化繁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国家强盛:唐朝完成全国统一后,经过数代明君的努力,国家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相对稳定,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发达:唐朝实行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等财政制度,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农业方面大面积兴修水利,提高灌溉效率;新植物品种不断出现,茶叶种植广泛。手工业分官营和私营,产品选料上乘,做工精细,技术高超且规模庞大。商业繁荣,大都市众多,货币制度也有发展,茶叶贸易迅速。
政府重视文化事业:唐朝统治者重视文化教育,尊崇儒学,统一儒家学说,刊定儒家经典。实行科举取士,用律令保证推行,完善人才选拔制度。发展医学教育等职业教育,官学体制完备,私学也大力发展。兼容并收的宗教政策,形成了开放的文化氛围。重视与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国子监是留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机构。
中外文化交往频繁: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世界各国频繁交流。周边国家派遣使者和商人来学习唐朝文化,唐朝也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中外文化相互吸收、促进,使隋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五、唐朝的著名人物(一)名将如云唐朝时期名将如云,他们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立下了赫赫战功。
卫国公李靖:李靖出身士族,少年心怀大志。隋朝末年,他历任长安县功曹、马邑郡丞等职。唐朝建立后,李靖跟从李渊讨伐王世充,因功被授予开府。此后,李靖先后平定隋末的军阀萧铣、辅公祏和盘踞西北的少数民族政权突厥、吐谷浑,功勋卓著。李靖用兵如神,善于出奇制胜。在平定萧铣之战中,他趁雨季萧铣放松防备之际,出军攻入萧铣城下,仅用两个月便消灭了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南梁萧铣。在征讨突厥时,他以精骑三千夜袭定襄、阴山,击溃东突厥。李靖不仅是军事统帅,还是军事家,他写下了《六军镜》《卫公兵法》等多部兵书,可惜多已失传。
胡国公秦琼: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祖上三代在北朝为官,为隋末唐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秦琼武艺高强,勇猛过人。初为隋将,先后于隋将来护儿、齐郡通守张须陀与河南道讨捕大使裴仁基麾下效力。在与卢明月的战斗中,秦琼和罗士信请战,成功偷袭敌营,大败卢明月。后跟随裴仁基投降瓦岗领袖李密,在与宇文化及的战斗中,拼死救助受伤的李密。瓦岗败亡后,秦琼归顺郑国公王世充,因厌恶王世充奸诈的为人,与程咬金等人投奔李唐。加入唐朝后,秦琼备受秦王李世民信任,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先后击败宋王宋金刚、郑王王世充、夏王窦建德与汉东王刘黑闼等地方割据势力。秦琼在美良川击败尉迟敬德,立功最多,李渊赐给秦琼金瓶,并慰劳秦琼说自己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秦琼吃。秦琼在唐朝统一战争中屡立战功,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在民间秦琼与尉迟敬德被奉为 “门神”。
英国公李勣: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赐姓李,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称李勣。李勣出身名门望族,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归降大唐。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东突厥、高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李勣善谋略,在瓦岗军时,他向翟让建言劫掠永济渠上的过往船只以养护军队,使瓦岗军在一年多时间内就发展至万余人。归唐后,李勣屡立战功,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李勣兼通医学,曾参与编纂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唐本草》,并自撰《脉经》一卷,今已佚。
苏定方:苏定方原本是窦建德、刘黑闼义军中的名将。唐朝统一后,归顺唐朝,跟随李靖北伐,立下了大功。此后,苏定方又被调遣在西域,担任行军大总管,征伐西突厥。他灭西突厥汗国后,又西征吐火罗诸国,将唐朝的势力范围推到了帕米尔高原。灭西突厥后,唐高宗又调苏定方到东线,苏定方灭高丽。之后,苏定方又被调到青海,对付吐谷浑。苏定方一生,东征西讨,可谓救火神器。
薛仁贵: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唐太宗东征高丽期间,薛仁贵应征,自此步入军旅。在东征高丽中,薛仁贵多次立下了战功,被唐太宗破格接见,被提拔为禁军将领,开始名扬天下。此后,薛仁贵又跟随程名振征讨高丽,多次立下战功。在北伐九姓铁勒时,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并带领大军击败了铁勒,史称 “三箭定天山”。薛仁贵担任副将进攻高丽,攻下了扶余城。高丽灭亡后,薛仁贵担任安东都护,镇守东北。薛仁贵唯一的败仗是大非川之战,不过并非自己的过错。东突厥复国后,薛仁贵被重新启用,在云州之战击败突厥。薛仁贵是唐朝诸多名将中唯一从底层上来的,其经历最传奇,也最励志。
(二)其他名人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统一天下的领导者。他一生南征北战,运筹帷幄,擅长谋略,是中国古代少有的比较完美的帝王之一。唐太宗在军事上的能力十分突出,他曾经带领带领李氏集团横扫北方的各大军阀,统一天下。又根据自己的军事策略灭东突厥、薛延陀、高昌,击败吐谷浑、西突厥、高句丽等强大的政权,被当时的游牧民族尊称为 “天可汗”。
李孝恭:李孝恭,是唐朝宗室、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李孝恭负责经略巴蜀,攻占三十余州。后率军攻打南方的萧铣,灭萧铣,招抚岭南诸州。又率军攻打辅公祏,平定江南。可以说,李孝恭是唐朝统一战争中仅次于李世民的军事人物。唐朝统一后,李孝恭好游宴,晚年以歌舞自娱,也未能立下更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