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6岁中国游客马尔代夫遭性侵:730天维权无果,跨国司法为何失灵?

历经730天等待,正义仍在路上!2023年6月,26岁的中国游客徐女士于马尔代夫丽思卡尔顿酒店遭受管家暴力性侵。嫌疑人未

历经730天等待,正义仍在路上!2023年6月,26岁的中国游客徐女士于马尔代夫丽思卡尔顿酒店遭受管家暴力性侵。嫌疑人未被采取强制措施,酒店却以10万元赔偿要求签署保密协议。据其披露,案发时管家通过借手机通话借口进入房间,多次试探其独居状态后实施侵害,体液证据、身体伤痕均被采集。马尔代夫警方的两次DNA检测结果迄今尚未公开,案件移交检察院之后便彻底失去联系。中国驻马使馆三度致函施压,然而当地司法系统却始终未曾公布调查进展。

此地法律形同虚设,仿若空中楼阁,本应是人间天堂之处,竟沦为犯罪的温床!” 徐女士揭露跨国维权三大困境:属地执法形同虚设——涉事管家案发后仍正常工作至舆论发酵才遭解雇;跨国企业包庇纵容——酒店不仅拒绝配合调查,反而威胁删除证据、抹黑受害者造谣骗取住宿费;目前她被迫开启国际诉讼程序,向联合国妇女署及国际刑警递交申诉材料,誓言“要让全世界知道马代司法的黑暗”。

酒店方的“公关手段”比犯罪更令人心寒。 面对指控,丽思卡尔顿不仅拒绝配合调查,反而威胁徐女士签署保密协议,甚至以10万元补偿试图平息舆论。更卑劣的是,酒店还雇佣媒体抹黑受害者,称其“造谣骗取免费住宿”。“他们不反思管理漏洞,反而纵容罪犯、践踏尊严!” 网友怒斥这家全球顶级奢华酒店早已沦为权力遮羞布。

跨国维权为何如此艰难?背后暴露三大顽疾。 其一,属地司法的软弱性——小国法治体系易受权贵干预;其二,跨国企业的傲慢——大牌酒店对员工背景审查形同虚设;其三,受害者救济渠道缺失——普通公民面对跨国资本与权力合谋时近乎无力。数据显示,近五年中国游客海外遇袭案件超300起,仅17%获得有效司法救济。

网友支招引爆公共议题:个体抗争需制度护航。 在社交平台上,法律专家建议徐女士发起国际诉讼,同步向联合国妇女署、国际刑警组织递交申诉材料;也有网友提醒保留所有证据链,通过ICC国际刑事法院寻求帮助。这场“一个人的战争”,正在倒逼跨国司法协作机制改革。

“出国旅游安全谁来守护?” 徐女士的遭遇绝非孤例。从泰国按摩店命案到土耳其导游骚扰事件,中国游客频频陷入“高风险陷阱”。专家呼吁建立海外安全预警系统,推动旅游目的地国家与中国签订司法互助协议。毕竟,“诗与远方”的前提是“安全感不过度假”。

结语

当“人间天堂”沦为犯罪温床,当金钱凌驾于生命尊严之上,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同情受害者,更要追问:正义迟到的成本究竟由谁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