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印度版“杀猪盘”,哪里不会点哪里?

出品©一笔封禅作者@何鲸洛6月9日。印度执法局发布文件称。因小米涉嫌违反该国《外汇管理法》," 向外国实体非法转移资金

出品©一笔封禅

作者@何鲸洛

6月9日。

印度执法局发布文件称。

因小米涉嫌违反该国《外汇管理法》," 向外国实体非法转移资金 ",该局已经向小米技术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小米印度分公司、部分高管及花旗等三家银行发出正式通知。

出于该指控。

印度当局此前已经扣押了小米共 555.1 亿卢比资金(约 6.8 亿美元),现价近 50 亿元人民币。

这次通知意味着上述冻结资金有可能会被没收。

①小米的“孔雀王朝”?▽

公开资料显示。

2014年。

小米进军印度市场。

当年。

小米 3 在印度第一次亮相。

1 个月的时间内。

小米通过线上抢购的方式卖掉了 12 万部手机,短短一个季度,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就达到 1.5%。

2017年。

小米已然成为印度第一大智能手机品牌。

2018年。

小米以28.9%的市场份额领跑印度智能手机市场。

2019年。

小米以28%的市场份额在印度市场蝉联全年排名第一,相比2018年,同比增长5%,依然保持了增长趋势(小米已经在印度市场连续10个季度排名第一)。

2021年。

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研究显示。

虽然小米(包括 POCO)仍据首位,但是24%的占比却比2020年下跌了两个百分点。

2022年。

Counterpoint研究显示。

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出货1.52亿部,同比减少9%,与之相对应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同比减少11%。

其中。

小米以20%的份额排名第一,相较于2021年24%的市占率有所减少。

与此同时。

Counterpoint的分析师Shilpi Jain表示。

印度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在2022年持续上升,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的11%,这种矛盾的趋势意味着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正在从数量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其中。

三星以22%的份额持续排名第一;

苹果以18%的份额从2021年的第四名跃居第二;

vivo以15%的份额排名第三;

小米以14%的份额从第二名退至第四。

2023年4月27日。

Counterpoint最新研究显示。

三星在 2023 年第 1 季度以 20% 的份额,连续两个季度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保持领先地位。

vivo 在 2023 年第一季度也以 17% 的市场份额保持第二位置。

至于小米。

小米与 2022 年第一季度相比出现大幅下滑,在 2023 年第一季度跌至第三位,份额为 16%。

同比下降 44%。

这是该品牌有史以来的最大跌幅。

②印度赚钱印度花?▽

2014年。

古吉拉特邦的人民党主席莫迪成为印度新任总理,中印当时频繁互动。

小米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海。

截至2020年初。

在印度正式注册的中资企业超过500家,绝大多数为私人有限公司,部分为独资子公司、合资公司,少量为代表处、项目办公室等。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

特别是中印边境对峙后。

印度国内反华情绪高涨,中资企业在印营商环境急剧恶化。

印度《铸币报》称。

自2020年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之后。

很多中国公司在印开展业务更为艰难。

“从那以后,印度政府以安全为由封禁了300款中国手机应用程序,并进一步收紧了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投资限制”。

而这。

不过是开始。

2021年12月。

印度税务稽查员突击搜查了小米印度公司。

法庭文件显示。

在收到税务机关的信息后,负责调查违反外汇法等问题的印度中央执法局开始审查小米的特许权使用费支付问题。

2022年1月5日。

据路透社报道。

印度财政部在一份声明中称,在调查发现有逃税行为后。

已经向小米科技印度私人有限公司(Xiaomi Technology India Pvt.)发出通知,要求向该公司追缴65.3亿卢比(约8800万美元)税款。

当天晚间。

小米回应称。

小米在全球范围内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并遵守经营地的相关法律法规。

小米称。

此次印度有关部门要求小米补缴的是2017年4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之间与特许权使用费相关的进口环节税金,与小米近期业务无关,且该官方声明并非最终结果。

4月13日。

小米前印度负责人马努·库马尔·贾因被传唤并接受讯问。

4月26日。

小米印度提交的法庭文件披露。

在调查期间。

印度执法机构“在极端胁迫下”和“命令和强迫”小米印度首席财务官拉奥,在陈述中加入了这样一句话:“我承认XTIPL已经按照小米集团某些人的指示支付了特许权使用费。”

4月27日。

拉奥撤回了相关表述,称其“不是自愿的,而是在胁迫下做出的”。

4月30日。

印度中央执法局表示。

小米技术印度私人有限公司以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的名义向三家海外实体支付了相当于55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8.07亿元)的外汇,尽管小米印度没有从这些实体那里获得任何服务,此举涉嫌违反印度《外汇管理法》。

5月1日。

据路透社报道。

印度执法部门日前以小米印度公司违反印度《外汇管理法》、非法向境外机构汇款为由,扣押该公司约合48亿元人民币的资产。

5月6日。

据路透社消息。

印度法院已解除了对小米公司7.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亿元)资产的冻结。

5月8日。

路透社援引的一份印度法庭文件显示。

小米印度公司指控印度打击金融犯罪执法机构在问询其高管时使用“极端的身体暴力和胁迫”等威胁手段。

对此。

小米自然不会毫无反应。

2022年10月。

印度当局宣布维持印度反洗钱执行局作出的决定,拒绝解冻该笔资金。

小米印度网站在随后的一份声明中表示。

对印度当局的决定感到失望(disappointed),“因为我们提出的任何事实陈述和法律争议都没有得到解决。”

2023年4月21日。

卡纳塔克邦高等法院驳回了小米(印度)的申诉。

不过。

小米被允许继续上诉。

有意思的是。

在这种情况下。

一直到5月。

小米都在加码印度市场。

5月30日消息。

据外媒报道。

小米公司表示。

其印度分公司将通过与印度电子制造商Optiemus合作,开始在该国生产无线音频产品,以进一步推动其业务本地化。

小米印度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其将于印度北部北方邦的OptiemusElectronics工厂生产首款本地音频设备,并重申其目标是到2025年将当地采购的零部件产量提高50%。

③印度版科技大厂“杀猪盘”?▽

去年被罚65亿。

今年没收48亿。

印度这把镰刀越来越锋利了。

除了小米。

2022年7月。

OPPO逃避关税近439亿卢比,当局称“已向OPPO印度公司发出通知,要求缴纳税款”。

OPPO印度公司回应称:“我们对印度政府声明中提到的指控有不同看法”。

同一时间。

vivo被割了又割。

vivo也曾被指控涉嫌违反《防止洗钱法案》,约46.5亿印度卢比的现金等资产被冻结,虽然事后印度当地法院解除了vivo银行账户的冻结,但责令vivo提供1.19亿美元的银行担保。

8月。

vivo又被逃税221.7亿卢比。

12月。

印度有关部门曾在一周多的时间里扣留由vivo印度子公司vivo India生产的约2.7万部智能手机。

早在2007年。

当时沃达丰要以111亿美元价格,收购李嘉诚在印度投资的电信公司。

由于这笔交易双方公司注册地是开曼群岛,沃达丰是收购该电信公司的母公司,并没有直接跟印度本土公司进行交易,按照当时印度的法律,是不需要缴纳税款。

但当时印度是要求沃达丰缴纳20亿美元的股权转让所得税。

沃达丰不服。

不断起诉。

最终印度最高法院认为1961年实施的《所得税法》中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判决沃达丰胜诉。

印度为了割这一刀。

2012年。

印度国会修改了《所得税法》,只要涉及到印度本土公司,那么在全球任何地方交易,都得补缴税款。

据说。

新版的《所得税法》可以追溯1961年之后所有相关交易。

最后。

沃达丰败诉。

应缴税款剧增到50亿美元。

但这还没完。

2014年。

沃达丰到国际仲裁法庭起诉印度税务部门,然后在有英国支持下,沃达丰也一直到2020年才获得胜诉。

但胜诉之后。

印度依旧对这笔税款继续穷追不舍。

2017年。

沃达丰在印度电信行业的市场份额已经做到了第二。

印度又开始要求沃达丰的电信业务,就连非电信业务,包括资产出售、存款利息,都要按比例跟印度政府共享。

这吃相。

也太难看了。

结果。

就是印度的电信公司要向印度支付9000亿卢比,仅沃达丰就得支付3900亿卢比。

直接导致沃达丰出现巨额亏损。

直到2022年1月。

沃达丰印度同意将欠印度政府的无线电波使用费转换为股权,从而使印度官方拥有该公司35.8%的股份,于是印度政府就直接成为沃达丰印度公司第一大股东。

印度和沃达丰的故事才算完结。

2023年6月13日。

同样的一幕重演。

印度《经济时报》报道称。

三名近期参加与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官员会议的企业高管透露,印度政府已要求小米、OPPO、Realme和Vivo等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任命印度籍人士担任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和首席技术官等关键职位。

这些高管称。

印政府还要求这些企业把合同制造业务外包给印度公司,将有当地企业参与的制造流程细化至零部件水平,并培养当地经销商扩大出口。

报道提到。

政府官员还特意指示中国公司要遵守法律法规,不得在印度逃税。

把外国企业国有化。

连俄罗斯都不敢轻易玩。

印度这是要上天么?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早在2019年。

莫迪就豪言印度要在“2025年成为发达国家”。

但原来。

你是这样的印度制造。