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编辑:大核有料
在刚刚过去的情人节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相较于往年,今年商场成群结队出来逛街的情侣明显少了很多。
和过去人满为患十分火热的情人节相比,今年这个情人节就像是一个很正常的周末,互联网上各种推荐男友购买情人节礼物的短视频也显著减少。
以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为例,一家花店老板在本月13号下午17点接受记者采访时,当天他们店里接到的鲜花订单不到10笔,不少同行也在表示,今年的花店生意非常惨淡。
据了解,以往到情人节的时候,这些花店进货都要100扎起步,但今年所有类型的花朵进货量也才20扎,不敢多进的根本原因在于,花店老板也害怕亏钱。
除了市场给出的反馈外,相信大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以前经常在朋友圈秀收到礼物或者红包转账的人慢慢变得越来越少。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男性不愿再给女友赠送鲜花礼物?情人节热度不复以往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消费形式改变
首先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如今的人们在选择消费时,已经没有了以往那种热情。
一些觉着新鲜的女孩子就会下意识地给男友分享,出于对女友的喜欢,不少男生就会选择掏腰包。
这种模式在过去非常常见,其实不光是情人节,各种各样的节日,甚至就连立秋、立冬这样的节气也成了商家营销的手段。
什么“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冬天的第一顿火锅”,乱七八糟的内容在前几年随处可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营销手段已经让消费者们越来越不感冒,毕竟同样的套路重复使用,也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
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就是,只要把商品和“爱情”挂钩,这种商品往往就会遭到男性消费者的强烈抵制。
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当下人们的消费形式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则是人们过节的热情开始降低。
其实不光情人节,像去年的七夕节、圣诞节都一样,曾经这些节日里的消费主力军都是情侣,但现在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去年短视频平台上有过这样一则热梗,那就是七夕节的“捡花小组”收获不如往年,虽然是梗,但这也是事实。
根据香港一家婚恋机构的调查发现,在2024年情人节的时候,受访群众里,不打算送礼物的男性人数占比达到了22%,女性则占到了18%。
这一数据到了今年又进一步提升,调查发现,有27% 的男性以及32%的女性不打算送礼物。
也就是说,曾经非常火热的情人节,在这两年正开始慢慢遇冷,在这种背景下,花店里的鲜花自然就面临难卖出去的尴尬处境。
其实不光是鲜花,曾经被小年轻视为代表“爱情”的巧克力销量也发生了明显下滑。
也就是说,曾经在商家营销下,让消费者“为爱买单”的情况,如今也开始发生了转变。
根据《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的数据,年轻人的消费变化十分明显,尤其是25岁及以下的年轻人,他们更愿意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买单。
在26到30岁,30到35岁的人群中,这样的占比同样也开始呈现上升趋势。
而这种消费形式的转变,让一些能增加人们生活质量的商品,如智能家电、扫地机器人、电子潮玩,以及其他更为实用的商品销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除了能直接提升生活质量的商品外,有助于人们提高精神品质的服务业消费也呈上升趋势。
如按摩、睡眠健康、户外运动、旅游以及其他差不多类型的服务业的消费水平也在逐年增加。
以往在商家的营销推广下让年轻消费者产生冲动消费的情况正在逐年减少,而这就是情人节消费遇冷的一个原因之一。
礼物选择趋于理性
虽然过情人节的人数相较于以往发生了一些改变,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是有不少情侣会出于“仪式感”需求,选择在情人节这天送礼。
不过相较于以往情人节送礼情况,今年的情人节礼物消费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以鲜花为例,不少消费者表示,如今的鲜花价格居高不下,一些品相较好的玫瑰花,单枝价格稍微便宜的高达七八块,贵的甚至高达十几块。
而鲜花又不能长期保存,属于一种即时性的消费品,权衡之下,继续送鲜花的性价比就比较低。
那么现在过情人节有哪些消费品出现了新增长呢?
首先是葡萄酒等产品的需求出现了不小的增加。
数据显示,在情人节当天,果香酒品成为提升约会仪式感的主角,相较于鲜花,酒类产品反倒更能提升节日的氛围感。
除了酒类产品外,在情人节当天,各大平台搜索量激增的礼物变成了黄金首饰!
在当下金价飙升的背景下,选择送更为保值而且还可能附带增值效果的黄金也就成了情侣之间送礼的最佳商品!
数据显示,在情人节前夕及当天,一些品牌和商家推出的小克黄金玫瑰、金箔玫瑰的销量非常受欢迎。
尤其是一些重量仅有1克多点的小黄金花束,非常受年轻人的欢迎。
这些首饰价格在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相较于动辄一两百块钱的真鲜花,这种黄金小花束的性价比就显得非常高。
这类商品既能满足情侣之间对“浪漫”的需求,同时还能附带“保值”的属性,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也就成了很正常的一件事。
除了这些原因外,一些女权主义者在这些年来干出的各种骚操作,例如收到他人送的礼物后,转手就卖到二手平台的情况屡见不鲜。
随着这种事情被披露得多了,所谓的“舔狗经济”也变得不再吃香,再叠加年轻人结婚意愿的降低,情人节消费与往年相比有所降低其实并不奇怪。
结语
其实情人节并不是没有人过,只不过当下人们的消费习惯已经趋于理性,在过节的形式或者消费上发生了转变。
再加如今的很多男性不愿再替商家的过度营销买单,所以才造成了当下的这幅局面。
相较于以往的过度热情,如今这种恰到好处的浪漫,或许才能给生活增添更多的浪漫。
只是以往过热的市场与如今形成了反差,所以才让本该正常的情况,变成了所谓的“冷清”吧。
参考:
新浪财经:年轻人连婚都不结了,那情人节还要不要过? 2025-02-14
映象网:“浪漫+保值”成年轻人消费新顶流 情人节黄金玫瑰热销 2025-02-13
封面新闻:封面有数丨情人节即时零售趋势洞察:近1/4礼品晚间送达 手办、葡萄酒等品类成送礼新宠 2025-02-14
上观新闻:情人节将至市场冰火两重天:花店生意清淡,平台好货上午就售罄 2025-02-13
花真金白银买朵花然后插在牛粪上不值得啊[笑着哭]
这叫摆烂?这叫觉醒,知道不?
情人节,情人是什么东西不知道?还在这叫?
女人收了礼物不代表同意!谁还傻傻的继续送!!!
最可怕的是,买花送出去了,得到的回应是:就这?
除了鲜花批发或是产地周边略微便宜点,现在一束最简单的9朵玫瑰花,就得128-168起,更不要说那些多的,大的,进口的,有那几百块,还不如直接发红包或是自己吃一顿,花大几百买一束花毛用
毫无性价比[打脸]
大部分男的从来没收过情人节礼物,全是是先送后收到回礼。可想而知这种思想环境下,男女平等说说而已。再说现在男女都不差钱的主,送这个鲜花礼物提不起一点情绪。这个节日,说好听呢是女性福利节,难听点这是舔狗节
不知是真是假,我们这里平时8到10元一支的玫瑰花情人节卖15元一支,很多饭店也座无虚席[呲牙笑]
为什么要去过一个西方传统的情人节[得瑟][得瑟]
毁三观的人越来越多
我们小区蜡烛从小区门口摆到单元楼,晚上还放很久的鞭炮,超过5分钟,不知道是哪个大怨种!
花了几天时间精心挑选,然而人家并不满意,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再好的脾气也就没兴趣了
谈锤子恋爱,不如洗脚,情人节那天叫了个JS,安逸得很[笑着哭]同样是花钱,为什么不选择自己舒服的方式。
有多少女生送男朋友或老公礼物的
所有的好节日几乎都离不开两个字:消费。 这都是商家们制造和贩卖出来的需求和焦虑, 现在鲜花市场惨淡冷清了,说明00后,05后消费观已经改的我们8090后不认识了
小编你讲话要凭良心,不是男性集体摆烂,是女性既收了花礼物和红包又摆烂,
男女平等的年代女性的特权更大了是不
要什么女盆友?是美食和游戏不香吗?[得瑟][得瑟][得瑟]
应谈的谈,应结婚的结。说“恐婚”,都不是那时间段。消费低,有可能是年后刚上班,年前和年后事情不同
主要是那一天花价涨成啥样了
今年什么情况你不知道啊?钱有那么好挣吗?有多少人开年到现在都还没有找到工作!
铜臭社会,开台豪车去泡妞,比你送十万支玫瑰管用得多🚬
最可怕的是,买花送出去了,得倒的回应是:就这?
中国只有一个七夕情人节吧[得瑟]
老夫不复年轻,早已没有了情人节,只有柴米油盐[捂脸哭]
[得瑟]我选择上三楼
大家收入少了没钱买了
送花给小仙女?还不如送给我家猫买两条鱼划算
年年送花!年年送花!你就不能变通一下?活该你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