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曹操口中千里驹的曹休,其实被高估了!

唐宋元明清 2024-08-09 14:43:29

曹休是曹操族子,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被称为“千里驹”,后来更是成为顾命大臣,辅佐明帝,然而这样一位将领,乍一看非常优秀,细看亦是一般货色。

曹休剧照

曹休加入曹军的时间大概率是陈留起兵时,也就是中平六年(公元189年)。

以太祖举义兵,易姓名转至荆州,间行北归,见太祖。

此后接近二十八年的时间内,曹休都默默无闻,职位止于虎豹骑宿卫。

如果曹休有能力,他会二十多年没什么事迹和存在感么?曹操对诸曹夏侯不重用么?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曹休这二十八年没记载理由就是单纯的他实在是没什么事迹,能力也不突出,得不到曹操重视。

也许会有人说曹休比曹操小一辈,没有记载很正常,可曹休中平六年投靠曹操时,他已经十多岁了,跟曹仁间的岁数差距不会大于十岁,即使算他11岁加入,最迟官渡之战期间也该有些存在感,然而却是没有……可想而知他的表现。

直到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冬天,刘备发起汉中之战时,已经接近四十岁的曹休终于能以骑都尉的身份参与汉中大战,并担任实际主帅大破吴兰、张飞——可事实真的如此么?

以休为骑都尉,参洪军事。太祖谓休曰:"汝虽参军,其实帅也。"……进兵击兰,大破之,飞果走。

曹休的本传确实说明了,下辩之战实际指挥是曹休,然而需知,下辩—汉中之战进行了有一年半之久,那么,打完此仗的曹休是什么时候得到升迁的呢?答案是汉中之战彻底结束后,曹休才升任的中领军。

乍一看,曹休得封中领军的原因是他在下辩是主帅,可是看一下隔壁和曹休同样参与下辩之战的曹真是怎么个情况。

曹真打完下辩之战后立刻升中坚将军,这可不是曹操放弃汉中回长安给的,而是打完立刻升职,甚至又给他其他重任去阳平讨高详。

试问如果曹休在下辩表现十分优秀、或者说是主帅的话,曹休会打完下辩之战没有封赏,或者打完吴兰就神隐么?要知道汉中之战可是打了一年半。

太祖拔汉中,诸军还长安,拜休中领军。

以偏将军将兵击刘备别将於下辩,破之,拜中坚将军。从至长安,领中领军……以真为征蜀护军,督徐晃等破刘备别将高详於阳平。

曹真剧照

由此我们可知曹休在汉中之战绝非如本传吹嘘为实际主帅,毕竟看看曹真,他打完下辩之战,立刻升迁。而曹休说是实际主帅结果打完下辩之战什么都没捞着,排除掉曹操赏罚不明的可能,那只能是曹休作用不大,或许他确实在下辩建策过,然而从实际功劳来看,他还不如击刘备别将的曹真。

等到曹丕即位,曹休总算封侯了,录前后功,封了个亭侯,再看看曹真,他很早前就已经是亭侯了,等曹丕继位他已经是乡侯。

录前后功,封东阳亭侯。

录前后功,进封东乡侯。

可见曹休在曹操时代的存在感之弱,军功之薄,若非曹休确无甚可记,他的功劳、事迹不会这么磕碜。

曹丕剧照

那到了曹丕时代是否好些?确有此事,毕竟曹丕对自己的好友都是非常大方的。虽然曹休功劳不多,但是也直接升任为镇南将军,之后更是接连拜为征东将军及征东大将军,这期间只过了三年,功劳也不过是打个孙权别将和烧营数千家。

等最后成为征东大将军时,他的地位已经是曹魏将领地位最高者之一了,这种地位想没有存在感也困难。

文帝即王位,为领军将军,录前后功,封东阳亭侯。夏侯惇薨,以休为镇南将军,假节都督诸军事,车驾临送,上乃下舆执手而别。孙权遣将屯历阳,休到,击破之,又别遣兵渡江,烧贼芜湖营数千家。迁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进封安阳乡侯。帝征孙权,以休为征东大将军。

但是职位高不代表他的战役含金量就一定高,以曹休在曹丕时代战绩最好看的洞浦之战为例吧。

今征东诸军与权党吕范等水战,则斩首四万,获船万艘。

这一场战斗可以说是曹休斩杀战果最大的一次战役,曹丕诏书说斩杀四万,但是曹魏早期斩首数都是以一为十,所以实际上就是斩杀四千,不过数量也不算少了,算上俘获应该会更多。

可是问题是,曹休是如何斩杀这数千人的呢?来看看他具体怎么打的。

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

冬十一月,大风,范等兵溺死者数千,馀军还江南。曹休使臧霸以轻船五百、敢死万人袭攻徐陵,烧攻城车,杀略数千人。

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馀军,击权大将吕范等於洞浦,破之。

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

发现曹休这个战绩的问题没有?那就是他打胜仗是因为他的操作优秀,或者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突出打赢的么?

一开始的数千人斩杀,是因为吕范非常不幸遭遇了大风白刮过来的,说是纯纯的运气也不为过,你只需要在对岸等着人头就好。

张辽剧照

之后的几千人斩杀,是因为他派的是名将臧霸、张辽去突袭,这是建立在手下都是名将宿将的基础上才达成的。

所以说,曹休的胜利,一是他的运气足够好,二是他的将领足够强,三是他的军队足够多。如此的运气,如此的将领,如此的军队,打出这样的战绩不是理所应当的么?

因此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吹的,事实上曹休最后撤退还被反过来击杀了数百人。

秋九月,魏命曹休、张辽等诸军大出,数道来逼……仁退,诸军乘胜破曹休、张辽等,魏引退。

将军全琮、徐盛追斩魏将尹卢,杀获数百。

当然也许会有人觉得曹休被贬的一无是处,如果曹休一无是处,那他怎么会让孙权如此头疼呢?

诚然,曹休才具一般,不过洞浦一战确实是没觉得曹休才具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可能也就派臧霸、张辽去突袭斩杀几千人——但是这也是建立在手下都是名将宿将下的成果。

曹叡剧照

接下来这一场战役,曹休打的还不错,这一战大概也就是进入曹叡时代后,为什么曹休地位能高于曹真的原因了。

明帝即位,进封长平侯。吴将审德屯皖,休击破之,斩德首,吴将韩综、翟丹等前后率众诣休降。

自孙策夺皖起,这已经是皖城第六次易手了,曹休能在东吴正常状态下强占皖城,斩其将,还是有些水平的,至少这一战还是不错的。

但是也不能因此而过于高估他。

曹魏在东线的兵力是非常多的,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差,所以到石亭之战时,三路大军光曹休一路就有十万,有着如此雄厚的资源能打出如此战果固然不错,然而——这难道不是理所应当的么?你掌握东线如此强大的军队,如果打不出战果那跟酒囊饭袋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这一战曹休固然不错,但是仅凭此想大吹恐怕也是有些困难。

曹休还是需要其他战役来证明自己,可是这一战再往后呢……就是他的收尾战,即石亭之战了。

至于这一战嘛……曹休的表现只能用糟糕来形容,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有贾逵和朱灵救命,他就得交代在这里了,这个时候不仅是他,整个曹魏东线都会震动!

贼将伪降,休深入,战不利,退还宿石亭。军夜惊,士卒乱,弃甲兵辎重甚多。

休将步骑十万至皖城以迎鲂。时陆逊为元帅,全琮与桓为左右督,各督三万人击休。休知见欺,当引军还,自负众盛,邀於一战。

既觉知,耻见欺诱,自恃兵马精多,遂交战。逊自为中部,令朱桓、全琮为左右翼,三道俱进,果冲休伏兵,因驱走之,追亡逐北,径至夹石,斩获万馀,牛马骡驴车乘万两,军资器械略尽。

宠上疏曰:"曹休虽明果而希用兵,今所从道,背湖旁江,易进难退,此兵之洼地也。若入无强口,宜深为之备。"……会朱灵等从后来断道,与贼相遇。贼惊走,休军乃得还。贼见逵军,遂退。逵据夹石,以兵粮给休,休军乃振。

这一战,曹休以精锐十万对陆逊九万,只从军队数量上来说,他是优势。

他也知道这点,所以还十分自信的主动邀战陆逊。

陆逊剧照

可是,他却不知道,既然陆逊敢在这里和你决战,那他必然占据地利,所以连后方的满宠都说那里属于兵之洼地,可曹休却似乎不知这点,甚至还主动邀战陆逊。

结果也是可想而知,曹休被暴打,损失上万军队。不过此刻曹休知道搞埋伏,白天还能勉强保持阵型不彻底崩溃,打了那么多年仗,终究也是有点经验了,可惜完全没有用,最终结果还是被陆逊追亡逐北。

好在有朱灵和贾逵给他擦屁股,没有让十万大军彻底被歼灭。

这一仗曹休以主帅来说,可以说是十分失败的,明知中计、地形不利,却还怀着侥幸心理与傲慢的心态与陆逊决战,若非陆逊过于谨慎以及朱灵和贾逵救援及时,他恐怕将为陆逊所俘,其才根本不能为帅。

不过以将领来说,曹休这一战倒是没有那么差劲,起码有一点战术能力和御下能耐,知晓埋伏(虽然没用),被打一顿没有当场溃散(但当夜崩溃),最后被陆逊以少破多,也是全方面不如陆逊了。

可以说,以才具论,曹休此人着实不行,早年无甚功绩,下辩之战功劳注水,对吴战绩建立于丰厚的军队和将领资源上,正面作战也是完全被陆逊暴打,朱桓说他的话并没有什么问题,如果不是因为他姓曹,他根本没有在那个位置的才能。

即使除去才能,曹休在做人方面也不怎么样。

石亭之战曹休自负引来惨败,最后是得贾逵救援才得以逃出,而他却埋怨、意图羞辱贾逵,十足的小人作风。

休怨逵进迟,乃呵责逵,遂使主者敕豫州刺史往拾弃仗。逵恃心直,谓休曰:"本为国家作豫州刺史,不来相为拾弃仗也。"乃引军还。

魏书云:休犹挟前意,欲以后期罪逵,逵终无言,时人益以此多逵。

虽然他为人也有孝顺的亮点,可是为人岂能是单看孝呢?心胸狭隘,恩将仇报,小人作风,才是曹休性格更好的写照。

综上所述,曹休不论道德还是才能,都是虽有亮点然总体来看终究是瑕不掩瑕的角色。

他的成绩是建立在曹魏给他丰厚的资源和将领上做到的。

他的为人总体来看也是糟糕。

其战绩换成其他军事在及格线以上的将领,即兵有东线二十军精锐,将有张辽、臧霸,相信别人干的也不会比他差到哪里去,跟富二代创业赚钱一个道理,他的兵不是他打出来的,他的将也不是他练出来的,终究只是个吃现成,掌握着雄厚资源的“二代”罢了。

对他的评价,用朱桓的那句话就够了,“休本以亲戚见任,非智勇名将也。”

2 阅读:122

唐宋元明清

简介:一位历史/影视的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