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亚马逊“关税成本”戳破特朗普“中国买单”神话,打了谁的脸?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媒体29日曝出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公司计划在商品价格中标注“关税成本”。白宫立即做出强烈反应,称这一做法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媒体29日曝出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公司计划在商品价格中标注“关税成本”。

白宫立即做出强烈反应,称这一做法是“敌对行为”,总统特朗普则怒而给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Jeff Bezos)打电话。

在特朗普与贝索斯通话结束后数小时内,亚马逊公开淡化了相关事件的影响,紧接着宣布,公布关税成本的计划“从未获得批准”,而且“不会发生”。

从这结果看,好像亚马逊和贝索斯被打脸了。可事实是这样吗?

首先,我们先探讨下,亚马逊为什么要标注“关税成本”?

亚马逊计划标注关税成本的核心争议,在于其直接揭示了特朗普关税政策的真实代价——

美国消费者才是最终买单者。

如此,特朗普关税政策的“皇帝新衣”就被戳破了。

毕竟此前,特朗普政府一直宣称“关税由中国承担”,但亚马逊的做法将这一谎言公之于众。

例如,若一双鞋因关税涨价20美元,标注“关税成本”后,消费者将清晰看到政策对自身钱包的影响。

这种“价格透明化”威胁到特朗普政府的叙事逻辑,尤其是在中期选举临近、民调显示64%美国人反对关税的背景下。

白宫的激烈反应,如称亚马逊为“敌对行为”,本质上是对公众舆论失控的恐惧。

特朗普直接致电贝索斯施压,亚马逊撤回计划,这一行为很好的解释了美国“自由贸易”跟美国的“自由民主”一样烂。

例如,美国图兰大学教授罗布·拉卡指出,白宫的反应“暴露了对企业转移公众怒火的担忧”。

而亚马逊作为全球最大电商,其定价策略本应属于市场行为,但政府的介入凸显了“政治凌驾市场”的趋势。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曾多次抨击亚马逊“垄断”,如今却要求其配合政府叙事,这种矛盾进一步削弱了其政策的公信力。

据美国相关民调显示,73%的美国人认为经济状况不佳,71%认为关税加剧通胀。

亚马逊的计划本是企业对政策成本的正常披露,但白宫却将其视为“政治攻击”,这反映出政府试图掩盖政策失败的心态。

例如,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反问“为何亚马逊在拜登时期不标注通胀”,这种转移话题的方式反而暴露了其理亏。

最终,亚马逊的撤回虽暂时平息风波,但公众对关税政策的不满并未消失,反而可能因政府的“掩耳盗铃”而加剧。

特朗普政府将关税视为“美国优先”的工具,却害怕企业揭示其真实成本,这暴露了民粹政策的内在矛盾——

既想通过保护主义赢得选票,又不敢让民众直面代价。

亚马逊70%的商品依赖中国供应链是绕不过的生死劫。

这一事件揭示了美国企业在“脱钩”政策下的困境:既要遵守政府指令,又不想承担成本转嫁的后果。

要知道沃尔玛先前可是想把关税加到我们中国供应商身上来着,被约谈后,才不得不放弃。

现在承受不了,就又打起消费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