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旁有个神秘王国,独立600多年没人知道,去过的中国人仅2位数

幺妹儿扒娱乐 2025-01-20 11:01:04

在现实世界中,很难想象,居然还有人类鲜少到达的神秘国家。

有这么一个国家,就在西藏旁边,自从建国独立之后有600多年没有人了解,当地人就跟与世隔绝一样。

这里纯粹宁静,充满了神圣,比西藏还要更加让人出乎意料,虽然开放旅游,但去过的中国人仅有两位数之多。

这里是什么地方呢?又是什么原因与世隔绝呢?

世外桃源木斯塘

提到藏族和藏区文化,许多人总是会联想到我们国家的西藏少数民族,实际上藏区是一块儿很大的区域。

小到国内的西藏、四川、云南,大到中国、尼泊尔等喜马拉雅山脉沿线的国家大多都有这种文明。

西藏一直以来因为风景优美、文化丰富、地理环境独特而被大家视为适合探索之地。

只不过,因为旅游开发,西藏已经逐渐被大家所认识,揭开了它原有的神秘面纱。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相距西藏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号称“西藏之外的西藏”的地方,也被称作“喜马拉雅的明珠”。

在这里的藏族文明保留得更加完好,它就是木斯塘。

木斯塘与西藏的萨嘎县以及仲巴县紧靠着,从领土上来看,它属于尼泊尔的一部分。

因为地理位置处于海拔比较高的位置,交通不便,这些年又在政权方面经历了种种变化。

木斯塘之前一直比较封闭,这里的居民过着近乎于自给自足的生活。

一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尼泊尔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木斯塘才正式对外界开放。

不过,宗教文化不同,思想观念不同,刚刚开放的木斯塘当地居民对于外界非常排斥,一度只有尼泊尔的人们才勉勉强强被允许进入。

就这样一直保持着传统且封闭的模式将近又二十年,各个国家对于世界的探索程度越来越高的前提下,木斯塘的治理人员和当地,慢慢接触到外面世界的居民才渐渐消除了排斥的心理,提高了包容程度。

因此,木斯塘真正与外界有所往来,是在千禧年代前后。

这一时刻,来自于国外的旅行者、探险者开始陆陆续续到达这里。

木斯塘对于旅行的要求非常严格,他们适应了配额制,每年允许到来的外国游客只有几百个名额。

不仅如此,假如外国游客想要进入这里,第一件事就是办理相关许可证。

听着容易,但是实际操作可并不简单,首先得通过重重审核,然后需要支付一笔相当昂贵的费用,这笔钱相当于买断了未来10天在木斯塘短期许可。

一趟下来,光是办理许可证的花费就高达500美元。

假如许可证到期想要继续留在这里的话,就需要把许可时间以每天50美元的金额给续上。

所以将近几十多年以来,到达过这里的外国游客少之又少,我们国家来这儿旅行的人两只手都能数得过来,仅有两位数那么多。

藏族文明

木斯塘吸引外国游客前来的,不仅仅在于与世隔绝的神秘以及险峻的地势,其中更让人们在意的是木斯塘的文化背景。

根据当地考古发现,木斯塘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人工开造的石室洞穴。

这些洞穴密密麻麻的分布在陡峭的悬崖一侧,从远处眺望它们的形状与蜜蜂的巢穴形状相似。

经过考证,最早的洞穴可以追溯到与我国的青铜时期并行的同一时代。

这么多年只有当地人生活,此处人迹罕至,保存仍旧完好,没有遭到破坏。

在这些洞穴群当中,存在着大规模的生活所用器具、宗教用品和一些壁画与雕刻等艺术品。

而且在洞穴之中,有很多令人意外的藏香,有的洞穴被确定是古时候用来制作香料的场地,至今仍然能够在这块儿地方闻到隐隐约约的香气。

在木斯塘,最著名的景点叫作“强巴寺”,殿内供奉的是弥勒佛,其身长15米,而四周的墙壁上全部都是佛教人物的画像,进去之后震撼感十足。

整座寺庙高达17米,外部是用石头所砌,能够抵挡当地的好冷,无论是建筑工艺还是建筑方式尽显智慧。

从远处看,强巴寺既庄严,又在太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虽然木斯塘生活的居民不多,他们的房子三三两两散落在高原之上,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里的信徒一点儿也不少。

木斯塘区域内的寺庙多达数千座,每走几步就能遇到一座。

在寺庙中,转经筒不停地在被转动,念经的声音不绝于耳,随处可见虔诚的朝拜者。

雪山、蓝天、寺庙、朝拜者和白墙红瓦的建筑,不得不说,此处绝对和我们国家的西藏非常相像,都有着丰富的藏族文明。

尤其是当外界科学技术充斥一切,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能够坐上飞机高铁,用上手机无线的时候,木斯塘的文明停留在几百年之前,这么多年一直没怎么改变过。

他们没有高楼大厦,过着最传统的农耕和游牧生活,因此保留了较为原始的民族文化。

甚至曾经有历史学者说过:也许木斯塘是西藏藏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我们的藏族文明与其在很多年前一脉相承。

木斯塘的历史

为什么会说一脉相承?木斯塘这个地方和西藏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一路向东经过尼泊尔等国家逐渐传入了我们中国。

因为西藏地处我国西部,是最先接触到相关文化的地方。

其实在古印度佛教传入我国中原之后,经过一系列演变,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汉传佛教。

而西藏夹在中原和古印度之间,在很多年之前与木斯塘同属于吐蕃王朝之下,既受到了西域国家的影响,也受到了东方的影响,二者兼具。

但是说白了,地理位置摆在那儿,肯定是受西域的文化影响更大一些。

从汉朝到唐朝乃至后来的朝代,丝绸之路上西域各国交往密切,贸易往来更加频繁:

时间具体追溯到吐蕃王朝时期,这里不仅仅有马帮商人带来的食盐、茶叶等交易物品,形成了南亚与青藏高原的贸易枢纽。

更是一个文化与文明的“中转站”,见证了佛教和藏族文化的兴盛与传播。

阿里三围时期,木斯塘的艺术有了更明显的发展,壁画融合了藏区、尼泊尔等多地的风格。

等到十八世纪晚期的时候,尼泊尔的铁骑四处扩张,木斯塘这个地方被来自于尼泊尔的廓尔喀军队侵入。

由于实力悬殊,双方的差距太大,所以木斯塘王室迫不得已之下向尼泊尔妥协,该地政权发生了十分重大的变化。

不过虽然木斯塘归属于了尼泊尔,但是它们在实际的管理上仍然是王室来负责,拥有高度的自治权利。

以至于将近几百年,这里的语言、文化以及习俗等等依旧保留着原本的藏族传统。

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2008年,木斯塘再次迎来了政权上的转折:

尼泊尔官方宣布正式废除木斯塘王室的存在,晋美·帕巴·比斯塔成为了木斯塘历史上最后一位君主。

事实上,对于木斯塘当地的居民来说,从他们归属于尼泊尔。

到现在为止,王室的权力早就在无形之中不断衰落,已经近乎于名存实亡了。

这里的王室更像是英国王室一样,是一个身份的象征,所以他们的王室成员也能坦然接受这一现实,没有反抗引发冲突。

木斯塘的居民家中其实常常摆放着他们王室成员的画像,以及藏族特有的绘画艺术品等装饰。

于他们而言,生活并没有改变,一切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进行着。

假如现在来到木斯塘,可以发现,这里的年轻人在向老一辈学习唐卡绘画,他们用矿石颜料仔细描绘着墙上的壁画,也有很多不同年纪的人去寺庙里朝拜、颂经。

站在木斯塘的土地上,仿佛时间一下子回到了几千几百年之前,也难怪人们把木斯塘称作“璞玉”一般,一切都是最开始的模样,这在现代社会实在是太难得了。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0 阅读:26

幺妹儿扒娱乐

简介:谷梁子淳晨罗说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