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抗日战争(原创)

蝶儿无忌 2020-04-21 18:04:00

关于抗日战争,假如抛开侵略和反侵略这一层不讲,那么我们究竟该用怎样的眼光去看待这场战争?该用怎样的观点去评说这场战争?

虽然这场血雨腥风刀光剑影的厮杀已经成为历史,成为记忆,但是后人对这场战争的评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认识也从未统一过,导致这种分歧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我以为,战争虽然发生在两国之间,但实际上发动战争的是日本军国主义,它并不代表日本人民。很多史料表明,日本人民从内心来说是反对这场战争厌恶这场战争的,因为军国主义发动的这场战争,不仅将四万万中国同胞拖进了万劫不复的苦难深渊,同样,也使日本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因而日本人民也深恶痛绝这场非正义之战。说到这里,我想起了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1933 年3月30日,日军以数十倍游击军的兵力,将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的前身即抗日救国游击军围困于宁安地区马家屯子附近的山上。经过异常激烈艰苦的战斗,游击军终于突出重围。他们在嘎牙河下游大肚子川沟一片茂密的松林里,发现了一辆满载子弹的日本军车,又在附近的河边发现了一具日军士兵的尸体。尸体旁边,留有一张给中国抗日游击队的字条,上面写着:“亲爱的中国游击队的同志们: 我看到你们撒在山沟里的宣传品,知道你们是共产党的游击队。你们是爱国主义者,也是国际主义者。我很想和你们会面,同去打倒共同的敌人,但我被法西斯恶兽包围着,走投无路。我决心自杀了。我把我运来的 10 万发子弹赠送贵军。它藏在北面的松林里,请你们瞄准日本法西斯军射击。我虽身死,但革命精神长存。祝神圣的共产主义事业早日成功!”

署名是“关东军间岛日本辎重队日本共产党员伊田助男”。

由此可以想见,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根本就是不得人心的。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条铁的规律。就战争而言,则是“得民心者得胜利”。战争不仅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抗,更是民心的对抗。民心,是事关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得民心,就得到人民对战争的支持和拥护,即使一时失利,最终也会取得胜利;失民心,就失去人民对战争的支持和拥护,即使靠武器装备一时得胜,最终也会失败。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军国主义灭亡中国的美好愿望犹如五光十色的肥皂泡没过多久就破灭了。尽管当初他们曾是那样的雄心勃勃,是那样的不可一世,但是在不怕死的中国人民面前,他们不过就是一只纸老虎。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不惜以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主权与尊严的民族。

尽管侵略者武器先进,军队训练有素,但在不怕死的中国人民面前武器又能发挥多大的威力呢?诚然,武器可以轰开国门,消灭肉体,终止生命,但它却消亡不了精神;诚然,子弹可以射穿胸膛,大炮可以炸毁肉体,屠刀可以砍下头颅,但它奈何不了精神。烈士虽然死了,但他们的精神留了下来。只要他们的精神不死中国就不会灭亡,中国就不可战胜!

中国何以不可战胜?因为它拥有一个誓死不当亡国奴的优秀民族!这个民族的最大特点就是宁死不屈!

囿于这种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所以中国永远不可战胜!永远战无不胜!

伟大领袖毛泽东曾经指出:“我国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中期共计105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由于国内外原因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

在中国近百年的史册里,写的都是失败和屈辱,何以抗日战争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原因何在?

因为中华民族历来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牺牲精神;有“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是斗志和气魄;有“渴饮雪,饥吞毡。”的志气和坚贞;有“人心齐泰山移”的勇气和执着。面对刽子手的屠刀,他们高唱“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面对敌人的诱惑,他们宁可不要自由也绝不将身躯从狗洞子里爬出!。

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使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一面光芒四射的伟大旗帜。

由此我似乎可以这样说,抗日战争,实际上就是一场是军事力量和民族精神的对决。

为什么这么说呢?

就当时的军事力量来说,中国远不是军国主义的对手,然而事实上中国确确实实胜利了。

孱弱之国,何以打败军事强国?它靠的是什么?是先进精良的武器还是训练有素的军队?

否!

就当时来说,中国尚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弱国,不管是从军队素质还是军队装备都不足以与军事强国日本抗衡,然而,事实是:中国赢了,中国的的确确赢了。

一个貌似强大的军事弱国靠什么打赢当时世界五强之一的日本?靠的不是先进精良的武器和训练有素的军队,而是一种精神。一种让军国主义也敬畏胆寒的民族精神。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我想,淞沪战役和台儿庄战役足以诠释这种精神。

淞沪会战始于1937年8月13日,它是中日双方开战以来的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6个旅30万余人,死伤仅7万余人,而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9个旅共计60余万人,伤亡却高达15余万人。15万这个数字是怎样一个概念,我想大家都很清楚,15万,它足可以垒起一座山!由此可见,中国士兵手里的武器虽然落后,但是他们为捍卫祖国尊严的精神不可战胜,所以当他们手中的武器不能有效抵抗敌人的进攻时,他们便不惜用血肉之躯去抵挡敌人的炮火和子弹,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又冲上去,枪炮吓不倒他们,死亡威胁不了他们,只要还有一口气,他们就会为捍卫祖国而战。所以,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即便和装甲车坦克同归于尽也要捍卫祖国的尊严。血,像泛滥的河水一样流淌,士兵的尸体像谷个子一样垒成了高山。

这就是咱们中国的军人,传承了中华民族精神精髓的优秀的中国军人。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万里长城!

要说台儿庄战役,虽然死伤人数没有淞沪战役多,但是其激烈和悲壮绝不亚于淞沪战役。你看那断垣残壁上垒得像山一样高的士兵的尸体,就足以相见当时的战斗是何等的激烈和残酷,那个惊心动魄的肉搏场面足以使每一个有感知的中国人垂泪三尺。

我们的战士是何等的英勇顽强,掩埋烈士尸体的时候,以至于没法把他们和敌人分开。——他们是用自己的命向列强宣告——中国领土不容侵犯!

所以,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的胜利,而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胜利!

当然,一场持久战的胜利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这场持久战胜利的栋梁!

2010年7月6日星期二

公众号dieerfei2019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