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是一个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基石,人力资源更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纵观各个世界大国,其人口基数都不算小,虽然像中印这样动辄十几亿人口的国家不多,但即便是美俄日这样的国家,人口也都过亿,一个人口稀少的国家是很难有大的发展潜力的。
人口对中国的发展作用巨大,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我国的人口政策曾出现过多次变动,原因都是国家对未来发展形势的考量。但到了今天,中国未来人口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让不少研究人口学的学者都感到担忧,北大教授梁建章就表达了他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看法。
虽然第一人口大国的桂冠已经被印度接过,但毫无疑问目前中国人口的基数还是很大的,仍然超过了14亿人,位列世界第二。梁建章表示,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规模庞大的人口基数曾为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延续和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人口大国,今天每5个世界人口中就有1个中国人,但实际上公元前的中国人口就占据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还要多。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人口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到了发达繁华的北宋,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过亿的国家,当时的都城汴京人口就超过了150万,是毋庸置疑的世界第一大超级城市。
发展到清朝康乾盛世,中国人口再次迎来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总人口首次突破2亿人,而到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人口更是达到了4亿,这也是为何在抗战时期,我国有四万万人民的说法。
这样庞大的人口基数为中国免于灭亡提供了保证,日本相对于中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上都有不小的优势,但一个岛国的体量注定了日本永远不可能真的占领中国,在被中国军民拖入战略僵持阶段后,日本灭亡中国的企图实际上已经破灭了。
正是人口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让新中国领导人意识到人口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因此开始鼓励国民生育,中国人口迅速增长,上世纪50年代的4亿多人口在短短30年内就增长到9亿多人,到80年代,过剩的人口甚至迫使国家启动了计划生育政策,提倡少生优生,还因此引起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计划生育40年带来的问题梁建章指出,计划生育在上世纪80年代看起来可能是必要的,但发展到今天,却成为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负增长的根源。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整整40年,中国家庭几乎都转变成了三口之家,这样的家庭产生的生活成本虽然较小,但从国家层面来看却有着巨大的隐患。
从国防角度来说,很多父母都不会让独生子女参军,更别说未来走上战场作战了。独生子女自己也要考虑给父母养老送终的问题,这样一来,部队的征兵工作就可能受到影响。虽然解放军目前已经精简为一支信息化的现代军队,但兵力这种东西永远是嫌少不嫌多的。
从社会角度来说,独生子女家庭更容易出现溺爱现象,这必然会造成家庭教育的失败,下一代的独立性和环境适应能力也会被从小长大的温室环境所削弱,不利于未来的成长和生活工作。人口素质和能力的降低必然就会对整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造成影响。
更重要的是,一旦中国人口出现老龄化,将引发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比如老年人本可以靠养老金安度晚年,但却因为社会经济活力下降导致国家养老金体系出现短缺,很多老年人为了生存可能还得上班工作,无法享受自己的暮年时光。
梁建章警告,养老金体系遭受冲击后很可能会发生崩溃,这将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晚年的生存生活问题,他建议现在的中青年人一要保证身体健康,二要有良好的理财习惯,准备一定的存款,确保自己能够在养老体系失效的情况下生存。
目前为了改善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负增长的发展趋势,国家实际上已经放开了二胎甚至三胎政策,但响应者寥寥无几,这样的情况让梁建章察觉到巨大的危机,他直言如果少生孩子,中国所谓的崛起可能只会持续十几年。
那么为何现在人都对生育后代的问题避之不及呢,说到底还是现代社会生娃养娃的成本太高了。过去一大家子人所需要的开销,放到今天可能连一个孩子的养育成本都不够,加上社会压力工作压力都是现在人生活的两座大山,自然就没了生养后代的心思。
很多欧洲国家为了促进国民生育,甚至都出台了国家帮养孩子的政策,新生儿一出生父母就能获得各种补贴,在成长过程中更是处处免费。但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显然不可能复制这种模式,国家也没有这么多钱来帮国民养孩子。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普通人养不起孩子,国家又没有帮助普通人降低生育成本的政策出台,再怎么鼓励生育也是空话。中国年轻人对于社会和世界的认知程度也越来越高,几乎都能意识到生育对个人生活的巨大影响,自然就不愿生小孩了。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人口面临的困境很难根本改变,国家和政府还需要群策群力,研究如何帮助国民重振生育信心,甚至转变方向,将国家发展的依仗从人口转变为科技和经济,一劳永逸的解决人口问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