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和英联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法共体去哪儿了?

书兰聊历史 2024-03-14 22:55:18

前言:自“三十年战争”始,欧洲局势如同风云般变幻莫测,而一衣带水的英法两国绝对是其中搅弄风云的主角。两国先是联合搞垮了神圣罗马帝国,然后两国各自拉着一帮盟友搞起PK,等到德意志复兴,两国又化敌为友。几百年下来,两国都是这种既对抗又合作的关系,英国在二十世纪早期搞了一个英联邦,法国紧接着就弄出一个法联邦,后又改成法共体。

提起英联邦,可谓是家喻户晓,亚洲的印度、非洲的南非、欧洲的马耳他、美洲的加拿大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亚都是属于英联邦成员国。可提起法共体,很多人就知道了,法共体刚成立的时候有14个成员国,同样是一股不小的势力。既然如此,为何英联邦至今活跃在国际舞台上,法共体却不见了踪影?偌大的法共体去哪儿了?

英联邦部分成员国分布图

一、法共体的诞生

1、法国殖民

公元15世纪后期,欧洲拉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葡萄牙、西班牙和英格兰等国竞相扬帆起航。当时的法兰西王国将主要精力都用在了阻止内部分裂的的胡格诺战争上面,没能赶上这趟早班车。直至17世纪初,稳定下来的法兰西才开始进入北美建立自己的殖民据点,比如新法兰西城(今加拿大魁北克)。

由于法兰西专注于“陆权”,一心想从哈布斯堡王朝手中夺过大陆霸权,其国对殖民地的经营远不如西班牙和英格兰等国。暂且不说这种方向是对还是错,法兰西在大陆上取得的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其国联合瑞典和丹麦等国组成了反哈联盟,趁着哈布斯堡王朝内部混乱之际一举将奥属哈布斯堡王朝(即神圣罗马帝国)打成了一个空壳。

夹在奥属哈布斯堡王朝和西属哈布斯堡王朝之间的法兰西

期间,不可一世的西属哈布斯堡王朝(即西班牙)海军被法兰西盟友荷兰所败,而法兰西自己则通过几场大战从西班牙陆军手中夺过了“欧洲第一陆军”的光荣称号。陆权有了,法兰西就开始争夺海权,先后在西非和南亚等地建立多个殖民据点,并且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只可惜荷兰和英格兰的海军实力太强,法兰西的殖民扩张并不理想。

及至18世纪中期,陆权霸主法兰西和海权霸主英格兰交恶,法兰西丢失了大量殖民地。虽说拿破仑后来又夺了一些回来,但是和英格兰的差距还是很大。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德意志帝国兴起才得以改观,英法两国化敌为友,法方在英方的默许下,占领了越南和中非等地,接着又在一战后接收了德意志和奥斯曼的众多殖民地,以此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殖民国家。

拿破仑时期的法兰西

2、独立大潮

由于德意志在一战后的实力尚存,随时都有卷土重来的可能,英法之间的合作关系因此得以维系,法兰西的那些殖民地处于一种稳步发展的态势。可惜复兴后的德意志依然超出了英法两国的预料,就连法兰西本土都基本全部沦陷了,何况海外的那些殖民地?比如北非的突尼斯被德意志抢走了,越南被德意志的盟友—小日子抢走了。

得亏有美国的加入,德意志的扩张势头才被压了下去,法兰西也得以从德意志手中获得解放。然而此时的世界格局已发生大变,各地区均爆发了前所未有的独立浪潮,比如胡志明在越南北部地区成立的“越南DiLi联盟”。法兰西既不愿意放弃殖民地的利益,又担心烽火燎原,故而在1946年仿照英联邦搞出了一个法联邦。

德意志从法兰西手中夺走突尼斯等殖民地

让法兰西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退让并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效果,反而让各大殖民地的独立浪潮愈发激烈,法兰西则斥以武力解决问题。在越南,法兰西的近10万远征军和胡志明统率的8万多卫国军及100多万地方武装打了近10年之久;在阿尔及利亚,数十万法军亦和其地的独立势力打了10年。本就国势大衰的法兰西再经这么一闹腾,其势愈衰,一些碍于法兰西强势的殖民地也纷纷闹了起来。

随着法军被迫退出越南、阿尔及利亚的独立势力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法兰西便改变思路,化刚为柔,进一步给殖民地让权,于1958年宣布将法联邦改为更加松散的法共体,并允诺共同体内的地区即使独立了,亦可选择留在共同体内。除法兰西本土和其拥有的海外领土外,共同体内还有法兰西在非洲的殖民的12个国家,比如刚果和加蓬等。

法国早前在非洲的殖民地

二、法共体的解体

1、顾此失彼

英联邦的诞生比法联邦早15年,比法共体早27年,可法国却并未学到英国的精髓。英国当时很干脆地将内政、立法和外交等自主权拱手让给了加南大和南非等自治领,而且以法令形式明确各自治领可以自行选择是否遵循英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各自治领只需承认英王为大家伙的共同元首即可。也就是说英联邦内除了英国外的其他成员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法国可倒好,硬是弄不明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什么都想要,什么也不想给。按照法共体的要求,各成员国均奉法国一把手为元首,除法国外的其他成员国在经济和内政等方面享有一定的自主权,至于关键性的外交和国防等权利依然掌控在法国手中,这是一种典型的换汤不换药,把别人都当傻子的做法。

法共体在非洲的部分成员国

法共体成立之时,被法国殖民统治了70余年的几内亚便直接宣布拒绝加入法共体。2年后,贝宁、马里和尼日尔等成员国纷纷宣布脱离共同体,法国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而难以阻止。为了进一步向成员国示好,法国紧接着宣布解散共同体的参议院,并表示承认其他成员国的独立地位。其他未脱离法共体的成员国因此也摆脱了法国的控制。

自此之后,法共体名存实亡,成员国只剩下7个不说,法国的意志也在共同体内得不到彰显,各成员国之间主要以相对紧密的经济交流为主。即使这样,法国依然迟迟不愿意放弃法共体这个组织,以维系其莫名其妙的传统大国之虚荣,似乎忘了实力才是荣誉的保障,而不是虚名。直到1995年,法国才终于看清现实,正式宣布解除法共体。

非洲部分国家的独立时间

2、另谋出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联邦有英语,法共体则有法语,某种程度上来说,语言的地位也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鉴于法共体已然形同虚设,法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下滑,法国老大戴高乐便于1970年号召一些讲法语的国家组成了一个法语国家组织(英文缩写为OIF),旨在通过这种方式来强化法国在国际事务上面的话语权。

当时正值美苏争霸,各国的外交工作都不好搞,法国既然愿意撑这个头,而且名义上说的是强化法语国家的文化合作,一些国家也就参与了进去,把法国算在内的话,当时足足有21个国家。有了前面法共体的教训,法国这次的步子迈得很稳,直到OIF成立的第17年,法国才进一步提出弄个首脑会议出来当作OIF的最高决策机构。

世界主要语言分布

如同其他国际组织一样,OIF的交流内容也是逐渐由简单至复杂,吸纳的成员国亦愈来愈多,毕竟法国是五常之一,只要不太强势,外交工作比一般国家还是好做一些。OIF在1999年召开的首脑会议上竟然有多达49个国家的首脑参与,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非洲国家占比将近一半。等到2003年度首脑会议召开时,一下子又多了20多个国家参与,达到约70个国家。

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底,世界上共有67个国家或地区在OIF注册了,其中位于亚洲的正式成员国有老挝和越南,观察员国则有韩国、泰国和阿联酋。当然,这些成员国及观察员国并非只认OIF,有些国家会加入多个国家组织,这在现下的世界格局中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有一说一,法国能够以OIF来替换法共体,不失为明智之举,对其国家地位是有补益作用的。

OIF成员国和观察员国分布

结语

综上所述,法共体虽说和英联邦一样由殖民演变而来,但是其对殖民地的利益诉求和英联邦完全不同。英联邦能够因时制宜,顺势而行,法共体却偏偏要逆势而上,最后只能加剧矛盾和冲突,让自身的利益受到更大的损失,仅在越南,法国远征军就先后损失了10多万兵力,与此相关的物资、军备更是难以计数。

俗话说,变则通,通则达。法共体既没有适时而变,又没有英联邦的那种文化基础,其解体也是正常。不管到任何时候,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应互相尊重,而不是恃强凌弱,且看现在的OIF,不就能发展至今吗?不仅是法国,所有国家都想发展得更好,但是这种发展不能靠欺压,而应想办法共赢。

参考文献:

《法国史》

《希望回忆录》

《法语国家及地区国家组织》

7 阅读:2755
评论列表
  • 2024-07-08 21:24

    英联邦现如今依然存在,法属殖民地跟法国猜猜了

  • 可以借鉴一下,把推崇中国传统文化的东亚、东南亚几个国家组织起来,搞一个“泛亚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