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市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属咸阳市,因北临渭河、南依秦岭而得名。兴平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渭北高原南缘,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主要景点有:兴平古城、汉画像石馆、汉长城遗址、马嵬坡、秦兵马俑博物馆、秦公陵园、秦陵地宫等。
兴平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八景”和“十景”之说,八景即:北岭横空(高平关)、南岭盘云(唐兴军)、渭水流金(渭河)、马嵬坡下(马嵬坡)、秦陵地宫(秦陵)。
兴平古城
兴平古城,又称兴平城、兴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兴平市西郊约2公里处,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兴平古城始建于西汉末年,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兴平古城始建于西汉末年,兴平城是我国目前保存较完整、规模较大、时间最早的古城池,也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之一。兴平古城为正方形,东西长670米,南北宽约535米,周长约为8公里。城内现有面积约1平方公里。兴平古城因其平面呈正方形而得名,故也称“方城”。城内建筑布局合理,设计科学合理,具有典型的关中地区的地方特色。城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砖石结构城池的典型代表,是我国现存较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城墙。兴平古城内有大量的汉代建筑遗存和文物古迹。
汉画像石馆
汉画像石馆位于兴平市城西8公里的西宝中线北侧,东距西汉咸阳宫5公里,北距汉长安城12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980年,1986年对外开放。馆区占地面积10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20平方米,分为汉画像石陈列区、汉画像石拓印区和汉画像石艺术研究院。馆内收藏汉画像石文物2000余件,主要有:河南洛阳武周时期的石棺、石案、石枕;山东青岛出土的汉代石棺;安徽合肥出土的汉代石刻;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画、漆器等。
馆内以汉画像石为中心,以汉代文化为背景,集中展示了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先后成功地举办过中国首届汉画像石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汉代石刻艺术展、中国汉画像石研讨会等大型学术活动,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探讨汉代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基地。
汉长城遗址
汉长城遗址位于兴平市北关街道办、兴平镇和小王镇的交界地带,南起陈仓区马栏乡,北至彬县,东西约50公里,南北约20公里。据《史记》记载,汉长城建于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历时近20年。“汉长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长城体系工程,被誉为“天下第一关”。在兴平境内,共有11段长城。其中马栏乡境内的汉长城,是我国现存最长、保存最完好的一段长城。
马栏乡地处北依秦岭、南临渭河的秦岭南坡地带,南邻彬县、北接长武县。境内有著名的马栏河和黄堆河两大河流贯穿而过。全乡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总面积为52.5平方公里。
兴平汉长城遗址在今小王镇南堡村、陈仓区马栏乡南堡村和马栏镇小王村交界处,有南堡、北堡、平堡三个关口。其西端与北堡村相望;东端与马栏河沿岸相邻;南端与黄堆河沿岸相邻。
马嵬坡
马嵬坡位于兴平市城西北隅,东起兴平北路,西至兴平市南张家胡同,长约690米,南高北低,坡陡而斜。相传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在这里邂逅相遇,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唐玄宗因思念杨贵妃而修建的离宫“兴庆宫”就在这里。这里土地肥沃,是唐代著名的皇家园林。杨贵妃死后,玄宗为怀念她,于公元755年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坟,称“马嵬坡”。此后杨贵妃就葬在这个地方。
马嵬坡上有杨贵妃墓、杨贵妃博物馆、杨妃池、寿王坟等古迹。这些古迹虽然都已被毁掉或不复存在了,但仍能看出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现在马嵬坡上有一座杨贵妃纪念馆,馆中陈列着许多与杨贵妃有关的文物和图片。纪念馆的后面有一个“爱情广场”,是为了纪念杨玉环和唐玄宗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而建的。在这里可以看到当年唐明皇和杨贵妃在这里共度美好时光的情景。
秦兵马俑博物馆
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兴平市,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也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的国家一级博物馆。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投资兴建,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管理运营。秦兵马俑博物馆共分为三个展区,第一展区是一号坑,第二展区是二号坑和三号坑。
第一号坑呈曲尺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第二号坑呈曲尺形,东西长20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5260平方米;第三号坑呈圆丘形,东西长70米,南北宽70米,面积为9260平方米。这三个俑坑为秦俑坑的主体部分。从一、二号坑道出土的陶俑、陶马、青铜兵器和战车等千余件文物在这里展出。
秦公陵园
秦公陵园位于兴平市南郊,南依终南山,北临渭水。秦公陵园始建于春秋时期,历经秦国历代君主的修缮和扩建,现已发展成一座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皇家陵园。园内现存建筑多为清代至民国年间的建筑,包括陵邑、神道、陵园围墙、秦公祠和碑林等。
秦公陵园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第一座陵邑,也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园。陵园总面积约6.24平方公里,南北长约6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建筑面积约81万平方米。秦公陵园主体建筑有“宣室”和“陵邑”两座宫殿建筑。其中“宣室”又称“前殿”,是祭祀和处理国事的地方。秦公陵园布局严谨,建筑雄伟、规模宏大、气势壮观。陵园内出土的大量文物更是见证了当年秦公在此生活的点点滴滴,因此秦公陵园是研究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秦陵地宫
秦陵地宫是秦始皇陵的核心部分,也是唯一保存下来的地下建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呈“凹”字形,由一条东西向大道贯穿而过。地宫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60米,南北宽约100米,面积约7万平方米。地宫上窄下宽,顶部呈拱形。秦陵地宫的一号、二号陪葬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绝无仅有。
秦始皇陵一号陪葬墓是秦始皇的三大陵墓中唯一没有被盗过的一座。在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宝、玉、铜等珍贵物品。现已发现随葬品约8万件,其中包括大量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
二号陪葬墓共发现随葬品7000多件。
二号陪葬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地下宫殿。
秦陵地宫与秦始皇陵之间隔着一条东西向大道,是墓道。在墓道南侧发现有人工开凿的三个长方形竖井。
三个竖井内分别出土了大量的兵马俑和陶马俑,出土时栩栩如生、形态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