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钓鱼人就盼着能有个惊喜收获,就算钓不到大鱼,至少也要“不空军”才行。
近期,浙江一位男子外出钓鱼,就体验到了“一夜暴富”的感觉。原来,他钓获了一条不多见的“黄金鱼”,这条鱼金光闪闪,就像是贴了一层金箔。
1、浙江男子钓获“黄金鱼”
12月24日,浙江网友@小琪哥的麻麻在网上发视频称:“我老公(钓鱼)破天荒出门两小时就回来了,他说他要发达了,有谁告诉我这鱼这么值钱吗?”
这也难怪,钓鱼男子钓到这条鱼后,赶紧拿回家向老婆炫耀,直呼自己“发达了”。
这是一条啥鱼,能让钓鱼佬如此激动?
有网友看到这条金黄色的鱼之后,直呼:“把鱼鳞刮下来,看能刮出来几克黄金……”
2、这是条啥鱼?
当然,能刮出黄金只是说笑,网友们的焦点在这条鱼究竟是啥鱼?为啥颜色会如此之黄呢?
小编虽然没钓到过这种金黄色的鱼,但用识图软件识别一下,很容易分辨出它的身份——大黄鱼。
甚至,有幸运的渔民,一网捞到价值数百万的大黄鱼。
网上随便查一下,就知道大黄鱼贵得有多离谱。2022年,浙江渔民一网捕获近5000斤大黄鱼,卖了957万,当时这个消息在国内引起震惊。
3、这条鱼值钱吗?
消息传到网上,网友们那可是眼都绿了,两眼直放光。很多人都在问:这条鱼能卖多少钱?
一位广东网友,似乎有点很不靠谱地回答:北上广深可以换一套别墅……
当然不是真的,钓鱼佬除了会钓鱼,玩笑也是真敢开。
大黄鱼体型越大就越珍贵,体重超过五六斤的一条鱼,前些年卖出12万一条的天价,约合每斤2万元左右。
列举上面的例子,只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大黄鱼确实贵如黄金。
一位浙江本地网友称:“要是野生大黄鱼,这条鱼2万起步,养殖的就另说了!”
这就又遇到一个问题,需要判断它是不是野生的,如果是养殖的大黄鱼,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如何判断大黄鱼是否野生,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小编就不班门弄斧了。不过,网络上有一种相对简便的辨别方法:
背鳍也更大一些。相比之下,养殖大黄鱼的胸鳍较短,末端圆,且无法触及鱼眼。
看到这个结论,不知道钓到鱼的男子会不会来打小编。
人家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黄鱼,想着要靠这条鱼发达了,但你却说成是养殖货,搁谁谁不气?
但从鱼鳍的特征是判断,这确实是一条养殖鱼。还有网友问,既然是养殖鱼,为何体色如此金黄,就像贴了金箔。这里就需要普及一点知识:
大黄鱼的黄色主要来自其体内所含的类胡萝卜素物质,尤其是叶黄素,这些天然色素在大黄鱼的鱼鳞下皮肤腺体中积累,从而呈现出鲜明的黄色。
所以,也有网友称这种鱼是“染色鱼”,像是色素喂出来的。
4、大黄鱼为何如此金贵?
其实,大黄鱼贵如金,也只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海海域年产野生大黄鱼最高能到近 20 万吨,跟下饺子似的,多到数不过来,一斤大黄鱼只要几分钱。
根本原因就是过度捕捞,据称,当时渔民们发明了一种敲梆作业(也称为敲罟作业)的捕捞方式,通过敲打船上的竹杠发出巨大声响,使大黄鱼头部内的耳石产生共振,导致其昏迷甚至死亡。
敲梆作业捕鱼方法不仅高效,而且成本低廉,因此在一段时间内被渔民广泛使用。同时,敲梆作业不分老幼地捕捞大黄鱼,严重破坏了其沿岸产卵群体,直接导致大黄鱼资源快速枯竭,直到现在还没有恢复过来。
最后抛出一个问题:大家认为男子钓到的这条“黄金鱼”,到底是野生鱼还是染色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