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钙片与不吃钙片的老人,有什么区别?医生说出实话,不妨看看

李可乐知识分享 2024-09-07 17:04:33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钙片,可以说是一种保健品,也可以说是钙补充剂。

2018年,中国保健品市场数据显示:

补钙类保健品,占据了约18%左右的市场份额,属于销售占比较大的保健品类别之一,尤其在骨质疏松高发的老年人群体中很受欢迎。

而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的数据发现:

2017-2018年期间,美国约有43%的成年人,服用膳食补充剂,其中钙片是常见的补充剂之一,尤其在老年女性群体中,补钙率达到61%。

所以,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补钙似乎成了很多老年人的“共识”,他们都觉得,补钙与不补钙,差别还是很大的。

钙片吃与不吃,对老人有什么影响?

钙,作为构成人体骨骼的主要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由于代谢功能下降,钙的吸收能力逐渐减弱,钙质流失变得加速。这时,不少人选择了通过钙片补充体内钙质。

那么,吃钙片与不吃钙片的老年人,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科学界对钙片的研究。

《临床内分泌学与新陈代谢杂志》曾刊登过一项,来自加拿大的为期10年的研究,这项研究表明,常规补钙的女性与那些不补钙的女性相比,寿命有所延长。

为何补钙能延年益寿呢?

这与钙质,对人体代谢和骨骼健康的广泛影响密不可分,钙不仅仅是构成骨骼的核心元素,它还参与肌肉收缩、神经传导、血液凝固等一系列生理过程。

当老年人缺乏足够的钙质时,骨质疏松的风险大大增加,这意味着骨折的几率上升,而骨折往往对老年人是致命的,尤其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骤降,骨骼的钙质流失加剧,骨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补钙的作用就是通过提供额外的钙质,帮助维持骨骼的强度,降低骨折的风险,从而间接延长寿命。

对于老年人来说,吃钙片与不吃钙片的区别,体现在骨骼健康上。

吃钙片的老年人,由于摄入了额外的钙质,可以有效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

骨质疏松是一种由于钙质流失而导致的慢性病,骨密度降低,骨骼脆弱,稍有磕碰就可能引发骨折,而吃钙片的老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骨骼的密度,增强骨骼的强度,减少骨折的可能性。

然而,吃钙片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钙的吸收还依赖于维生素D的作用。

即使摄入了足够的钙,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D,钙的吸收率依旧会很低,维生素D在阳光的照射下通过皮肤合成,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除了补钙,还需要适当的日晒来促进钙的吸收。

相反,不吃钙片的老年人,如果饮食中钙质摄入不足,又没有通过其他方式补充,长期可能面临骨质流失加快、骨密度下降的风险,骨骼脆弱后,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髋部、腕部和脊椎的骨折。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中最常见且最危险的骨折之一,因为一旦髋部骨折,老年人的行动能力受到限制,康复时间长并发症的发生率高,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需要补钙。

事实上,盲目补钙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影响,钙片的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血液中钙含量过高,进而增加患肾结石、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医生通常会建议通过饮食摄入天然钙源,如奶制品、深绿色蔬菜等,而对于那些通过正常饮食已经摄入足够钙质的人群,补充额外的钙片可能会导致体内钙质堆积,钙质过剩可能导致钙沉积在血管壁上,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过量的钙质,也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肾结石等问题的发生。

在考虑是否补钙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通过检测钙水平,判断身体是否真的需要额外的钙质补充,合理的补钙不仅仅是数量上的调节,更需要平衡饮食,和其他营养素的搭配。

这些情况出现,你可能要补钙了

并非所有人,都需要补钙。

尤其是那些日常饮食均衡、身体代谢良好的人群,有一些特殊的老年人群体,确实需要额外的钙质补充,比如患有骨质疏松、甲状旁腺功能异常,或者某些长期使用药物(如类固醇药物)的老年人。

这些群体,由于身体某些生理功能的紊乱,导致钙质流失或吸收能力下降,无法通过饮食摄取足够的钙质,从而需要借助钙片补充。

骨质疏松患者,是最常见的需要补钙的人群。

骨质疏松的发生,是由于骨骼的矿物质密度下降,导致骨骼变得脆弱、易碎,补钙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更多的钙质,帮助维持骨密度,降低骨折的风险。

而甲状旁腺功能异常患者,则由于体内钙磷代谢失调,容易导致血钙水平下降,也需要通过钙片来维持正常的血钙水平,某些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的老年人,药物副作用会抑制钙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这些患者往往也需要补钙。

如果你开始出现了一些不适症状,比如腿脚抽筋、牙齿松动、骨骼酸痛或是容易骨折,那么你可能要考虑是否需要补钙了,这些症状都是缺钙的典型表现。

腿脚抽筋,是缺钙最常见的初期症状之一。

钙质参与肌肉收缩与神经传导,当体内钙质不足时,肌肉神经的传导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肌肉不自主收缩,出现抽筋现象,牙齿松动和骨骼酸痛也是缺钙的表现,钙质缺乏会削弱骨骼和牙齿的硬度,导致这些结构变得脆弱,出现酸痛和松动的现象。

严重缺钙者甚至可能出现自发性骨折,也就是在没有外力作用下,骨骼自行发生断裂,这往往是钙质长期缺乏导致的骨质疏松所引发的。

这些症状告诉我们,不能等到骨骼出问题了再想到补钙,而是要通过日常的健康管理,及时发现钙质不足的信号,早做预防,对于一些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体检,关注骨密度和血钙水平。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身体的需求,避免骨骼健康问题的恶化。

我们也要认识到,补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身体需要持续的钙质摄入和吸收,除了钙片,日常的饮食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坚果等,也能够有效帮助身体获得足够的钙质。

缺钙不一定有典型症状,可能需要检查辅助

许多人认为,缺钙一定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事实并非如此,有些时候缺钙的表现是隐匿的,需要通过专业的检查才能发现。

人体对钙的需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钙质的流失和补充是日积月累的,短时间内的钙质流失,可能不会引发明显的症状,有些老年人即使体内已经开始缺钙,由于症状不明显,往往不会引起重视。

钙的缺乏,有时可能表现为轻微的疲劳、关节酸痛或者不易察觉的骨骼密度下降,而这些症状通常被误认为是衰老的正常表现,许多老年人即使已经处于缺钙状态,也不自知。

直到发生严重的骨折,或骨质疏松问题,才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要确定自己是否缺钙,最科学的办法是进行一些专业的医学检查,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血钙检测和骨密度检测。

其中,血钙检测是通过抽血化验,来测定血液中钙离子的浓度,这一检测可以直接反映出体内的钙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血液中的钙水平并不一定能完全反映骨骼中的钙含量。

血钙水平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和维生素D的水平。因此,血钙检测只能作为判断体内钙水平的一个指标,不能单独用来判断是否缺钙。

骨密度检测,是一种精准的评估工具,通过双能X线吸收测定来测量骨骼中的钙含量,从而判断骨密度的高低,骨密度越低,表示骨骼中的钙质越少,骨骼越脆弱,发生骨折的风险越高。

这一检测方法,特别适用于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以及监测补钙治疗的效果。

这些医学检查,老年人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钙质状况,而不是凭借感觉或症状,来决定是否补钙,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健康管理需要科学依据,而不是凭借个人经验,或他人的建议。

每个人的钙质需求不同,补钙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而不是盲目跟风。

医生结语:

钙片的作用,在老年人健康中的确举足轻重,它并不是所有老年人都必须依赖的“神药”,补钙的确可以延年益寿,尤其是对那些骨质疏松、高钙流失风险的人群来说,补钙可能是预防骨折、维持健康的重要方式。

然而,盲目补钙也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风险,甚至影响到其他健康问题。

我们在考虑是否补钙时,应该首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通过医学检查了解钙质水平,再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补钙方式。

钙片的作用重要,但并非不可或缺,日常的饮食调整和适量运动,同样对维持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对老年人来说,健康不仅仅是对症下药,还需要从预防做起。

参考文献:

《钙与人体健康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14(8): 123-125.

《老年人钙缺乏与补钙治疗的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 40(12): 5874-5877.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及预防策略》[J]. 中华医学杂志, 2018, 98(15): 1132-1136.

3 阅读: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