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给人进化了两种管道——教育和运动。
培养孩子的强健体魄,是最有性价比的“鸡娃”。
作者 | 可乐妈
最近,巴黎奥运会落下了帷幕。
我看到一项统计,说这届奥运会美国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及大学毕业生运动员共获得了55枚奖牌。
光是斯坦福的学生就拿下了12金14银13铜的好成绩,奖牌总数量达到了39枚。
此外,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南加州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哈佛大学等知名学府的学生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体育特长生一直是世界一流大学最重要、最偏爱的招生群体之一。
因为他们认为,体育生精力旺盛、做事专注,具有极强的竞争意识。
具备这些品质,即便不从事体育相关的工作,在其他领域也能取得一番成就。
中国也有一项调查显示,2016年统计的全国63名高考状元中,有34位平常喜欢运动;2017年调查的42名状元中,24人爱好运动。
如今,很多父母逼着孩子内卷,恨不得让孩子每分每秒都忙着做题。
可结果,不仅孩子的成绩毫无起色,还让他们被压力和焦虑裹挟,身心健康都受到摧残。
我自己曾经也是内卷大军中的一员。
直到看了斯坦福大学的运动员学霸们我才意识到:换一种思路“鸡娃”,或许对普通家庭来说才是性价比更高的一条路。
运动
是孩子大脑发育最好的营养剂
曾任北京体育大学校长的杨烨教授指出:
“现在的青少年胸围越来越宽,肺活量却越来越小;
身材越来越高,跑得却越来越慢;
体重越来越大,力量却越来越小;
智力开发越来越多,灵敏素质越来越弱……”
的确,现在的孩子大多面临着空前巨大的学业压力,几乎没有时间运动。
这个暑假,我就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
我家的小区住着三四个可乐的同班同学,可这整整一个假期,他们居然一次面都没有碰到。
好几次,可乐用电话手表打电话给同学问:“今天出来玩吗?”
得到的回复都是:“今天不行,我妈妈/爸爸给我布置了作业/课外书。”
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
超过6成的中小学生每天体育运动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超过三分之一的孩子甚至不运动。
他们牺牲掉运动的时间,玩耍的时间,甚至睡眠的时间去卷学习。
可相反的,运动才是刺激孩子大脑发育最好的特效药。
北京协和医学院心理学专家杨霞老师的儿子是个名副其实的学霸。
但这孩子小时候很容易分心,协调能力差,情绪也很敏感。
换作一般父母,这时候可能就要忙不迭地给孩子报补习班了。
可30年间接诊过超10万问题儿童的杨霞老师知道,很多孩子之所以专注力不行,拖拉不自觉,核心原因还是缺乏运动和劳动。
所以,她从儿子4岁起,就坚持带他爬山,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儿子18岁。
平日里,母子俩还会一起远行徒步,两人曾去过世界十大徒步路线之一的环勃朗峰,6天走了85公里。
在培养运动习惯的过程中,儿子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从当初跟不上班级进度的后进生,成了大学门门功课全A的优等生。几年后,还考上了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
为什么运动能有这么大的魔力呢?
这是因为人在运动时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而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都与学习有关。
多巴胺,让孩子心情愉悦;血清素,提升孩子的记忆力;正肾上腺素,则让孩子更加专注。
这样一来,学习的效率自然大大提升。
哈佛医学教授约翰·瑞迪还发现:
运动不仅能强健体魄,还能锻炼大脑,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生长,改造心智与智商,让孩子越来越聪明。
就像思想家卢梭说的:散步促进我的思想,我的身体必须不断运动,脑筋才会开动起来。
当其他孩子因长期伏案学习而被近视、疲惫、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困扰时,爱运动的孩子总能以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面对学业中那一个又一个挑战。
这背后的秘密,正是运动的力量。
精神排毒最好的方式
就是让孩子动起来
《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有一组数据触目惊心:
我国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28%。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41%曾因抑郁休学。
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现在的孩子可活动的空间真的太小了。
正如浙大教授沈华清说的:
“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关在笼子里养大的。幼儿园是笼子、小学初中是笼子、高中更是个笼子。”
被困在笼子里的孩子,永远生不出强健的身体和坚韧的灵魂。
而想要破局,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走出去、动起来。
作家蒋方舟曾在一档节目中谈到过自己的经历。
她年少成名,7岁开始写作,9岁出版散文集,但同时,这一切也让她感受到了无法言说的压力,夜里总是失眠。
在某个压力大到快要崩溃的夜晚,她走出家门,沿着公园一圈圈地奔跑。
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听着耳旁呼啸而过的风声,她的心里竟然升起了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悦。
后来,她开始尝试更多的运动,像是游泳、攀岩。
当她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时她意识到,原来精神上的焦虑,可以通过运动得到缓解。
心理学家发现:面对困境时,我们大脑中的杏仁核会不断分泌压力激素,让人感到紧张、压抑。
而运动,能有效抵抗杏仁核的过度反应,从而缓解情绪。
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管理的就是情绪。
而运动恰好能够让青春期孩子内心的能量和身体里的焦躁不安全部释放出来。
当孩子开始运动,很多垃圾情绪,就会随着汗水排出体外。
弱不禁风的身体
撑不起孩子的未来
热播剧《小舍得》中,子悠听话乖巧,成绩优异,可即便如此,为了备战中考,妈妈还是勒令他退出足球队。
一直把踢足球当成发泄出口的他,彻底崩溃了。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有过类似子悠妈妈这样的误解,认为运动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只会耽误孩子的学习。
可实际上,学习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马拉松,精力旺盛的孩子才能脱颖而出。
对普通父母而言,最好的“鸡娃”思路,就是让孩子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
有这样一个真实故事:
来自浙江的学霸朱科航,毕业时收到了哈佛、斯坦福等9所世界名校全奖直博offer。
然而,朱科航的父母却说:
自己对于儿子的学习一直没有特别苛刻的要求,也没带他去过辅导班。
当别的孩子重复着家、学校、补习班三点一线的生活中,朱科航却在玩溜冰、玩滑板、玩魔方。
每逢节假日,父母还会带儿子去乡间、山野亲近自然。
这一切都是因为朱科航小时候抵抗力太差,总是生病请假。
妈妈意识到这点后,决定趁周末陪儿子一起骑车去外婆家,一趟差不多要4个多小时。
慢慢地,妈妈明显地感觉到儿子不仅身体素质提高了,做事情也变得格外专注。
上初中时,别的孩子要写到晚上11点的作业,他9点前就能全部完成了。
正是父母坚持“鸡”运动的教育理念,才让朱科航一路斩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生最高奖学金,并成为物理学院设立“严济慈奖学金”后的第一位获奖者。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唐江澎曾提出: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是给孩子优秀而健全的人格。”
其中,培养终身运动者是排在首位的。
如果说鸡娃是一次投资,那么运动绝对能让我们稳赚不赔。
它会让我们的孩子在无形中展现活力满满的状态,打开情绪的枷锁,而不是成为一个脆弱的做题机器。
哲学家柏拉图说:
“神给人进化了两种管道——教育和运动。
教育,是人走出愚昧无知的管道;而运动,是人走出平庸迈向强大,突破自我的管道。”
孩子的童年,不该只有作业、考试和分数。
未来的社会,需要的也不是一个病病歪歪、心灵残缺的青年。
所以,别再把我们的孩子关在“笼子”里了,让他们迎着风肆意奔跑,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
点个赞吧,从今天起和孩子一起运动吧,此刻就是最好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